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浮平: 【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4-6-15】具体的人性首先是文明与野蛮的认知区别,是非善恶选择的区别和反应在言行规范底线上的共识,并形成言行的法律规则。社会的文明程度反应的就是抽象人性的价值共识度。
  • 浮平: 扯那么多的主义抽象概念,集体主义啊,共产主义啊恰恰就是忽视了人的个性和具体言行,然后用强迫的办法抹灭具体的人性个性而想象着制造出一尊尊抽象的木雕。 (6-16 09:44)
  • 浮平: 又美丽又高尚,不怕烈火烧,只要”名声“好。 (6-16 09:45)
  • 浮平: 结果呢,久而久之,金玉不其外,败絮倒其内?腐败成堆,虚假成河。 (6-16 09:47)
2024-6-16 09:41 回复|
浮平: 你在回复贴里写道 【华人多内鬼,赶紧去举报】是否来自于你是科大理工男移民到加拿大(rfw1972 是你另外的马甲)最近看到加拿大外国代理人的法案产生的自然反应?https://www.backchina.com/home.php?mod=space&uid=135369&do=blog&id=387940 “内鬼”是什么意思,谍战片里的概念?什么是你的内与外之别?
  • 浮平: 你自己做了什么事情会总在担心华人举报?在不相干的话题讨论里发出这类针对华人的情绪言论? (6-16 08:45)
2024-6-16 08:35 回复|
浮平: 油管有个视频说普京的库存旧飞机快销毁完了,侵略别国地盘必然需要大量的飞机挨揍,所以不够用了。一些关键部件被制裁,能提供外界支援的或者走私的量有限,为制造导弹炮弹倒是很有效,但新的飞机生产跟不上来。于是西方采取防范在先的措施,一是堵住走私;二是警告支援;三是告知若从俄方境内发射导弹(超越了常规战的某个范围),就会提供攻打侵略方境内军事设施的先进武器;四是警告若超越到先使用核武器的后果。
  • 浮平: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件是否沿这个逻辑在进行? (6-16 05:55)
  • 浮平: 普京对公众当然不会这样说,只会说你用美国武器想打莫斯科我就有理由模仿你开核潜艇到你背后。但实际上政治家之间还是有心知肚明的? (6-16 06:04)
2024-6-16 05:54 回复|
浮平: 【《走后门》在现代社会没谁反对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4-6-15】您的文章陈述的是现象。现象太普遍的问题就说明是制度性的问题。毛当初喜欢民主法治社会的成就但不喜欢别人的民主制度,还是喜欢自己永远当皇帝;您现在反过来了,不喜欢毛制度产生的现象,但喜欢毛制度。是不是一个完整的,闭合的因果关系链啊?抱怨谁呢?再来第二次循环?
  • 浮平: 注意到了博主自写自评的习惯改了,鼓励一下,或者提醒一下。 (6-16 06:24)
2024-6-16 05:42 回复|
浮平: 【rfw1972: 你和党妈一样每天不念咒睡不着】下面是对他的回复 ---- 你不满意党妈念咒让你不安直接抱怨党妈不就行了,为什么要在别人的博客里发评论贴的牢骚呢?是翻墙不安全呢,还是身子出来了灵魂被控制了,自己做了啥事脱不开身,执行任务?找网民发牢骚也得让人能理解你的理由啊,难道是网民勉强了你的眼睛和耳朵非得让自己被咒难受?https://www.backchina.com/home.php?mod=space&uid=135369&do=blog&id=387940
  • 浮平: 同一时间,科大理工男 goofegg 在几天前的帖子里今天发一回复贴,用打油短句发出同样的牢骚满腹【激我对你复,心机你空费】 (6-15 22:43)
  • 浮平: 应该是服气的服,不是复兴的复,复辟的复? (6-15 22:50)
  • 浮平: 如果不用强迫的方法,要服也是服从事实和道理本身,通过看到自身的言论事实和尽可能全面的公事事实来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和选择,所以首先,服是服的自己,不是服的其他人。 (6-15 23:55)
  • 浮平: 如果自己整天用自己的感性和一知半解的理性打架,感性的负面情绪赢了,当然就会积累怨气,到处找人发气,直到采取攻击谩骂侮辱他人的手段,达到消灭他人的目的。 (6-15 23:57)
  • 浮平: 所以,若想减轻负面情绪,就得看反思的悟性和理性知识综合提升的能力。 (6-15 23:58)
  • 浮平: 别人的兴趣和动机正是为此而指出言论事实的连贯性和逻辑理性分析的细致性,提供反思内容的宽度和深度。 (6-16 00:03)
  • 浮平: 以找爹的依附型,变换型的人格和处于满足自需以己度人的认知,所以处处撒布仇美反美情绪,以”你美爹“为口头禅参与网民的评论,比智商高低和输赢(智商就是对逻辑推理能力的测试,不是耍伎俩的本事) (6-15 23:06)
2024-6-15 22:40 回复|
它乡异客: 发内部长文连载《红色基因(五)》。方便连续阅读可进我的博客。
2024-6-15 12:01 回复|
浮平: 【中国人在异国他乡斗得你死我活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4-6-14】哇,有点吓人啦。 举报?法治国家最重要的底线原则之一就是 give people the benefit of the doubt, presume innocent unitil proven guilty (咱啰嗦了多次哈)。 这就是自由与规范的平衡点。 人人都有举报的自由,但又有举报内容的责任;被举报者(比如,被扣了一堆道德帽子也好,政治帽子也好)在法律法庭的公开判决之前都需要遵循无罪假设的原则。
  • 浮平: fact and evidence based, not speculation based。对基本人权的平等保障就不仅仅是观念和口号,而是落实在言行上的规则。那就没有那么可怕咯? (6-15 01:00)
  • 浮平: 一旦被举报就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脚的政治高于一切,主观判断高于一切,并通过群性行为(被煽动起的民粹运动,派性斗争),不就成为了文革式的人斗人,人害人的后果吗?还歌颂文革吗? (6-15 01:02)
  • 浮平: 代表民众利益的政治家做得好就继续做,做不好就下台换人,当然会为上台而争斗;但所有公民居民需要共同遵守的,一致性的言行底线规则,保障人人基本生存安全需求的规则(宪法和法律)不会由统治阶层关起门来随便改变 (6-15 01:20)
  • 浮平: 天天歌颂和煽动人斗人的文革思维者,难道以为是中国人出国后就不斗了?搞糊涂了吧? (6-15 01:24)
  • 浮平: 文革不就是人举报人,家人举报家人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吗?喜欢毛文革的方法现在咋又不喜欢被举报呢?自相矛盾了吧,不在乎别人受冤枉受伤害受迫害,只顾自己是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自私自利的大公无私信仰者呢? (6-15 01:30)
  • 往事并不如烟: 旅居美国享受美国的福利,却念念不忘猫时代。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真以为她或他们说的是实话吗。非也! (6-15 16:49)
  • 往事并不如烟: 实话实说者与谎话连篇者讨论或说辩论,在不对等的条件下无法进行。 (6-15 16:52)
2024-6-15 00:58 回复|
浮平: 有本事的人关注经济大数据,就业大数据的大事,本事不大的关心个人需求满足的小事。 几乎几十年没理睬美国社区的 garage sale 了,加上疫情四年更不屑出门。今天看到,哇,社区里到处是牌牌。本人早就不敢兴趣开车上公路到社区外为此而游,但社区内不费劲,转了几圈,不经意中想到了大小事中道理一致,行为的相关性。大事中谈经济,GDP,消费大数据,都是个体交换需求,自由自愿达到的满足之综合反应。
  • 浮平: 有钱人买新的,旧或者不需要的有去向,通过价格的变换到达贫富和其它需求自愿交换的目的,于是间接的促动了消费。 (6-15 00:26)
  • 浮平: 连想到个人的需求也是在变化中的,开始时会冲适用,新,便宜这几个因素选择,现在呢,这些都不太感冒,但依然感兴趣独特的(novelty),有美感可欣赏的,不容易邮购买到的东西 (6-15 00:29)
  • 浮平: 有些人喜欢有收藏价值,古董,名牌之类。 (6-15 00:32)
  • 浮平: 今天只买了一件藤编物品,喜欢 :))) (6-15 00:34)
  • 浮平: 假如带有勉强,弄不好有钱的不敢花,无钱的被压,连安全感都满足不了谁去花那么多冤枉钱啊,所以综合效果不佳。安全感的内容很宽泛,包括精神和物质,相辅相成 ---- (6-15 00:37)
  • 浮平: 人身安全,基本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安全(空气,水源,食品等),工作安全(收入,付出,财务),养老安全,医疗健康安全,个人养老安全,家人安全,名声安全(包括个人隐私)等等 (6-15 00:41)
  • 浮平: 自己和另外的人怎么可能完全在需求上一致呢?还随意代表一大堆普通人的需求论断这个,强迫那个,贬低这个,抬高那个,唯独把自己和权力者捆绑在一起哇啦哇啦, (6-15 00:45)
  • 浮平: 社会的健康运转不仅仅靠几个出名的龙头企业,而是多方面大大小小的和谐合作,有规有序的自然平衡。 (6-15 00:31)
2024-6-15 00:24 回复|
浮平: 今天来聊个新鲜的,有点刺激的话题。以习近平的公开言论为例。习说:文化大革命犯了严重错误。那么对此言论有兴趣的至少可以分为四种反应 ----
  • 浮平: 1)习是自己的领导,他说错就是错; (6-14 21:28)
  • 浮平: 2)习是自己的敌人,凡是敌人反对的,自己就要拥护,所以文革是对的; (6-14 21:29)
  • 浮平: 3)习说是错的,为什么是错的,依据什么判断不清楚;自己也认为是错的,不约而同,是非对错的衡量是这。。。 (6-14 21:31)
  • 浮平: 4)习说是错的,为什么是错的,依据什么判断不清楚;自己也认为是错的,不约而同,是非对错的衡量是那。。。 (6-14 21:31)
  • 浮平: 前面两条与个人独立一致的是非对错价值判断无关,是依人而异,政治立场优先的依据判断。 (6-14 21:33)
  • 浮平: 后面两条呢,就需要有点触及灵魂了。 有独立一致的是非对错价值观判断者不需要依据任何人或团体,而是直接应用这个人性层面,哲学层面生命平等价值观原则。比如,文革方法造成了大量被冤死,整死的无辜民众等等 (6-14 21:37)
  • 浮平: 还有另一种基本属于等级哲学观,基本属于弱肉强食观的延申,有些毛粉公开表明文革错就错在死的太少了。少数人的命本来就不值钱,皇帝干的是大事,死几个人算啥。 (6-14 21:41)
  • 浮平: 再回过头来分析习的言论,他批评文革犯了严重错误,与他是否反毛反党无关,但也不清楚他的哲学价值观和判断具体事物的应用。不过他在其它场合又表达了收放自如的观点,是否可以部分的说明他认为文革的错误主要在收得 (6-14 21:45)
  • 浮平: 不够自如呢?这个就留个你去玩玩脑细胞了。 (6-14 21:45)
  • 浮平: 哲学价值观属于自己是否建立了一致的,可普遍用于人的言行底线是非对错判断依据而不会随时依人而变,依权而变,依团体而变,依利益而变,依个人情绪而变。 (6-14 22:13)
  • 浮平: 因此,美国社会多数公开的组织都会事先公布 mission/purpose, values, rules 作为目的目标,行为准则和具体规则的信息。 (6-14 22:13)
  • 浮平: 想在公开场合发表对事物的是非对错个人论断观点,如果愿意,都可以通过交流一步步的追朔到个人的哲学价值观,看看是否在应用中有自相矛盾之处。 (6-14 22:09)
  • 浮平: 基本价值观共识的社会才可能形成言行的伦理道德规范和秩序 (code of conduct),法律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并与后果相关的具体行文,作为道德底线约束的依据。 (6-15 03:43)
  • 浮平: 姓共的可以批评姓轮的某些观点和行为,姓轮的也可以批评姓共的,关键在于批评对错的依据是什么。 (6-14 22:11)
  • 往事并不如烟: 不是错误,是犯罪,反人类罪。 (6-15 16:53)
2024-6-14 21:27 回复|
往事并不如烟: 组织下达任务,让我吃热炒的蛋,不扯冷炒的饭。不想热也不屑冷,想吃不热不冷的软饭,可惜孤家寡人没那个资本。
2024-6-14 19:09 回复|
往事并不如烟: 原来大嫂是个母子,粉红粉红的老粉红。把过去的《日人民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红旗杂志》的宣传及官方报道、传闻,搬过来当作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不是又当婊子又立牌坊。脑子被洗的白的不能再白了,自以为是大言不惭。
2024-6-14 18:54 回复|
往事并不如烟: 世界总是这样,不同强权的压榨,人们无法呼吸。但哪怕仅剩一口气,依然勇敢地面对黑暗,这便是反抗的力量—— 无理取闹总好过强取豪夺。
2024-6-14 18:38 回复|
往事并不如烟: 世界尚有很多人难以接受善意,因为它们内心充满了恶的本性。比如有些喜欢给人贴标签,固执、刻板印象,仔细想想除了标签,标签的背后呢……还是让某些活在自己梦中较好吧。
2024-6-14 18:32 回复|
浮平: 【《高考》一直存在《方法》变了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4-6-13 1977年,走资派邓小平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是为了改变个人的命运。只有"恢复高考"。唯独没有取消高考的注解。这就是走资派邓小平反对抹黑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的阴谋。】这里有逻辑层次不清,跳跃,需要严谨一步。 ---- 1)文革十年高考停止是个事实; 2)恢复是针对停止而言; 3)为什么产生这个事实的原因解释,
  • 浮平: 包括毛对教育改革的意见,以及毛发动文革造成了社会乱象等等; 4)邓小平并没有向全国人民宣布停止高考是毛的指示?反对或者批评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种种问题更是阳谋而非阴谋? (6-14 14:14)
  • 浮平: 5)毛批评当时的高考方式造成的问题,想改变这个方法,试用推荐把控政审这一关,但并未给予具体指示,比如是否两种方法分科兼用,那么具体办事的人怎么可能不以毛的意图为主呢? (6-14 14:18)
  • 浮平: 6)现在想反过来说停止高考即与毛的本意无关,也与文革无关,全是邓的阴谋诡计,更说明违背事实和逻辑跳跃,采取动机论,阴谋论的方法而得出的缺乏说服力的偏见结论。 (6-14 14:21)
  • 浮平: 下次碰到谁的逻辑不严谨,利用诛心论得出“反毛”的偏见结论咱一样帮毛理辨。 (6-14 14:23)
  • 浮平: 维度不同看到的问题也就不同,能否理解都没关系。 (6-14 14:28)
  • 往事并不如烟: 教化而非教育。举例:金家三代世袭,教育还是教化。其它专制独裁政体和金家有什么区别呢……个人观点。 (6-14 20:35)
2024-6-14 14:11 回复|
它乡异客: 【异客异论】苏联共产党和罗马尼亚共产党的倒台,皆因爆发了莫斯科红场事件和布加勒斯特广场事件,最终军方站在了民众一方。中国军队也并非铁板一块,徐勤先(1935年8月—2021年1月8日)前解放军少将,前第三十八集团军军长、坦克第一师师长,宁肯杀头拒绝执行进京戒严的命令,被撤职逮捕法庭判处有期徒刑5年。刑满后被软禁石家庄。如果当时戒严部队反戈一击,六四必将会是另一个结局。六四后“杨家将”杨白冰、杨尚昆也没好下场。
  • 它乡异客: 杨白冰原只是27军的一个主管后勤的干部,27军是镇压六四的主力军,因护驾有功被破格提拔为中央军委秘书长,负责军委日常工作。后被解除职务离开军队离休。做为国家主席、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也下台被江泽民所替代。 (6-14 14:18)
  • 它乡异客: 传江上台后曾找邓小平哭诉,由于“杨家将”的裹挟根本没人听他的,引得邓震怒。此后“杨家将”便厄运临头。 (6-14 14:52)
2024-6-14 13:48 回复|
浮平: 网络社交平台正是为没“本事”的普通人平等自由表达观点的地方,既不需要赌狠,也不需要比高低,只需要能正常说话且不侵犯他人的平等权益(俗话说不去惹人)的底线和界限搞清楚,与平等权利的人摆正关系就行了。每个网民都不需要勉强自己与他人一致,各自的需求层次,言论的目的意义方法都可以不同,但也可以文明交流不同性。
  • 浮平: 如果感觉别人的发言没有用也只是依据个人感觉的表达,所以不容易被共识。个人感觉可以作为参考,也可以进入理性交流原因和理由,但不能成为规范他人言行的标准。 (6-14 11:15)
  • 浮平: 也许发牢骚本身就说明有用?起码说明有触动,有反感情绪但说不出可能被共识的理由来,为什么不能向别人学习 reasoning and rationality 的逻辑理性表达呢? (6-14 11:22)
  • 浮平: 发牢骚的情绪表达,用毛式语言就叫做 ---- 触及灵魂,所以也是有用的。 (6-14 12:00)
  • 浮平: 好像不说反而更有用?自己抄搬的东西更有用,可以改变一切? (6-14 12:19)
  • 浮平: 好像吹捧几句毛,伟人啊,自己就可以摧枯拉朽指点江山? (6-14 12:24)
  • 浮平: 反思一下:别人从未依据个人感觉来反感你发表言论观点的内容,只是依据美国社会的伦理道德和法律规则提供参考表达观点的方式,为你好的动机?比如,copyright,性别歧视。 (6-14 11:40)
  • 浮平: 实在想抄也没人能管得住,但提醒一个行为的参照标准是从以自我感觉为基础的的二维空间到有三维参照系和衡量标准依据的空间,所以会有一定的 frustration。 (6-14 11:49)
  • 浮平: 走上坡路总是比滑滑梯要吃力一些。 (6-14 11:49)
  • 浮平: 如果在油管或者其它英文社交平台,与 copyright 相关的行为早就先黄标或者被删被禁。直接执法执策。 (6-14 11:52)
  • 浮平: 从等级观的习惯,充满了各种歧视性质的个人感觉中不知不觉的在公众场合应用,难道只会有不理睬的反应吗?网站也比较松,那社会伦理规范和环境不就从文明程度上倒退了吗? (6-14 11:43)
  • 浮平: 从等级观的习惯思维朝平等价值观转变不是很容易的过程,常常会出现自我矛盾的挣扎和自相矛盾的言论,所以也可能常常会被指出,看到后可以反感,但也可以反思,依然有自由作出理性选择。 (6-14 11:46)
  • 浮平: 判断行为对错 by choice not by born 的哲学观区别。 (6-14 11:58)
2024-6-14 11:13 回复|
它乡异客: 【异客异论】有人说六四这段历史终会被人遗忘,历史是不会被遗忘的,何况是用鲜血凝结的历史。大量亲身经历六四的人还在,海量的照片、视频、回忆录等被保存下来,所有这些都是抹不掉的。“巴黎公社起义”过去153年了,至今仍被人们提及和写进教科书。有人说政府武力镇压是正确的,保证了后30年的经济发展。既然六四有如此惊天功绩,为什么六四之后30年连六四这两个字都不能出现在社交、媒体上?是心里有鬼有愧拿不得台面上来说!
  • 它乡异客: 六四的性质至今也没有个定论,是学潮?动乱?暴乱?我刚在网上输入六四两字查了一下,跳出来的竟是“六四风波”! (6-14 10:57)
2024-6-14 10:41 回复|
它乡异客: 一些人整天瞎逼逼管什么用?有本事拿出你的文章来让大伙儿看看,论点论据是否能站住脚?是否能驳倒他人的观点结论?一个瘫子自己都走不动道,却去嘲笑一个正常人走路不好看,是不是更可笑?!
2024-6-14 10:13 回复|
浮平: 在中文语境里不少人都认为“勾兑”是个道德层面的贬义词。国人的观念里暂时只能接受在经贸方面的 “勾兑”,谈条件谈利益的一种非极端式的通过谈判而共识的方法,其实在任何方面都可能用到这种方法,但其中存在基本的是非对错价值原则应用。笼统否定方法而忽略了细致的价值判断,多半是以个人的是非观或者方法作为隐性的主观衡量标准。在政治方面也一样与利益相关,当然会有勾兑的时候,在某些方面也会有妥协,不走极端。
2024-6-14 08:28 回复|
往事并不如烟: 以前总觉得一个人认知能力的高低和读书多少分不开的,慢慢发现认知和读书不成正比,关于不大,甚至没任何关联。感觉到了井外,随着环境的变化认知有所提升。其实不然,某些人无论到哪都不会改变自己井内的想法,更谈不上提升认知能力。
  • 往事并不如烟: “关于不大”,关系不大。勘误。 (6-14 06:12)
  • 浮平: 您说的很对。还有一个因素可以考虑:由于有政治高于一切的固化洗脑影响,就说明这种二维思维者还有一个特征,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那么如果仅仅是不理会的反馈信息就容易将有意手段(自欺欺人)与无意(认知程度) (6-14 06:37)
  • 浮平: 混淆,有意者会认为是忽悠手段的聪明而继续扩大范围。无意者依然不容易通过交流的机会提升。 (6-14 06:39)
  • 浮平: 所以反馈信息有利于言者分辨这个区别,并让自己通过言行看到某些手段的不道德之处(因为宣传自身观念者也会顾及行为道德造成的面子或者信誉问题) (6-14 06:41)
  • 浮平: 到一定程度,多数人想要的文明环境就会因为有意无意者的大幅度努力而受到影响。 (6-14 06:43)
  • 浮平: 换句话说,有时不理会也可能正是政宣者想要的反馈效果之一。 (6-14 06:45)
  • 浮平: 不一定都会认为不理会是不屑或者不同,而是可能认为不理会是你没有理辨的理由和能力去“较真儿”。 (6-14 06:49)
  • 浮平: 沉默反应也可以为政宣者提供良好的政治偏见宣传环境,包括 misinformation and disinformation,概念混淆,自相矛盾的观点。 (6-14 07:41)
  • 往事并不如烟: 您分析的相当到位,世界尚有很多人难以接受善意,因为它们内心充满了恶的本性。比如有些喜欢给人贴标签,固执、刻板印象,仔细想想除了标签,标签的背后呢……正如您所说洗脑,有意无意。不反驳不代表没有能力,只是 (6-14 18:26)
  • 往事并不如烟: 不屑。如果与其辩论或说彼此讨论中它们渐渐醒来,它们的精神支柱瞬间垮掉,任何层面都会失去方向。所以,还是让他们活在梦中较好。说的不一定对,相互探讨,谢谢! (6-14 18:29)
  • 浮平: 说得很到位,能有说出真实想法的条件就可能会说出来。 (6-14 21:23)
  • 往事并不如烟: 谢谢! (6-15 16:44)
2024-6-14 04:58 回复|
123... 8070下一页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16 10:0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