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 也谈两希文明

作者:light12  于 2014-3-16 22:1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31评论

 

时间: 16 3 2014 07:54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

也谈两希文明 

 

消失已久的老河再度奉献大作,一如既往地“合理密植”,在最小的空间里表达最大浓度的思辨。别人是理工科干面包,他整个是压缩饼干了。文字写得比教科书还精炼,让人看了脑瓜仁疼。依愚见,合理注水还是必要的,否则会失去读者。大伙儿上网,与进课堂还是有点区别的。所以,建议文风不要那么团结紧张严肃,适当插科打诨,说点废话还是必要的。

尽管如此,老河的大作一如既往地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把自己的一点浅见写下来,就教于他与读者们。


一、文明与文化


我们这儿谈的这两个概念,不是考古学意义上的,与什么“迈锡尼文明”、“仰韶文化”不是一回事,其实是社会学意义上的。

在我看来,这类概念其实属于逻辑学上所谓“范畴”,也就是无法作定义的外延最广泛的概念。这是亚里斯多德最先发现的,他给出了作定义的通式(所谓属概念+种差),指出因为定义都是利用前一个外延更广的概念作出的。所以,对外延最广的概念,人们便无法按通式作出定义。这类概念便称为“范畴”(category)。他列出了十个范畴:substance,quantity,quality,relation,place, time, posture or position,condition,action,affection,亦即物质、数量、质量、关系、地点、时间、位置或姿态、条件、运动与受影响。

举个例子来说吧,“菱形”的逻辑定义是:“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在此,“平行四边形”是外延较广的“属概念”,而“邻边相等”则是将菱形与其他的平行四边形区别开的“种差”。若将外延更广的概念不断引入,作出一个又一个的定义,最后我们便会遇到外延最广的概念,那定义就再也做不出来了,这类概念便称为“范畴”。“物质”就是这种概念,您再也找不到一个能把它包容在内的属概念了。

一票友认为,比“物质”更广泛的概念是有的,那就是“存在”。这话似乎也说得过去,然而物质与存在是否是同义语还值得斟酌,无法想象没有存在的物质,也无法想象没有物质的存在,两者似乎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当然,这是唯物主义的信条,或许真有没有物质的存在也未可知。然而我早就说过了,这类问题超出了理性的能力,只能存而不论。即使不说这些,要以“存在”作为属概念,作个“物质”的定义似乎也是不可能的,起码老芦没这本事,看一票友的吧。

从逻辑上来考量,老河作的定义似不符合通式。所谓“文明是一种过程”,似乎并未揭示文明最主要的内涵,将它与其他属概念区分开来。世上各种过程多的是,无限间断而又持续的过程即使存在,也并不能揭示文明与其他过程的最本质的区别(亦即种差)。例如生命就是个过程,似乎也可以说成是“无限间断而又持续的过程”。恩格斯的著名昏话是:“生命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同时又是别的什么东西”。又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涉过同一条河。”河流当然也是一个过程,而且每个瞬间都有中断可能。按老河的定义,生命与河流岂不都成了文明?

何况所谓“无限间断”是否成立很成疑问。窃以为,老河在此犯了个类似所谓“社会生物学”的错误,即把人类社会现象简单地归结于生物学原因。因为人类染色体里里没有文明或文化的DNA序列,他就认为这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可遗传的,随时有间断的危险。这个问题我其实已经在旧作《从科学假说的证伪扯到“自私的基因”》(http://www.***/bbs/viewtopic.php?p=577814)中讲过了:

“人类当然是动物,其行为后面当然有原始的生物学原因,但那并不是一切原因。与动物不同,人类有高度智力,能创造文明,并以此去规范社会成员和后代,由此形成代代相传的传统,而那并不一定能够寻出生物学脉络来。这种社会规范个体行为的传统靠后天教育传递,并没有什么生物分子基础,故可名之曰‘人类社会的获得性遗传’。”

这就是马克思为何要说“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事实上,传统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乃至人生轨迹,早在出生之前便由其文化背景、家庭关系等等决定了。这种毫无意外惊喜的预定的必然生活方式就是“文化基因”决定的。这“基因”与生物学基因的区别,仅在于它不是用碱基对写成的,而是写在四书五经、说部演义以及父母的训诫里。它当然有中断可能,但其存在也绝对是顽强的。当年尼克松恭维毛泽东说:主席改变了世界。毛谦虚道:我只改变了北京周围的一点地方。这其实仍在说大话。我党破除迷信不遗余力,但您如今到北京的寺庙去走一趟,立即就能看见虔诚上香的愚夫愚妇之多,足以彰显毛“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丰硕成果。

那么,什么是文明?什么是文化?我已经在《文明真空和未来中国的潜在危机》中说过了:

“所谓‘文明’,就是某个地域内的居民一切智力活动成果的总合,它包括宗教、文化艺术、科学、学术(指科学以外的学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伦理与其他价值观、mentality(心态?),等等。

根据其表现与生存力,文明可分为两大部类:显性文明与隐性文明,前者属于精英,在很大程度上与‘文化’同义,也就是写成书本的各种学说,包括宗教、文化艺术、哲学、科学、人文学科和其他由台湾芋仔和番薯们译为“意缔牢结”(ideology,大陆译为‘意识形态’)的东西,而后者属于草根,类似所谓‘不成文法’,不是写下来的东西,主要表现为人民的心态(mentality)、反应定式、思维特征、潜在的价值信念、行为规范,等等。

这两类文明中,前者最容易看见,因而也时时是学者讨论的热点。老金那系列似乎就只谈了看得见的儒家文化,但在我看来,其实后者虽然看不见,或是不容易那么看见,但作用更大,生命力更旺盛。

在过往一个半世纪中,儒家文化已被彻底淘汰,荡然无存,彻底失传。今日中国无一人懂此道(maybe老芦可勉强算懂3/10-7/10的人),要知道这一事实,看看文盲于丹、蒋庆辈的垃圾文字足矣。如今学校里开设的所有科目,无一门与传统文明有关,即使是中文,也是经过西式改造的杂种,绝大部份词汇反映的概念都是洋货,句法、语法都是模仿西货制定的;历史也是用西洋方式整理、研究、解释、传授的;艺术也类此,小说诗歌戏剧雕塑美术等等,一律使用西式技法。凡是纯国货都无生机,格律诗便是榜样。

……

如今尚存的所谓‘华夏文明’,其实是隐性文明,也就是千百年为儒道释模塑出来的人民的心态(mentality)、反应定式、思维特征、潜在的价值信念、行为规范等等,就是它构成了文明冲突的主体。”

我认为,自己给出的这个定义虽然不符合逻辑学通式,但还是能成立的。它指出了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简言之:“文明=文化+隐性文明”,而所谓隐性文明就是没有形诸文字的人民心态、思维特征等等。

老河以是否形成秩序为文明产生的必要条件。窃以为难以成立。秩序乃是社会的形成要件,但并非文明的形成要件,从蜂群社会、狼群社会、猿猴社会到人类社会都有严格的内在秩序,莫非都有文明不成?


二、文明的存亡


如今国学派最喜欢鼓吹的,便是中华文明乃是世上独一无二持续至今的文明,光这事实本身,就证明中华文明是世界上生存力最强大的。这话倒也可以糊弄外行,因为国学派=文盲,而在文盲眼中,“文明”就是个与特定的地域与人群相联系的概念。所以,印度文明就是与印度人、希腊文明就是与希腊人在实质上等价的概念。因为古埃及人莫名其妙地人间蒸发了,如今的埃及人是中世纪才迁入的阿拉伯人,所以,埃及文明当然也就灭亡了。

然而有点中学文化的人都知道这是扯淡。我已经在旧作中介绍过,希腊在中世纪历经可怕的瘟疫与战乱,原住民早就死得差不多了。如今在那儿居住的多是中亚移民和巴尔干移民的后代。如此说来,古希腊文明也早就灭亡了。是不是?

然而此说若成立,则西方文明就真是个虚构出来的神话了,盖老河已经介绍了,西方文明的两大起源就是所谓“两希文明”,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也就是经典文明与基督教文明。如果希腊文明真的灭亡了,哪里还有给中国的历史发展带来巨大冲击的西方文明?

所以,所谓文明,跟某个时段的特定人群和地域当然有关系,但后者并非前者存在的必要条件。文明一旦诞生,便获得了独立于人群与地域的生命,在这个特定的人群消失后很久,它依然可以存在。例如基督教文明是犹太人文明的苗裔(据党朋“昭昭若昏”发明的文字学,所谓“苗裔”就是“苗族女人”),但它早就超出了犹太人圈子而扩散到全世界。又如佛教文明在其原产地基本已经灭绝,然而它仍然在东亚持续存在,并在很大程度上模塑了中国人的心态。这些事实除了国学派那些文盲,恐怕是谁也不敢否认的吧?

所以,把文明与民族等同起来,甚至将其作为所谓“民族主义”的叫卖标签,完全是无知行为。这种笑话,也只有何新那类“政治上反动,学术上草包”的教授能闹出来。

我之所以特地在此提到这问题,是因为觉得老河似乎也把“文明”看成了离开具体的人就不能存在的东西,所以他才会发现文明有着“无限间断的可能性”。

再重复一遍:文明一经诞生,便成了有独立生命的存在,可以超越具体人群和地域流传下去。不仅如此,如中世纪的历史表明的,哪怕是一度被灭绝的希腊文明,其生命力也是空前的,这才能在千年后死灰复燃,在文艺复兴之后大放异彩。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6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1 个评论)

0 回复 总裁判 2014-3-16 22:31
文章写到这地步,基本功显示出来了,功底扎实起效用了,观点显示着立论,见解相当于见树。如果关注此类文章的人不多,那也就对了。一般读者需要有更多的作者,为他们再铺设一些桥梁,而且要好看点,才愿意走到芦笛的概念,范畴地步。
1 回复 light12 2014-3-16 22:39
总裁判: 文章写到这地步,基本功显示出来了,功底扎实起效用了,观点显示着立论,见解相当于见树。如果关注此类文章的人不多,那也就对了。一般读者需要有更多的作者,为
  
2 回复 徐福男儿 2014-3-16 23:10
真是一位博学的大家,可惜性格太浇薄了。
0 回复 dwqdaniel 2014-3-16 23:38
中国有几千的文化,但不等于几千年的文明
1 回复 寂禅 2014-3-16 23:39
一但把其他人都当成了白痴,自己大慨也属于此类。老芦正是如此

您前一篇提到老芦说中国的知识分子被老共变成了“识字分子”。俺怎么脚的应该是像老芦这样的政治上的“识字分子”偏要把自己拔高到政治上的“知识分子”,于是,杯具就不停地上摆。人家喝啤酒要用啤酒杯,“识字分子”们要人家用喝老酒的酒盅,还有不打架的 “识字分子”们都很清纯,很难理解政治为什么必须像《纸牌屋》那样才玩得转。

所以有“知识”和懂“政治”不是一回事。中国历朝历代“立起来”的“知识分子”都搞不懂这些,今天的“公知们”还是在重走千年的老路    

都是调侃,不必当真
0 回复 light12 2014-3-17 01:36
徐福男儿: 真是一位博学的大家,可惜性格太浇薄了。
取人所长
2 回复 light12 2014-3-17 01:36
dwqdaniel: 中国有几千的文化,但不等于几千年的文明
俺都不懂的
1 回复 light12 2014-3-17 01:37
寂禅: 一但把其他人都当成了白痴,自己大慨也属于此类。老芦正是如此

您前一篇提到老芦说中国的知识分子被老共变成了“识字分子”。俺怎么脚的应该是像老芦这
文不对题
1 回复 翰山 2014-3-17 02:38
总裁判: 文章写到这地步,基本功显示出来了,功底扎实起效用了,观点显示着立论,见解相当于见树。如果关注此类文章的人不多,那也就对了。一般读者需要有更多的作者,为
芦笛和岳东晓/iMan等人,显然不是一个量级。无论其认识对错,起码懂得基本概念,有自己的观点。而那两个人,即便说到逻辑,也是google的东东,不是自己的,再加上死不认错!
2 回复 翰山 2014-3-17 02:38
芦笛和岳东晓/iMan等人,显然不是一个量级。无论其认识对错,起码懂得基本概念,有自己的观点。而那两个人,即便说到逻辑,也是google的东东,不是自己的,再加上死不认错!
1 回复 翰山 2014-3-17 02:42
寂禅: 一但把其他人都当成了白痴,自己大慨也属于此类。老芦正是如此

您前一篇提到老芦说中国的知识分子被老共变成了“识字分子”。俺怎么脚的应该是像老芦这
可以批判芦迪,但是他起码还在讲道理,而不是骂人。而且他有一些基本的概念,有自己的观点。比如这篇文章,他关于形式逻辑的应用,至少比那些什么都不懂,又自以为是,Google来吓人,文理不通,还装大师的人强多了。我说的人,包括岳东晓/iMan等。
0 回复 翰山 2014-3-17 02:42
light12: 文不对题
你应该允许别人对老卢进行批判!!
1 回复 light12 2014-3-17 02:45
翰山: 你应该允许别人对老卢进行批判!!
有啥不允许的。摆事实讲道理都欢迎啊
1 回复 light12 2014-3-17 02:46
翰山: 芦笛和岳东晓/iMan等人,显然不是一个量级。无论其认识对错,起码懂得基本概念,有自己的观点。而那两个人,即便说到逻辑,也是google的东东,不是自己的,再加
同意
1 回复 寂禅 2014-3-17 02:55
light12: 文不对题
本来就不是对这个"题"的。
2 回复 light12 2014-3-17 03:00
寂禅: 本来就不是对这个"题"的。
啥事具体讲
0 回复 寂禅 2014-3-17 03:18
翰山: 可以批判芦迪,但是他起码还在讲道理,而不是骂人。而且他有一些基本的概念,有自己的观点。比如这篇文章,他关于形式逻辑的应用,至少比那些什么都不懂,又自以
其实,俺根本谈不上"批判"。"批判"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俺只是好奇几十年下来,"知识分子"们见识始终原地踏歩,比如,按"公知"们的见识,老共恐怕应该死好几回了,可事实是人家活得好像还很滋润,为什么?是否海外"文人"也该反思一下。比如老卢,你可以自成一家,别人买不买你的账另当别论。可你不能只认为自个的理解就是"正宗",和你见解不同的就是没"文化",对儒家的看法就是一例,于丹们有他们的理解,对文化,文明这些不可能有l十1=2这样严格界定的概念,完全没有必要去贬损别人。
0 回复 总裁判 2014-3-17 04:07
翰山: 芦笛和岳东晓/iMan等人,显然不是一个量级。无论其认识对错,起码懂得基本概念,有自己的观点。而那两个人,即便说到逻辑,也是google的东东,不是自己的,再加
翰山兄弟好久不见,MAN不来这里的吧?
我觉得东晓不值得您认真,一则他单调平庸,二则他基本上不人身攻击。
1 回复 light12 2014-3-17 06:01
总裁判: 翰山兄弟好久不见,MAN不来这里的吧?
我觉得东晓不值得您认真,一则他单调平庸,二则他基本上不人身攻击。
不人身攻击的东晓把他封名了。
1 回复 总裁判 2014-3-17 06:08
light12: 不人身攻击的东晓把他封名了。
东晓做得真垃圾,翰山热情洋溢却也遭一盆冷水,可见毛左分子根本容不得半点不同意见。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00:3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