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的文革六十多国来朝拜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2-4-29 21:4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30评论

这里是网友评论第2页,点击查看原文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30 个评论)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4-30 02:23
浮平: 你的意思是关也不好,开也不是,顾这不顾那的极端后果?
真正为国家建设需要就好。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4-30 02:27
浮平: 你的意思是说留学生个人选择(包括自费公费)留在国外的比回国发展的总数多两倍多?

好像这是宏观总数,微观呢,这个比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是什么?
微观就是以外籍"砖家叫兽"的身分回国捞钱。两边捞好处。
1 回复 浮平 2022-4-30 02:32
yongbing1993: 微观就是以外籍"砖家叫兽"的身分回国捞钱。两边捞好处。
如果决定项目和资金的法律,规则,标准,程序自身粗糙,漏洞多,主观因素多,自定,自行,自判的认知层次和对应方式,那么无论外籍自产都会出现“砖家叫兽”,一波人换一波而已?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4-30 02:37
百年前的胡适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后对留学生有此认识。而走资派邓小平篡权复辟不久的1978年说,  “派遣留学生的数量,要成千上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邓小平发表讲话后不到20天,教育部落实邓小平的这一重要指示,迅速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教育部便完成了《关于加大选派留学生数量的报告》,确定了选派计划,同时作出了派遣3000人的计划。如同《南巡讲话》一样,  邓小平的行事风格亦或称"治国手段"一直是以不管黑道白道黑猫白猫总是摸着石头独断独行,  以邓小平的大胆讲话为准的。刚上台的邓小平是国务院的副总理,  在派遣留学生问题上如同对别的国策上一样不作调查研究后再由集体作出决策,  而只是有邓小平一人口出狂言就是法律。
1 回复 浮平 2022-4-30 02:42
yongbing1993: 百年前的胡适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后对留学生有此认识。而走资派邓小平篡权复辟不久的1978年说,  “派遣留学生的数量,要成千上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
所以要意识到谁的权力大无边时,主观因素的影响力和效果也就最强,做正确的事和不正确的事都会造成巨大效应,特别是个人决策的范围过宽。个人不太可能事事都达到主观和客观的吻合,有时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老道理。

学术与政治分开(学者和政治家的作用不同,但不是对立面)就是为了更客观准确的了解实情,更全面的分析因果关联。学者给政治家提供的专业范围内的意见,结论,不能靠拍脑门儿,必须提供事实来源(有验证渠道)和客观方法依据(有专业标准)。否则可以叫做军师,谋士,吹士,捧士,御用文人,而不是学者。如果涉及到的决策内容很广泛,包括人文和自然领域,跨学科的领域,那么就不应该是一两个人,而应该是一个高质量的学者群体。这是关键的一步。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4-30 02:43
浮平: 如果决定项目和资金的法律,规则,标准,程序自身粗糙,漏洞多,主观因素多,自定,自行,自判的认知层次和对应方式,那么无论外籍自产都会出现“砖家叫兽”,一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邓小平访问美国。访美期间,邓小平在中国驻美使馆接见了留学生代表,这批留学生代表是在邓小平访美前急急忙忙凑合組成的52个访问学者又或称邓小平的首批赴美留学生,  他们提前在1978年12月27日赶到美国,  目的是要为邓小平访美站台的。那么这52个访美学者是怎么凑合成的? 如果听52中的部分人在40年后的回忆称,  是经选拔考核出来的"精英"。但在《新中国首批52名公派留美人员出国纪实》2011-12-07 来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在歌颂邓小平派遣留学生的官方报导中有一段精彩描述摘录如下: 凌晨3点,美国白宫的电话骤然响起,总统吉米·卡特被从睡梦中惊醒。电话来自北京,打电话的人是总统科学顾问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国访问。

“总统先生,我实在不愿意打扰你休息。”普雷斯说。

“肯定是发生了危机。”卡特判断道。

“不是,我正和邓小平副总理会见,他问了一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

“当然可以。”

“他问能不能派5000人。”

“你告诉邓小平,他可以派10万人。”

2008年12月,在中美建交30周年前夕,卡特接受中国媒体集体采访时,回忆起北京时间1978年7月10日发生的这一幕。

“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就派5000人,第一批只有50人。”2011年11月15日,在北京中关村的办公室内,美国加州大学北京中心主任唐占晞(John Thomson)说。33年前,他是美国驻华联络处一等秘书。

中美两国领导人达成互派留学生的共识后,两个承担具体工作的人,成为中美双方落实政策的直接接口。美方就是唐占晞,中方则是教育部外事局出国处工作人员郭懿清。"

"“红色中国”要派学者到美国来?

邓小平发表讲话后不到20天,教育部便完成了《关于加大选派留学生数量的报告》,确定了选派计划。"

"建交之前,第一批留美人员必须到美国

时机的确已经成熟了。代表团回国后,教育部的首要任务,是选拔出首批50名留美人员。

在与教育部外事局时任副局长胡守鑫熟悉之后,唐占晞问他:“胡先生,你们怎么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找到50个人的?”

“我们抓人。”

“怎么抓?”

“我们开着面包车,到中关村的大学和研究所,走进办公室就问,你们这里谁又红又专又有英语基础?人被叫来后,我们问几个问题,挥挥手说,好,上车。经过几天思想教育,告诉他们这次到美国留学符合国家政策,然后就送到使馆来。”胡守鑫笑着说。

唐占晞对胡的话至今信以为真。以唐占晞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了解,他有自己的判断:毕竟“文革”刚过,大家心有余悸,害怕万一去了之后,国家的路线改了,就倒霉了,要么回不来,要么回来了被戴帽子。教育部需要告诉他们,这是国家的需要,是邓小平的命令,到美国去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回来给国家做贡献。这样大家才会安心。

不过,在具体做选拔工作的郭懿清眼里,生前说话一直很幽默的胡守鑫,是在跟唐占晞开玩笑。实际上,这50个人是通过英语考试、业务考试和政治考核后,严格选拔出来的。他们原定在1979年9月赴美。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两国从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交。

唐占晞当天就接到教育部打来的电话。对方口气很着急,“唐先生,请您马上到教育部来一趟。”

“有什么急事吗?”

“邓小平同志昨天亲自打电话给部长,要求建交之前,第一批留美人员必须到美国。”

唐占晞和郭懿清开始手忙脚乱起来。

英语考试,60分及格,但真正能考到60分以上的不多。有几个考到八九十分的,要么本人是1949年前从教会学校毕业,要么他们的导师1949年前曾在英美留学。

李琦非常重视人员选拔,明确表示:“第一次往美国派留学人员,必须保证质量,政治上要过硬,业务能力要强。”

最终,外事局确定了50人的名单,其中女性不到10人。郭懿清等人开始正式下达集训通知。

这50个人被送到设在北京语言学院的出国人员集训部集训。集训期间不能请假,还要经常就集训内容进行严肃讨论。

集训内容除了国际国内形势、留学有关规定、出国外事纪律,还包括一些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生活常识——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国外报纸很多,但不能用来擦屁股,会堵塞马桶。后来,这批人出发前在国内买了很多手纸,带到美国去。因为听说在美国上厕所要投币收费,下飞机前他们甚至提前上好了厕所。

集训期间,每人得到700元置装费,带着证明信,便可在专门给留学人员做服装的出国人员服务部选衣服。他们被一辆大巴车统一拉到王府井百货大楼背后的服务部后,尽管被告知可以自由选择,但几乎都做了同样的选择——当时国内最好的黑色“银枪呢”大衣,还有一样的西服,一样的皮鞋和包。

后来,他们又被拉到美国驻华联络处办理签证。唐占晞看到,车上下来的50个人,大多穿着涤卡中山装,所有的纽扣都扣得紧紧的。

面试前,唐占晞扯了扯签证官的衣袖:“嗨,这些人没有问题,你放心。”

随后,他听到了这样的问答。

“Which school are you going to(到哪个学校去)?”

“Chemistry(化学)。”

“Oh,what subject will you study in America(打算到美国研究什么)?”

“Born in 1933(生于1933年)。”

“OK,very good(好了,很好)。”

“他们大都40岁左右,不少人英文很差,可能事先背好了答案。不过还是给了他们签证。”唐占晞回忆说,为这50个人拿到签证,是他的任务。

周培源在北大的学生姜伯驹和张恭庆,当时恰好获得美国的奖学金,即将去进修。外事局觉得,虽然这两人不由中方出钱,但也应纳入公派留学队伍。首批留美人员,于是变成52人。"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4-30 02:52
浮平: 所以要意识到谁的权力大无边时,主观因素的影响力和效果也就最强,做正确的事和不正确的事都会造成巨大效应,特别是个人决策的范围过宽。个人不太可能事事都达到
"权力大无边"?  此时的邓小平是《副总理》!
1 回复 浮平 2022-4-30 03:10
yongbing1993: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邓小平访问美国。访美期间,邓小平在中国驻美使馆接见了留学生代表,这批留学生代表是在邓小平访美前急急忙忙凑合組成的52个访问学者又


规则滞后于实施。依然是缺少学者作用的效果。
3 回复 SAGFS 2022-5-1 03:26
现在上海人怎样看美国来的亲戚、朋友

作者:bobzhou  于 2017-6-23 03:27 发表于

SAGFS 2017-6-24 03:51
    ===大陆30年" 腐败经济 "和" 通胀经济 ", 可见并不是一无是处啦, 至少给"上海面子文化 "长了脸.  地下民运党之能耐和煽动作用, 毕竟抵挡不了这种自然影响, 他们已是无力的啦 . 十万境外上海人, 几乎绝大多数人(至少九成五以上)至今仍旧处于" 瘪三"历史阶段, 很多至今还是单身, 有些上海人还赔上了性命, 那是自从八九十年代以来看. 如果不是原单位遭遇恶领导迫害和打压( 不少 ),   实无必要辞职冒险海外啦 ...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12 编辑 删除 拉黑 SAGFS 2017-6-24 09:59
    ===外出锻炼和经历一场磨难, 对人生不是没有好处的 . 而长期从小到老被" 圈养 "在一个固定大环境中上海人, 如同井蛙一只.  性格上自以为是, 心理上,不是自负就是自卑. ......

SAGFS 2018-8-2 02:57
    ===只要川普真的会把人民币汇率收回到八十年代初1比3元多左右, 上海就会回归那个年代啦...
    只要川普真的会把人民币汇率收回到八十年代初1比3元多左右, 上海就会回归那个年代啦...

    只要川普真的会把人民币汇率收回到八十年代初1比3元多左右, 上海就会回归那个年代啦...
1 回复 SAGFS 2022-5-1 10:19
專訪田將軍:陳納德和飛虎隊傳奇

左:曾任中華民國空軍官校校長的田在勱中將,長期致力於中華民國空軍軍史的保存與發揚;
右:幫助中國抗戰的功臣陳納德將軍(Claire Lee Chennault)。
(田在勱將軍提供/公有領域 )
更新 2022-04-30 10:07 PM 人氣 895       
標籤: 飛虎隊, 陳納德, 田在勱, 血幅, 中華民國, 飛虎隊夾克

===哈哈, 还是再补一点历史吧, 研究一下"马歇尔调停"著名事件吧.
美国大战略就是要" 扶毛代蒋 ", 最后还是成功的, 仅仅只花了三年.
还有什么要怀疑的, 还要回避历史的呢 ? ... ...
12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2 05: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