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诚请《贫下中农》当老师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3-1-10 21:5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106评论

这里是网友评论第3页,点击查看原文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06 个评论)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1 00:42
在毛泽东早年所作的《讲堂录》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在现实中,毛泽东也确实是才胜今人,学胜古人。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1 00:43
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立志探寻宇宙的大本大源,想读尽天下书。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1 00:44
毛泽东曾在给萧子升的信中写道:“经之类十三种,史之类十六种,子之类二十二种,集之类二十六种,合七十有七种。据现在眼光观之,以为中国应读之书止乎此。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然读之非十年莫完,购之非二百金莫办。”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1 00:47
毛泽东对“国学”造诣很深。先秦诸子百家学说,宋明理学,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二十四史,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学说等,他都作过认真的研读。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1 00:48
毛泽东对西方近代的著作也读了不少,如在1912年下半年,他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刻苦自学,就读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亚当?斯密的《原富》、赫胥黎的《天演论》、穆勒的《名学》、斯宾塞尔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卢梭的《民约论》等书,对西方近代进步思想有较好的把握。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1 00:49
毛泽东到北京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后,就开始潜心钻研,不断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并完成世界观的转变,终于成为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他依据中国国情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革命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时代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它把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其军事思想值得特别称道。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有了它,终于战胜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蒋介石领导的军队,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是继孙子兵法后中国军事思想史上的一个高峰,是毛泽东学胜古人的一个杰作。与此同时,毛泽东在哲学、诗词、书法等方面的成就也都胜出古人。凭借《实践论》、《矛盾论》,毛泽东成为举世闻名的哲学家。经过刻苦练习书法,毛泽东练就无人能比肩的狂草“毛体”。作为诗词大家,毛泽东留下了许多首脍炙人口甚至动人心魄的佳作,其所赋诗词之格调均在同代人及古代人之上。毛泽东历史知识之丰富,更是一般史学家难以企及的。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1 00:50
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期曾说:“少年学问寡成,壮岁事功难立。”因而他立言以身心之修养、学问之研求为主,用功读书,持之以恒。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1 00:51
毛泽东还曾写过一副自勉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它是化用明代学者胡居仁所撰的对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副对联体现了毛泽东对积学贵有恒精神的称道。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1 00:52
在1917年为同学萧子升自订的读书札记本《一切入一》作的序中,更显露出了毛泽东的积学贵有恒的观念。他写道:“予维庄生有言:吾生也有涯,而智也无涯。今世学问之涂愈益加辟,文化日益进步,人事日益蕃衍,势有不可究诘者。惟文化进矣,人之知慧亦随而进,则所以究诘之者,仍自有道也。顾究诘也同,而有获有不获,则积不积之故也。”在说明积不积学问与有获有不获的重要关系后,毛泽东进而把读书积学比作修筑百丈之台,需从一砖一石开始。他说:“今夫百丈之台,其始则一石耳,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四石,以至于万石焉。学问亦然。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高以下基,洪由纤起,在乎人之求之而已。等积矣,又有大小偏全之别,庇千山之材而为一台,汇百家之说而成一学,取精用宏,根茂实盛,此与夫执一先生之言而姝姝自悦者,区以别矣。”毛泽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1 00:53
毛泽东一生读书、积学,恒久而不间断。他的似百丈高台的渊博学识,正是日积月累、一砖一石地筑起来的。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1 00:53
毛泽东自幼时起饱读诗书、且终生吟诗、赋诗,后来成就为伟大诗人。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1 00:54
毛泽东之所以成就为哲学家,也是他终生注意研习哲学的结果。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1 00:55
毛泽东提倡读书要“三复四温”。三复四温的读书能读出品味、读出与众不同的心得。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1 00:56
在日常生活中,毛泽东对喜欢读的书,一遍又一遍地研读,一次又一次地加深理解。每读一遍书,他习惯在封页上画上一个圈。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1 00:57
从中南海故居保留下来的书籍中,可以看到许多书的封页上画有四五个圈,这说明毛泽东对书读了四五遍。有些书,页面上留有红、蓝、黑各色笔迹的圈画批注,这是毛泽东不同时期反复阅读留下的手迹。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1 00:58
毛泽东最喜欢读的是中国历史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这类书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多次读过,对一些篇目能背诵如流,但他对之长读不厌,晚年仍在反复阅读。一些重要的马列著作、哲学和党史类以及文学类的著作,他更是反复研读。如《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都读了十遍以上。如《昭明文选》,他阅读批注过的版本,存留的就有三种。此书他青年求学时代读过,20世纪50年代他又读,60年代再读,70年代仍又读了好几遍。对《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小说,毛泽东几乎是从小读到老。对于这些古典小说,毛泽东同时把它们当作历史来读。而对于《红楼梦》,毛泽东读得更仔细,并且至少读过10种不同版本。毛泽东曾说,《红楼梦》要读过五遍以后才能有发言权。由于有独特的阅读视角,毛泽东从书中看出了当时社会激烈的阶级斗争。对于韩昌黎诗文全集,除少数篇章外,毛泽东都曾一篇篇仔细琢磨,从用词汇、章句到全文意义,他都有很好地研究。对于全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背诵如流。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1 00:59
读书广收博览是毛泽东一贯提倡和践行的。1957年10月,毛泽东在给秘书林克的信中曾这样说:“钻到看书看报看刊物中去,广收博览,于你我都有益。”这句话其实也是毛泽东的经验之谈。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1 01:00
毛泽东读书范围就十分广泛,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西方社会科学名著到马列著作,从古代作品到近人新作,总之,哲学、经济学、政治、军事、文学、历史、宗教、地理、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以及各种报纸杂志,都在毛泽东的涉猎范围。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1 01:01
文学书籍中,包括诗词歌赋、楹联、笔记小说,毛泽东都百读不厌。对于文学作品,毛泽东一方面是在鉴赏和品味,另一方面也把它们当作“历史”来读,因为那些诗文小说之中深埋着历史事实和思想。中国历代史书则是毛泽东的最爱,对此他几乎什么都读。除《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这些正史外,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毛泽东也读,甚至连小人书都不放过。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1 01:01
毛泽东读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他非常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以从中找出可资利用的东西。正因为熟谙历史,毛泽东在自己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阐明深刻的道理,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来指导自己领导的革命事业。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3 20:2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