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史无前例 印度西红柿危机,隐藏着一个农业大问题

京港台:2023-7-28 21:21| 来源:正解局 | 我来说几句


史无前例 印度西红柿危机,隐藏着一个农业大问题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中印最新动态!

  

  最近,印度(专题)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西红柿危机。

  这场危机是如何发生的?

  印度农业还处在“靠天吃饭”的阶段。

  隐藏着印度农业什么大问题?

  

  短短一个月,印度西红柿价格暴涨了700%。

  印度食品部的数据显示,7月16日,印度新德里的西红柿零售价格为每公斤178卢比(约合人民币(专题)16元),是此前价格27卢比(约合人民币2.3元)的7倍。

  同一时期,新德里的汽油价格也不过96卢比/每升(约合人民币8.4元)。

  这才引发了印度网民在社交媒体上调侃,称西红柿的价格跑赢了汽油和柴油。

  

  2022年,印度劳动者平均月工资为458.48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283元,相当于一天赚100多块钱。

  印度发展不均衡,底层老百姓的日工资,更低。

  现在西红柿16元一公斤,印度老百姓的生活负担陡然加重。

  老百姓消费不起,包括麦当劳在内的连锁餐厅,也用不起西红柿。

  印度北部、东部和南部的麦当劳分店都张贴了告示,称由于供应不足和“质量不达标”,汉堡和其他食物里将不再添加西红柿。

  餐厅可以不用西红柿,但印度老百姓不能没有西红柿。

  这是因为,印度大约有3.5亿素食主义者,排在世界首位。

  受印度教影响,即便是印度的非素食主义者,生活中也以素食为主。

  这就导致,印度人对蔬菜的需求量极大。

  

  印度国民抗议西红柿价格上涨

  西红柿与洋葱、土豆一起,并称印度餐桌的三大主菜。

  在印度,西红柿既是主菜,也是配料,南印度的“西红柿米饭”,北印度的“西红柿羊肉红咖喱”,都离不开西红柿。

  民以食为天。

  西红柿供应出了问题,印度社会也就开始乱了。

  比如,有一对印度夫妻,丈夫做饭时多放了两个西红柿,妻子怒不可遏,争吵打斗,最终离家出走。

  又如,一名蔬果店的老板雇用了两名保镖,防止人们在他的商店里就西红柿价格讨价还价。

  再如,一名叫卡拉姆的农民在收割庄稼时遭遇袭击致死,西红柿全部被抢走。

  

  菜场老板雇用保镖

  小小的西红柿,让印度陷入了一场危机。

  

  印度西红柿的价格,为何突然上涨了?

  这是因为减产了。

  减产的原因,就要用“水深火热”来形容了。

  今年上半年,印度遭遇了一波极端高温天气。

  4月份,印度38个城市气温超过40℃。当月16日的一场户外颁奖活动上,超100万人在超过38℃的高温下曝晒5个小时,导致至少11人中暑死亡。

  

  6月份,酷暑中的印度,又迎来了47℃的极端高温。

  仅6月15日到6月17日,印度人口最密集的北方邦和比哈尔邦至少有98人因高温死亡。

  据印度气象局数据显示,整个印度中北部地区的气温比去年同期高出5℃。

  每年6月至10月,又是印度的季风雨季。

  印度今年的大暴雨,也特别多。

  6月中旬,阿拉伯海特强气旋风暴“比尔乔伊”登陆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强风暴雨后,古吉拉特邦多地出现了严重的内涝,洪水淹没了多个居民区,导致当地已有至少2人遇难。

  7月上旬,印度北部地区的强降雨以及洪水、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已经造成91人丧生,多地目前仍处于洪水警戒状态。

  

  可以说,印度西红柿生长在水深火热之下。

  西红柿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5-33℃,不耐高温。

  今年4月,持续的高温暴晒,印度西红柿无法正常开花,减产严重。

  在收获的西红柿中,超过90%的果实又感染了病毒,只能被丢弃。

  再加上干旱、内涝,印度西红柿进一步减产,最终供应短缺,价格飙涨。

  

  印度西红柿危机,是不是就可以全部归咎于天气?

  还真不是。

  对比印度与中国,我们会发现隐藏在西红柿危机背后的大问题。

  印度占据着亚洲次大陆的大部分土地,耕地面积高达1.5亿公顷,比中国还多25%,但粮食产量却只有中国的50%。

  

  印度农业,问题出在了哪里?

  一是水利。

  都说农业是“靠天吃饭”,这个天,既指阳光,也指雨水。

  印度国内河流湖泊众多,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不过,印度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受季风影响,分为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其中,印度有80%的降水集中在6月到10月,剩下的月份则是旱季。

  再加上地形因素,无论是从时间维度还是空间维度看,印度降水分布非常不均匀。

  说的通俗点,就是旱的旱死,涝旳涝死。

  这就需要靠人力去解决水资源供需不均的问题。

  解决方案,就是我们熟悉的水利工程。

  为此,早在1980年,印度就提出,要搞内河联网计划(National River Linking Project),类似于中国的“南水北调”。

  

  40多年过去了,这一计划至今还停留在纸面上。

  水利工程不足,让印度50%以上的家庭没有自来水,40%以上的农田无法灌溉。

  农业生产自然无法得到保证。

  二是化肥。

  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化肥,但不得不承认,现代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

  今天的中国人能够吃饱饭,化肥更是居功至伟。

  种粮食,光有土地不行,还要看肥力。

  印度耕地多,但土壤自然肥力低。

  印度农业与农民福利部发起的“国土土壤健康卡计划”调查显示,印度大部分土壤缺乏有机碳和大量营养素,情况还在持续恶化。

  这种情况下,要想农业产出高,就得靠化肥了。

  从化肥亩均用量看,印度的用量是偏低的。

  不到中国的一半,也达不到全球平均水平。

  印度也不是不想用化肥,是因为自己国内化工产业不强,供给不足。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化肥不够,直接影响到农业产量。

  三是其他科技。

  现代科技,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周期。

  从育种,到机械化生产,印度的发展水平都比较低。

  根据《印度农业科学》杂志统计,印度2019年的农业机械化率在40%-45%之间。

  同期,中国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达到了69%。

  就拿西红柿种植来说,在山东寿光,早已实现了大棚种植,种植户在手机上一键就能完成浇水、采光、施肥、喷药,不受雨季旱季影响。

  相比之下,印度农业还处在“靠天吃饭”的阶段。

  

  要发展好农业,国家除了在水利、科技上支持,在价格上也要给予适当的保护。

  大家应该都听过“谷贱伤农”的说法。

  粮食价格低了,就会伤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影响粮食生产与供给。

  这个时候,就需要国家出台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稳定农民的预期。

  就在印度西红柿涨价的前几个月,由于供过于求,印度西红柿的批发价格一度暴跌至每公斤1.5卢比(约人民币0.13元)。

  售价抵不过成本,印度农民不得不让西红柿烂在地里。

  

  印度政府不作为,让印度的农业生产大起大落,没有保障。

 

相关专题:印度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6 06:2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