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为疲软经济再提供2.3万亿人民币财政刺激

京港台:2024-10-12 22:45| 来源:VOA | 评论( 23 )  | 我来说几句


中国为疲软经济再提供2.3万亿人民币财政刺激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人民币最新消息汇总

  

  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星期六宣布中国最新经济刺激措施。  

  中国政府星期六(10月12日)表示,将发行特别债券来帮助其陷入困境的经济,并已筹集2.3万亿元人民币(专题)(约3,250亿美元)资金,可在未来三个月内用于支撑房地产市场、缓解地方债务和支持银行。

  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和其他财政部官员在备受期待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这些措施。过去几周,中国政府已宣布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其中包括降息和向银行注入流动性。

  蓝佛安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国政府扩大财政支出规模,2024年安排财政赤字4.0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用好2023年增发国债资金,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到28.55万亿元。

  蓝佛安表示,北京“正在加快使用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也在陆续下达(发行)使用”。他补充道:“(今)后三个月,各地共有2.3万亿元专项债券资金可安排使用。”

  蓝佛安说,北京还计划“发行特别国债来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但他没有透露具体金额。

  此外,地方政府的债务上限也将提高,以便他们能够在基础设施上投入更多资金并帮助保护就业。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此举将“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和债务压力"。

  不过,分析师对北京没有给出进一步财政刺激措施的具体数字表示失望。

  私募基金上海秋阳予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黄岩表示,中国“宣布的财政刺激计划力度弱于预期。没有时间表,没有金额,也没有关于如何使用这笔钱的细节。市场原本预计会有数万亿元的新刺激措施”。“如果我们的财政政策就是这样的话,股市牛市可能会失去动力。”

  穆迪分析经济学家林师顺(Heron Lim)说,北京可能“仍在研究财政刺激措施的细节”。

  保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总裁暨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表示,“关键信息是…(中国)中央政府有能力发行更多债券并增加财政赤字,并且…中央政府计划发行更多债券来帮助地方政府偿还债务。”

  抵押贷款帮助

  中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也加剧了其景气恶性循环,导致消费持续处于低位。

  中国决策者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包括降息和放松购房规定。但经济学家表示,还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才能让其经济彻底摆脱低迷。

  中国官方媒体央视新闻报道,在政府呼吁采取行动后,星期六早些时候,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已陆续发布公告,将从10月25日起下调现有抵押贷款利率、进行“批量”调整。

  央视新闻报道称,除北京、上海、深圳等部分地区的二套房贷款的情形外,其他符合条件的存量房贷利率都将调整为比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低不少于30个基点(LPR-30BP);多家银行明确表示,这些调整“将由银行统一进行批量调整,不需要客户提出申请”。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上个月要求商业银行在10月31日之前下调此类利率。

  北京上个月还大幅下调了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利息,降低了银行必须持有的储备现金量,并降低现有抵押贷款利率。

  中国央行本周通过向企业开放数百亿美元的流动性来购买股票,从而加大了对证券市场的支持。

 

相关专题:人民币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4 22:2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