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美国重新霸榜《财富》世界500强

京港台:2024-10-15 21:45| 来源:华尔街日报 | 评论( 3 )  | 我来说几句


美国重新霸榜《财富》世界500强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2022年时,中国上榜公司数量一度达到136家,今年则有128家。分析人士称,中国是唯一一个公司利润率表现维持下降趋势的主要国家。

  在中国经历了两年的缓慢增长,而美国公司有相对优异的表现之后,美国正取代中国,重新成为《财富》世界500强(Fortune Global 500)排行榜上榜公司最多的国家。

  美国曾凭借商务、科技和医疗健康领域的巨头公司,领跑这份榜单数十年。但2000年,中国超过了美国,上榜公司比美国多出三家。到2022年,中国的领先优势以惊人的速度扩大——上榜公司数量为136家,而美国为124家。

  随后,中国经济接连传出坏消息,深受重大房地产危机和消费需求疲软的困扰。

  因此,今年的天平发生了变化,美国现在有139家上榜公司,中国则有128家。

  其他国家难望美中之项背。第三名是日本,有40家公司上榜,德国有29家,法国有24家,英国有17家。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是基于收入。理论上存在一个国家有相对较多的上榜企业、这些企业的总收入却相对较少的可能性。事实上,2022年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当时中国上榜企业数量比美国多出12家,但美国上榜企业总收入比中国多出2,000亿美元。

  今年,美国的上榜企业数量和总收入都是最多的,美国上榜企业总收入为13.8万亿美元,而中国为10.6万亿美元。

    那么发生了什么?

  中国企业全球领导地位的迅速起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中国整体经济不景气(尤其是比起美国在疫情后几年间相对强劲的经济表现),二是寻求促进国有巨头发展的中国难以平衡其与民营部门的关系。

  中国已受困于旷日持久的房地产市场危机;房产占到家庭财富的70%,是普通人的主要财富储存工具。近年来,价格下跌已导致房屋价值总计缩水数以十亿美元计,全国各地家庭的财富被吸走。

  这反过来又引发了消费者信心危机。中国人正捂紧荷包不愿消费,因为作为家庭财务主要蓄水池的房地产在贬值。根据商业团体开展的调查和MarketWatch与中国消费者的数十次对话,他们对自身工作和整体经济的稳定性感到十分担忧。

  那么,在今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前十家企业是哪些呢?

  除了排名第四的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其余均为美国公司或中国公司。沃尔玛(Walmart Inc.)连续第11年位居榜首。亚马逊 (Amazon)从近年来相对较低的位次跃升至2024年的第二位。

  中国两大石油巨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Sinopec Group)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分别占据第五位和第六位。

  苹果公司(Apple)以市值衡量排名第一,但这家iPhone制造商在基于收入的《财富》榜单上排名第七。

  UnitedHealth Group、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和CVS Health 依次包揽最后三个名次。

  中国面临的困境并非企业排名发生变化的唯一原因。美国巨头的表现优于全球同行,部分原因是美国经济相对强劲。2024年榜单显示,所有企业的总收入仅增长0.1%,与此同时,美国公司的收入增长了6%。

  财富500强榜单并未将利润因素考虑在内,但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进行了自己的计算,发现美国企业的利润率(净利润/收入)为1.19万亿美元,远远超过中国的4,200亿美元。

  Nic Rogers和Ray Wang在一篇在线分析文章中写道:“中国是唯一一个利润率表现维持下降趋势的主要国家——2020年为4.5%,2022年为4.4%,2024年为4%”,这两位没有参与财富500强报告的撰写。

  要理解为什么中国企业在收入和资产等领域排名如此之高,但在利润等更重要的领域却落后于人,就必须研究财富500强榜单上中国企业的构成。

  据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称,上榜的中国企业中,超过70%是国有企业,在收入和资产中的占比分别为78%和88.6%。这些中国国有企业的效率远低于民营同行。

  但上述两位作者写道,中国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利润率都在以令人担忧的速度下降。

  “这可能是中国消费者信心低迷的表现,中国消费者信心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或者,也可能是投资者信心疲软的一种副作用,意味着企业资本减少,风险偏好减弱”,他们说。

  “除此之外,还可能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身陷困境的房地产行业同样发挥了抑制的作用。从这些历史盈利指标中,我们可以窥见疫情后中国经济受损的影响。”

 

相关专题:美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6 04:0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