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华为又发债!手握2532亿现金 任正非解释发债原因

京港台:2019-11-2 09:27| 来源:券商中国 | 评论( 15 )  | 我来说几句


华为又发债!手握2532亿现金 任正非解释发债原因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华为最新动态!

  

  不缺钱的华为(专题),最近爱上了国内发债,原因可能是发债的利息低得诱人。

  10月31日,中国货币网披露,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将于11月5日至6日发行第二期中期票据,发行金额30亿元,期限3年。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债距离华为上一次发行30亿元中期票据仅相隔了一周。今年前三季度华为业绩继续保持稳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斩获6033亿元和535亿元,且账面上还趴着2532亿元货币资金,可以说华为并不缺钱。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从前一次发债获得3倍认购来看,华为在国内债券市场备受资金认可,且上一次发债利率低至3.48%,比中石油集团等AAA级央企发债成本都低,发债有利于该公司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补充流动资金。

  再发30亿中期票据

  上海清算所和中国货币网都披露,华为此次发行的中期票据金额30亿元,缴款日期为11月7日,11月8日上市流通。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华为这种优质客户,国有大行似乎也采取了轮流承销的方法,10月23日发行的30亿中期票据由工商银行主承销商,此次的主承销商换成了建设银行。

  对于发债原因,华为2019年第二期中期票据说明书披露,预计该公司各项业务未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资金支出也将进一步增加,此次拟发行30亿元中期票据,将用于补充该公司本部及下属子公司营运资金。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目前,华为存续境内中期票据1笔,共计30亿元人民币(专题);旗下子公司存续境外美元债券4笔,共计45亿美元,且华为在银行间市场债券注册金额为100亿元,因此,此次发行30亿元中期票据也在预期之中。

  据记者了解,10月23日发行的30亿华为2019年第一期中期票据系华为首次在国内发债,受到市场的追捧,合格申购金额达到92.3亿元,认购倍数达到3.08倍。

  尽管今年中美贸易摩擦频繁,尤其是华为作为一家在全国布局的领先通讯技术公司,遭遇多次来自美方的诉讼风险,备受外界关注。但是,华为在国内以其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形象,广受外界赞誉,评级机构给予华为主体和相关债权AAA级评级。

  因此,在债券价格方面,华为上一次30亿元中期票据最终确定的发行利率为3.48%,比当月同期债券的平均利率低了48个BP,也比类似中石油集团、国家电投等AAA级的央企债券利率还低。

  前三季度净利润超500亿

  华为确实不差钱,唯一能解释继续发债的理由就是利率足够低,低到诱惑华为置换现有的债务。

  数据显示,2016至2018年,华为合并口径实现营业收入5180.68亿元、5984.80亿元和7151.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58%、15.52%和19.50%,2016至201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49%。

  2016年至2018年华为合并实现净利润分别为370.5亿元、474.5亿元、593.4亿元。

  10月30日,华为在银行间市场披露的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华为实现营业收入6033亿元,同比增长24%,净利润达到53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40亿元同比增长21.59%。

  就营业收入规模而言,华为6000亿级别的营业收入已经能比肩最赚钱的“宇宙行”工商银行,工商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6469亿元。

  中票募集说明书显示,近三年及今年上半年末,华为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8.41%、65.24%、64.99%和65.5%,相对稳定。

  此外,资产负债表显示,截至2019年末,总资产7711亿元的华为流动性资产达到6421亿元,且账上趴着的货币资金就达到2532亿元。

  此前,谈及“华为发债30亿元”一事时,任正非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发债的成本很低,融资才4%的成本,而如果增加员工对企业的投资,这个成本太高了,分红太高了。”

  关于发债这个事情,任正非称事先他并不知道,是之后看到外面有新闻才打电话去问资管部门的人为什么要发债,当时资管部门说“我们必须在最好的情况下发债,增强社会的了解和信任,不能到困难了再发债。”

  在中期票据信用评级报告中,联合资信评估公司认为,虽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为华为业绩增长持续性带来一定压力,但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在行业中的领军地位,华为未来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经营和财务表现,整体抗风险能力极强。

  因此,联合资信认为,华为主体偿债风险极小,中期票据的偿还能力极强,违约风险极低,评级展望为“稳定”。

相关专题:华为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7 07:4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