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陆媒:方舟子的“群体免疫论”,有点太冷血了?

京港台:2020-3-23 00:17| 来源:观察者网 | 评论( 20 )  | 我来说几句


陆媒:方舟子的“群体免疫论”,有点太冷血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作者:雷斯林 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 / raistlin2017010101

  今天文章很短,主要就是说一下,我不同意方舟子这篇文章的说法:

  

  这篇文章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觉得我们针对疫情做的各种措施太严厉了,过度反应了,像英国那样“采取比较淡定的态度”,才是比较正确的做法。

  

  文章其实很多地方看起来都挺有道理的,他的逻辑是这样:

  1,新冠病毒感染者,绝大多数的症状非常轻。

  这个我帮他查了数据,日本(专题)科学家kenji mizumoto等人的研究显示:

  钻石公主号上的无症状感染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比例越来越高,最后甚至到达50%的地步。

  

  2,人在感染病毒痊愈后,会产生抗体。

  

  3,新冠病毒的R0,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在3左右(平均一个病人会传染给三个健康人)。

  所以只要让60%的人感染痊愈产生抗体,病毒的R0就会降低到1以下,病毒就会自然而然消失。

  看起来是不是形成了一个逻辑闭环,是不是很有道理?

  其实一点都不。

  首先,方舟子的核心论点,在于一个假设事实上,即所有感染痊愈者都会出现特异性抗体。然而现在的情况还无法证明这一点。

  一个证据是,现在已经有看起来感染的人,重新检测再次复阳,不但中国有,日本大阪也有这样的案例:

  

  这可能是因为病毒感染后她没产生抗体,所以再次感染。也可能是因为第一次入院的时候根本就没康复。

  这就带来了方舟子文章中的一个新问题。

  那就是,钻石公主号上无症状感染者或者轻症状感染者的数据,真的准确吗?会不会上面有大量类似这样的案例呢?

  毕竟那一数据,不但和我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有很大差异,和国外一些期刊,医疗新闻杂志的研究也有较大出入。

  ——但这都是次要的。

  最主要的是,如果要像方舟子说的这样,让中国获得这样“群体性免疫”能力,要让多少人感染上疾病?

  方舟子给出的答案,是60%。

  那我们来算一笔账。

  中国现在的人口是14亿,如果60%的人都感染,是8.4亿。

  假设方舟子关于无症状和轻症状的说法是正确的,那这8.4亿中,重症的只有10%,也就是8400万人:

  

  对于这8400万人,方舟子给出的答案是他们需要住院治疗。假设他们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死亡率控制在0.5%以下,那死亡人数是42万人。

  但事实上,这8400万人,根本不可能得到有效治疗。

  因为中国一共有多少病床呢?

  2017年的数据是794万张,2018年是800万张,到了今年也不会超过1000万张。

  

  而没有得到良好治疗却有大量感染者的城市(比如之前的武汉),国家(比如现在的意大利)的情况我们也看到了:

  接近10%!

  

  

  在8.4亿人感染的基数下,每一个百分点甚至是千分点的波动,都是数千数万人的生命。更别说,当新冠肺炎的病人,占据几乎所有医疗资源后,其他许多疾病的病人势必得不到良好的救治。

  那将是一场浩劫,这是我们国家绝对不能允许也不可能允许发生的情况。

  所以我觉得,方舟子的“这些人需要救治”,实在显得有点太冷血了。

  方舟子是一个科普作家,生物、医学方面又是他的强项,他文章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其实瑕疵不大——对于新冠病毒这种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确实很难把它完全消灭,长期来看,可能还是要靠大家自行产生抗体。

  但这不等于要像某些欧洲国家一样躺平啥都不管,该做的措施还是要做。事实也证明,中国在做了这么多以后,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按照中国现在的统计数据来看,早在2月份,我们就已经把这次病毒的R0降到了1以下,所以现在除了境外输入病例,我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已经实现清零,大部分城市都已经开始恢复生产。

  所以WHO才会表示,中国这次防疫工作做得非常成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依然被各种舆论攻击,称中国必须要为传播病毒“付出代价”。

  比如Twitter上的:#chinamustpay#、#blamechina#(中国必须付出代价,谴责中国),都在指责中国防控疫情不力,要给全世界赔钱。(其中用中文的居多)

  

  

  再比如某大统领一口一个的“chinese virus”

  

  这还是在中国采取非常激烈的防疫措施,封城、限制出境,没有大量输出病例的情况下。

  试想,如果中国真的采用佛系的防疫措施,真的完全不管,那将会被动成什么样?

  难以想象。

  所以,希望方舟子这样的“科普”作家,除了科学模型,也多考虑考虑现实状况,多考虑考虑现实中人民的心理问题,人民的死活。

  毕竟科普,是科普给人看的,不是吗?

相关专题:方舟子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9 08:3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