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豆制品产生病毒?还能不能吃?中食协豆委会回应

京港台:2020-6-21 19:17| 来源:新京报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豆制品产生病毒?还能不能吃?中食协豆委会回应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在新发地市场环境采样中,水产、豆制品局部售卖区域阳性样本较多,环境污染较重。”近日相关专家在北京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上提示了此消息后,一时间,能不能吃豆制品引发了消费者疑问。

  对此,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简称“中食协豆委会”)表示,豆制品加工过程中有煮浆加热等灭菌工序,不会产生新冠肺炎病毒。截至目前,全国豆制品企业暂未发生一起疫情报告。

  豆制品不可能产生病毒

  6月19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在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新发地市场环境采样中,水产、豆制品局部售卖区域阳性样本较多,环境污染较重,建议市民妥善处理赴新发地市场所购的冰冻海鲜、豆制品等食物。

  这也引起了业内和消费者不小的疑问。针对此事,中食协豆委会在其官方微信上发布文章称,豆制品的生产原料基本都来自国内,是以大豆为原料经过加工的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关键的煮浆加热等灭菌工序,所以豆制品不可能产生病毒。

  据中豆委介绍,自武汉疫情以来,豆委会对行业从业人员的疫情情况一直进行跟踪调查。到目前为止,豆制品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没有发现疫情报告,即便在年初武汉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也没有一个病例发生。

  针对供应北京市场的豆制品,豆委会表示,除了北京本地企业外,周边城市包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及东北等很多城市的企业,他们生产的豆制品产品遍布北京的各大批发市场。换句话说,新发地市场上的豆制品只是这些豆制品企业的供应点之一。

  发布会上也明确表示,新发地市场出现的“豆制品局部售卖区域采样出现较多的阳性样本”属于局部环境污染。因此,豆委会建议,大家不要过度解读和担心市场对豆制品的不良反应。生产企业要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豆制品生产加工企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第一稿)》,切实做好疫情防控,保障豆制品市场安全供应。适当增加多种配送方式和供应渠道,让消费者能方便快捷地购买到安全放心的豆制品。

  吃豆制品最好加热

  作为国家卫键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中推荐的重要食物,豆制品是植物蛋白来源食品。但目前我国豆制品的人均摄入量只有20克(以大豆计)左右,远低于“人均每日30-50克(以大豆计)”的科学标准。豆委会提醒可多吃豆制品有助健康。

  “豆制品是我国老百姓获取蛋白质的主要渠道之一,不能听风就是雨,一棒子打死,什么豆制品都不吃了。”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委员会成员、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也表达同样观点。

  疫情之下,怎样更安全地选购豆制品呢?阮光锋建议,购买豆制品一定要去正规渠道。购买时要注意是否过期、是否有异味等,“尤其一些发酵豆制品,例如豆乳、豆豉等,天气炎热,是肉毒杆菌食物中毒高发期,购买时一定要注意。”此外,近期尽量不生吃豆腐、豆皮等豆制品,最好加热熟制之后食用。

相关专题:病毒,新冠肺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8 16:1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