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美英争先开发疫苗 中国处于什麽阶段?(图)

京港台:2020-6-22 01:25| 来源:香港01 | 评论( 24 )  | 我来说几句


美英争先开发疫苗 中国处于什麽阶段?(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确诊人数已经超过800万,不少国家重启经济后面临第二波疫情的风险。各国对疫苗的需求十分迫切。世界卫生组织6月18日称,新冠肺炎疫苗可能于年底前研发成功。

  美欧疫苗被争先预定

  英国卫生大臣夏国贤(Matthew Hancock)6月18日宣布,牛津大学研发的新冠疫苗已开始由阿斯利康(AstraZeneca)製药公司生产,从而实现疫苗一旦在临床上获批,库存就可以就绪。夏国贤称疫苗面市后将优先安排最需要的人接种。

  早在5月,特朗普(专题)(Donald Trump)政府宣布提供12亿美元助力牛津大学与阿斯利康的疫苗研发,并预定了3亿剂。6月13日,意大利、德国、法国和荷兰四国与阿斯利康签署协议,该公司将在其新冠疫苗研製成功之后,立即向欧盟成员国进行供应。日本(专题)首相安倍晋三6月14日透露,日本与美国开发疫苗公司也和阿斯利康公司进行了交涉,预计年底可以接种。

  牛津大学研製的这款疫苗备受西方国家的期待,预定意味着它们将优先获得疫苗。

  欧洲国家除了寄望于牛津大学的这款疫苗之外,有消息称,欧盟委员会正在与美国製药巨头强生(Johnson & Johnson)进行深入谈判,以储备或预先购买该公司正在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此外,欧盟还在寻求与法国疫苗製造商赛诺菲(Sanofi)达成协议。5月,赛诺菲则曾称美国将优先获得它们研发的疫苗。

  欧美等国家的动作表明它们正在进行多手准备,既推动国产疫苗的研发,比如特朗普政府扶持摩德纳(Moderna)、阿斯利康、强生、默沙东(Merck & Co.)和辉瑞(Pfizer)这5家公司研发疫苗,英国政府资助的牛津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新冠疫苗研发项目,也将目光投向盟友。

  中国疫苗进入第二期临床试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美欧国家的疫苗开发进展比较快之外,中国有5款疫苗也进入了二期临床试验。中国医药公司北京科兴控股公司6月16日宣布,名为CoronaVac的新冠病毒候选疫苗一期和二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成果。第二期临床试验没有出现任何消极的副作用,疫苗被注射后14天内血液中出现了病毒抗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题)在5月18日曾表示,中国研製出的疫苗将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球供应。6月17日,习近平在中非抗击新冠疫情视频紧急高峰会议上表示,中方承诺,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愿率先惠及非洲国家。

  对此,菲律宾政府曾于4月16日表示,如果中国研製出了新冠肺炎疫苗,希望可以优先提供给菲律宾使用。巴西圣保罗州宣布,将参与中国新冠肺炎疫苗第三阶段的研製工作。

  尚未有西方国家对中国疫苗表现出兴趣。

  温差源于什麽

  即便中国在疫苗研製上处于前列,美欧等国家除了对「中国製造」的既有负面印象,也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不会优先考虑中国。疫情早已被政治化,疫苗恐怕也难逃这样的结果。西方国家如若选择中国疫苗,则会被赋予政治意义。

  从现实因素来看,疫苗的竞争力不仅在于研发技术,同样要看供给能力。在全球疫苗市场,美国辉瑞、默克、英国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简称GSK)和法国赛诺菲佔据8成以上份额。这种垄断源于这些企业具备庞大的供给能力。

  大量生产新型疫苗技术设备要求更高。在西方,只有英国阿斯利康和美国强生等大型製药企业拥有可以应对相关生产的设备。阿斯利康已在5月12日宣布,建立了可每年供应10亿剂英国牛津大学开发的疫苗体制。强生4月则透露,如果原定于今年9月开始的人体试验按计划进行的话,公司计划在2021年第一季度末生产6亿至9亿剂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相比之下,中国国内首个人用P3(三级生物安全水平)生物医药生产车间项目6月12日交付。根据中国官方的介绍,这一车间量产后年产能达到1亿剂。从技术层面来看,相比于西方企业成熟的技术和经验,中国仍然欠缺实践经验。

  同时,疫苗是让很大比例的人获得免疫能力。有专家预计,达成这个目标的前提是疫苗能覆盖70%以上的人群。另外,还要考虑到一个人很可能要打2剂,甚至更多,才能形成保护。中国人口高达14亿,仅中国国内的疫苗需求量都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中国必须考虑国内的接种情况,从时间上考虑,西方恐怕等不及来自中国的疫苗。

  当然,疫苗研发现在处于不确定性之中,不到最后,谁也无法断定何种疫苗能够真正有效抗击新冠病毒、能够推向全球。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各国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选择都是相机而动。

相关专题:疫苗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美国要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7 20:1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