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邓小平两任妻子:一位让他怀念 一位让其深受伤害

京港台:2020-12-7 09:22| 来源:当代广播站 | 评论( 3 )  | 我来说几句


邓小平两任妻子:一位让他怀念 一位让其深受伤害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邓小平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一生的经历十分坎坷,早年留学法兰西,而后又在苏联学习,投身革命后,仕途坎坷,多次被打倒。

  根据邓小平的经历,人们称他是“三起三落”。西方媒体更是称他为“打不倒的人”,如此的人生经历,如果没有顽强的信念和毅力,是万万做不到的。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我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公凭借着超人的智慧和毅力,将国家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层面和高度上。

  同样在爱情方面,邓小平的一生也颇富传奇。除了同夫人卓琳的爱情故事之外,邓小平在这之前还有过两次婚姻。

  这两次婚姻的时间,都很短暂,但是却都让邓公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这两次婚姻,两个妻子,一个让邓小平怀念终生,一个却将邓小平伤的最深。

  邓小平的第一位妻子名叫张锡媛。

  对于张锡媛,现在留下的资料非常的少,存世的照片也只有一张。

  根据现有的史料显示,张锡瑗1907年出生于河北房山县,她的父亲张镜海,是一个十分热衷于革命的火车站站长。

  张镜海的夫人,为他一连生了三个貌美如花的千金,这其中张锡瑗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分别是张锡瑞、张锡珍,三人在当地十分的有名,被人称为“张氏三姐妹”。

  由于父亲的影响,张家姐妹不仅才貌出众,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三姐妹皆是愿意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巾帼英雄。

  特别是大姐张锡瑗,很早就在父亲的影响下有革命的思想,在来到女子师范学院读书后,接受了更多的进步思想,并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可以说,学生时代的张锡媛,就已经是一个富有革命热情和信念的有志青年。

  后来,在1925年,18岁的张锡媛来到了北京深造,在这里她认识了当时的李大钊、赵世炎等一批极为出名的革命学者。

  在他们的影响下,张锡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张锡媛有文化,所以经过中央组织考虑,便将张锡瑗和她的大妹妹张锡瑞就去了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

  

  张锡媛唯一的照片

  张锡瑗在中山大学学习了近两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张锡媛如饥似渴地接受新知识,比较系统地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了解世界各国革命运动特别是苏联的斗争经验。

  恰好那时邓小平从法国留学回来又去了苏联学习,两人就在大学里相识了,但是由于那时候的邓小平和张锡媛都是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并没有太多精力来考虑自己问题。

  所以这第一次的相识,他们只是同学和战友的关系。彼此虽然虽然

  虽然当时中山大学的学制是两年制,但是邓小平因为国内革命的需要,在莫斯科只学习1年后就回国了。

  但是,张锡媛的这个名字和她俏丽的脸庞,此时已经留在了邓小平的心里。毕竟佳人如此,又有谁能轻易忘怀呢?

  1927年,已经完成学业的张锡媛结束了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学习生活,辗转回到家乡保定。

  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张锡媛就被调到了武汉的中央秘书处工作。

  在那里,她与邓小平再次相遇了,两人又惊又喜,这种故人重逢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此时的张锡瑗出落的更加的美丽大方,散发着无尽的魅力,举手投足之间,都深深地吸引着邓小平。

  这两个老同学此时又变成了同事和战友,原本就十分熟悉的他们,慢慢的就发展成了恋人。

  当时追求张锡媛的人很多,其中也不乏青年才俊,但是这位大美人谁都不喜欢,偏偏就喜欢这个“小个子”。

  随后他们一同北上,邓小平担任中央秘书长,张锡瑗就在邓小平下属的秘书处工作,两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感情极好。

  不久,中共中央机关从武汉迁往上海,邓小平和张锡媛乘船同行,两人每日里站在船的甲板上,有说不完的话。

  轮船沿长江而下,经九江、安庆、芜湖、南京,然后抵达上海。

  这几天的时间,邓小平和张锡媛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交流,彼此的心变的更近了。

  革命年代,每个人几乎都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豁出去在工作,爱情往往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产物。能够遇到自己的喜欢的人,而且还志同道合,这是极为难得的。

  于是第二年春节刚过,邓小平和张锡媛便决定结婚,中央的同志们得知后非常高兴。

  婚礼那天的张锡瑗打扮的十分的漂亮,而邓小平也是春风得意,曾经去参加婚礼郑超麟老人,晚年对于当初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张锡媛长得很漂亮,个子不是很高,她朋友很多,当时也有其他的人追求她,可她和邓小平同志结婚了。”

  邓小平和张锡媛婚后的大半年时间,他们都与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同住公共租界的一幢小楼中,他们同霍步青、朱月倩夫妇编在一个党小组,同过组织生活。

  当时这3对夫妻的年龄全都20岁出头,邓小平23岁,邓锡瑗21岁,他们在人生最最好的岁月从事着最危险的秘密工作。

  

  邓小平

  但是当时这些年轻人没有任何一个人畏惧,因为他们都是为了共同的信仰,选择了革命大家便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婚后的张锡瑗和邓小平,开始了十分甜蜜的日子,虽然是在战争时期,而且做得又是极为危险的工作,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两个人的感情。

  张锡媛在生活上给了邓小平极大的关心,而在工作上有是丈夫的得力助手。

  邓小平看着爱妻,内心十分的感慨,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呢?

  这一时期的邓小平是这二十多年来最快的时候,多年来自己一直在国内外辗转,如今佳人在侧,又和自己有着共同的理想,人生简直没有比这个更幸福的事情了。

  但是,婚后的张锡媛并没有把自己变成邓小平的附庸品,而是继续出色的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

  在当时,为了保密的需要,中央秘书处的很多交通工作经常由一些负责干部的夫人来做,性格活泼,而富有应变能力的张锡瑗,当然是这类工作的首选。

  这种流动性的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是既艰巨而又危险性大,随时都有被捕甚至牺牲的可能。

  张锡瑗每次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都会打扮的十分漂亮,加上她本人气质十分出众,因此俨然就是一副上流社会妇女的气派。

  她行走于敌人的眼线之间,从容来去,应付自如,从没出过任何意外。

  但是在那个年代为了革命事业,夫妻间都要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分别往往是生活的主题。

  1929年8月邓小平受组织派遣去了广西领导党的起义工作。

  那时候张锡瑗已经怀有身孕,两人的感情正是最甜蜜的时候,作为妻子和女人,此时的她特别希望丈夫能够陪在自己的身边。

  可是为了革命事业和更多人的明天,作为党员,张锡媛不能拒绝组织的安排,于是新婚没几个月的两人,唯有依依惜别。

  张锡媛亲自送邓小平踏上了去广西的路途。

  邓小平这一走,就一直没有能够回来,邓小平身在广西,心中十分地挂念妻子和即将出世的孩子。

  一直到第二年1月,他才有机会回上海向上面汇报工作,这时候张锡媛已经住进了上海的宝隆医院,准备分娩。

  邓小平工作一汇报完,就急切地冲到了医院,已经小半年没见妻子了,邓小平想念的心情已经无法按捺了。

  可是偏偏上天总要为难这对夫妻,张锡媛在分娩的过程中,难产了。

  邓小平焦急地等待着妻子的消息,他心里想着妻子,不住地祈祷妻子和孩子的平安。这位硬汉,此时的内心,是从未有过的不安。

  终于,孩子好不容易生了下来,可张锡瑗又得了产褥热,高烧不退。

  而当时的医疗条件很差,没有有效及时的治疗手段,邓小平日夜陪伴着妻子,整个人焦虑到极点。

  他渴望着祈祷着妻子能挺过这一关,他们才结婚仅一年啊,他牵着妻子的手,眼泪不停的往下流,此时他多么希望自己可以替代她,但是自己却无能为力。

  邓小平回忆着跟妻子在一起的每一个瞬间,他太想同妻子一起走下去了。

  可人生,有时候就这样的无情和残忍,总是会让你在某些时间点,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仅仅过了几天后,张锡瑗就去世了,年仅24岁。

  临终前,张锡媛躺在邓小平的怀中,紧紧的拉着邓小平的手,眼泪从眼眶中不断地流出。

  但是,最后张锡媛还是带着对他和孩子的万般不舍永远的离开了。

  

  张锡媛烈士墓

  这一刻,邓小平的心都碎了。

  更令人心痛的是,出生不久的女儿原本一直放在张锡瑗的三妹夫妇那里,许是因为难产的关系,没有几天就不幸夭折了。

  面对亡妻与夭儿,可想而知那时的邓小平是多么撕心裂肺的悲痛,可是广西的革命形势逼人,军情如火,已经在上海耽搁好几天的,此时他必须立刻回去。

  所以邓小平根本来不及安葬妻子,只能怀着万分悲恸的心情赶回了广西。

  第二年的春天,邓小平终于抽出时间特地来了上海,他带着正在上海读书的弟弟邓垦一同去墓地祭拜自己的发妻张锡瑗。

  那天,在爱人的墓前,他久久的不愿意离去,回忆起两人相处的每一个瞬间,邓小平心如刀绞。

  张锡媛的离开,不仅是邓小平的伤痛,更是中国革命的损失。

  虽然他们的缘分只有短短一年,但是却成为了他半生革命生涯中一段极其难忘的记忆,而邓小平对张锡媛的思念也持续整整一生。

  1949年邓小平率部进入刚解放的上海,与这座城市别离了近二十年的他,物是人非的上海,心中十分的感慨。

  但是他依然带着夫人卓琳,一同去找寻张锡瑗的墓地。

  1990年,已经86高龄的邓小平老人再次来到了上海,晚年的他依然能记得几十年前发妻张锡瑗在他怀中去世时的场景。他带着女儿和秘书,再次来到了她的墓前,久久不愿离去。

  晚年的邓小平在回忆往事时,他向女儿毛毛说道:“张锡媛是少有的漂亮”。言语之间,满是怀念。

  在张锡媛去世一年的时间里,邓小平都沉浸在无尽的伤痛中,这是邓小平第一次体会到失去挚爱的感觉。

  但是革命工作还未完成,没有太多的时间留给邓小平去伤感,他必须投入到工作中去。

  后来,邓小平在上海,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金维映。

  金维映可不是个普通的姑娘,她是一位杰出的女革命家,是中央红军走完长征的30名女红军之一。

  她漂亮、活泼、能干,对家人有情有义,对革命坚定不移,而且金维映和贺子珍一样,是一个可以上战场的女人,她枪法高超,还能指挥作战,曾经是中央苏区众多农家女孩崇拜的偶像。

  金维映原名金爱卿,1904年出生在舟山群岛岱山岛高亭港一户贫穷人家。

  因为家庭生活贫困,一家人不得不四处讨生活。

  尽管家庭并不富裕,但是父亲金荣贵很重视子女的教育,特意把女儿送到舟山革命的摇篮——定海女校读书。

  长大成人后的金维映出落得十分的出众,她身材修长,皮肤白净细腻,满头乌发,一双大眼睛仿佛会说话,是一位十分漂亮的女人。

  1924年,金维映到上海大学看望同学,经介绍认识了瞿秋白、项英、杨之华等共产党人。在这一时期,金维映同这些革命人士相处的十分融洽,也是在这一期,她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金维映过去的思想,是“教育救国”,她认为女子的解放,要依赖于接受教育,然后达到独立自强的目的。

  但是现在她认识到,这种方式行不通,要想彻底的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要进行彻底的革命。于是金维映在1926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个信念坚定的女战士。

  金维映柲密加入共严党后,枳极参与国共合作,并在舟山的定海城区等地开展工人运动、盐民运动,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定海女将”。

  

  金维映

  1931年7月中旬,担任上海工会行动委员会负责人的金维映,同被王明的中央“打入冷宫”的原红七军政委邓小平一起被派往江西中央苏区工作,一路上两人结伴同行,在路上无话不谈。

  在来到苏区不久后,他们结为夫妻。

  关于两人结婚的原因,由于可查的史料很少,已经无从考证,有人说是在路上两人遇险,然后邓小平英雄救美,博得了美人的芳心,也有人说是在路上两人互相爱慕,然后产生的情愫。

  各种观点,众说纷纭,现在已经很难分辨真假。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时的金维映和邓小平,是一对儿志同道合的革命伉俪。在妻子去世后,金维映的出现,给了邓小平生活上很大的慰藉。

  1931年金维映进入中央苏区不久,即被任命为中共于都县委书记,她和李坚真成为中央苏区仅有的两位女县委书记。

  在她担任县委书记的时候,不只妇女工作、扩红等擅长的工作做得好,就连支前、反“围剿”等传统的男人工作也丝毫不落人后。

  1932年5月,金维映率领新编独立团奔赴赣县江口,直接参加第四次反“围剿”。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反击国民党正规部队的战斗。

  在整个战斗的过程中,金维映不顾个人安危,直接亲临火线与敌人展开英勇的战斗。

  警卫员一次次拉着金维映,要求她下火线,但是金维映却严厉地说:“你们不要多说了,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我不打前阵谁打前阵!”

  在中央苏区任县委书记期间,金维映虽然工作顺利,但是同邓小平的婚姻生活方面却遭遇了巨大的挫折。

  自从和邓小平结为夫妇后,两个人工作的地方相距非常地远,平常很难见到。

  而且两个人都是忙于工作,没有太多的精力,但两个人的感情还是非常好的,一有时间就会相互探望。

  

  邓小平

  但是到了1933年,事情开始发生了变化,邓小平在江西反“罗明路线”中受到无情打击。

  为了彻底的打压邓小平,他们开始对金维映开展工作,要求金维映和邓小平划清界限。

  其实,金维映的政治理念和邓小平一直都是不统一的。

  由于金维映在来到苏区前长期生活在上海,那时候她所接触的大多是在上海的党中央的上层领导,所以理念上受他们的影响很深。

  因此在路线选择上,金维映跟邓小平是不同的。

  而邓小平则在广西参照毛泽东秋收起义的经验,领导了百色起义,并创建革命根据地,对于农村革命的经验十分的丰富。

  所以,邓小平对于毛泽东路线的正确性有着很深的体会,这一点则是金维映所不具备的。

  此时,面对组织上的施压,金维映很痛苦,虽然自己也心疼丈夫,但是自己毕竟是一个人,没有太多的办法和选择余地,最终金维映同意和邓小平划清了界限。

  随后两人正式的办理了离婚手续。

  不得不说,在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上,金维映的离开,对于当时身处逆境中的邓小平,打击是很大的。

  邓公不惧怕肉体上的摧残,但是在情感和精神上的打击,则对他的影响非常的大。

  原来的邓小平,乐观开朗,是个十分健谈的人,自此之后,邓小平开始变得沉默寡言起来。

  但是金维映的离开,与其说是个人感情上的选择,不如说是一种路线上的选择。

  作为一位久经考验的革命战士,金维映不是花架子,而是一位女英雄,这样的人是不会惧怕任何的困难的。

  所以,她是断不会因为惧怕什么而离开邓小平。但是,政见上的相左,使得两个人终究是没办法长久的在一起的。

  后来金维映离开了邓小平调入中央组织部工作,任组织科长。

  在朝夕相处中,她和时任中央组织部长李维汉互生好感,而李维汉,既是邓小平的好友,也是批判他的人之一。

  后来的金维映,因为身体的原因,辗转来到了苏联,在1941年的苏德战争中,牺牲于德国人的炮火之下,年仅37岁。

  听闻金维映去世的消息的时候,邓小平已经和卓琳重组了家庭,邓小平没有说什么,看上去也很平静,这可能就是只属于他们两人的无言的结局。

  金维映虽然离开了邓小平,没有能够在邓小平逆境的时候给与他支持。

  但是,金维映对于革命的忠诚,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杀的。为了纪念这位女烈士,1991年岱山县人民政府整修金维映故居,1995年3月,江总书记亲笔为故居题名 。

  可以说,邓公的这两段婚姻,对于他前半生的生活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两位性格迥异的妻子,一个令邓小平怀念终生,一个令邓小平深受打击。

  

  金维映故居

  但是伟人终究是伟人,任何磨难都不会动摇其坚毅的内心,包括情感上的打击。在那个年代,所有的革命战士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远高于个人的情感。

  邓小平如此,张锡媛如此,金维映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邓公离开怀孕的妻子前去广西指导革命,我们也可以理解金维映在邓公遭到批判的时候选择和邓公离婚。

  他们所有的行动,为的都不是自己,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革命事业。舍小义而就大义,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邓公这两段鲜为人知的情感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了伟人普通的一面。生离死别,是那个时代每个人战士都会遇到的事,这些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承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难。

  后人应该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生活的不易!

相关专题:邓小平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史海钩沉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0 11:5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