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山东最穷光棍村逆袭:年赚500亿 靠棺材征服日本人

京港台:2020-12-18 10:40| 来源:斗城表里如一 | 评论( 3 )  | 我来说几句


山东最穷光棍村逆袭:年赚500亿 靠棺材征服日本人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关注中日关系,最新动态追踪!

  提起山东你会想到什么?大葱蘸酱,蓝翔挖掘机,还是孔子故里?山东的曹县你可能没听过,但它绝对是个能称得上“神奇”的地方。

  这个地方不仅让4000万中国女性疯狂,还为1亿日本(专题)人承包了“身后事”,年产值500亿元!

  十年前,曹县是个穷的连媒婆都懒得去的“光棍村”。就连土生土长的曹县人,年轻时也想离开曹县去大城市闯荡。

  被调到曹县工作的人,第一次看到这番萧瑟景象,当即吟出一首诗:“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曹县在那个时间,其实是被大家伙儿遗弃了的。

  改变是逆袭的开始

  Change

  “曹县有样东西,几乎每个日本人都会买上一次。”

  日本观众被画外音说愣了:我们怎么会和这个不知名的地方扯上关系?是衣服、食品还是什么在能在街边随手买到的小东西?

  镜头跟着老板来到加工厂室内,所有人都惊呆了,答案竟然是棺材。

  

  日本人非常重视处理“身后事”的棺材,他们对于一口好棺材有强迫症般的执念。街头采访中,很多日本人不相信中国可以制造质量过关的棺材。

  但事与愿违,为什么开头说“几乎每个日本人都买过”呢,因为曹县向日本出口的棺材占日本市场的90%,十个日本人中就有九个人会用到曹县的棺材。

  曹县的棺材是得到了日本人的认可的,曾经有位日本老人向曹县的棺材鞠躬道:“感谢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安息。”

  

  以前因为穷的叮当响,男孩发愁找媳妇儿,女孩发愁嫁不出去的曹县,现在却因为向日本出口棺材,摇身一变,很多人成了大老板,别墅、进口车在街上随处可见。

  更夸张的是,有人给女儿招亲的公告上,直接甩出8家淘宝店铺,市值有700来万。条件只有一个,你得来曹县生活,这就是曹县人的底气。

  

  靠卖棺材发了家,在很多人看来,赚的钱有几分晦气。

  但在这个原本破落的小村子里,又有“能人”靠自己不认命和智慧,做出了精致的汉服。作品不仅征服了一票年轻人,还被收藏进了博物馆。

  

  图源:淘宝

  曹县做的汉服现在已经占了全国汉服的三分之一。

  在街上随便拉个汉服爱好者,穿的衣服就可能是曹县生产的。

  曹县在这两个行业属实站在头部位置了。

  在要么改变,要么消失的路口前,曹县选择改变,它从“一无所有”的鬼城实现了站到顶端的逆袭。

  有人开玩笑说:好家伙,小小一个曹县,老人和年轻人的钱都被你圈走了。

  但这是只见到人家光辉灿烂的一面呀,曾经那个野草长得比人高,夜路上只有村口超市的节能灯一闪一闪的日子,曹县本地人还历历在目。

  

  曾经的曹县是什么样子的呢?

  有人曾引用白居易诗一首: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村里都见不着活人了,茅草长的特别长,只能隐隐听见虫儿的叫声。

  这画面是不是和《倩女幽魂》里的兰若寺有点像?

  

  村子里因为穷,装不起路灯,到了晚上只有天光照明;

  大部分人为谋口饭吃,外出打工,不少土坯房子没人住,土墙塌了也没人修;

  尚且留在村子里的老人早早睡觉,大多数人家刚入夜就灭了灯;

  风吹过和人差不多高的茅草,发出“呜呜”的响声,如泣如诉;

  也太像“鬼城”了吧!

  

  十年前,曹县下的大集镇,人均只有8分地,全镇32个行政村,省级贫困村有2个,市级贫困村有14个,真可以算是“洼地中的洼地”。

  周边乡里都不愿意给这里的年轻人说亲,曹县一度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

  曹县地处山东、河南交界处,没山没水没资源,唯一不缺的,就是“泡桐树”。

  因为盛产桐木,曹县自古和木材加工、雕刻脱不开关系。

  虽然木匠的氛围浓厚,但缺少现代人的审美,曹县的木匠也和时代渐行渐远。

  

  程兆信老人就是村里远近闻名的木匠。

  曹县的道路闭塞,周围没有大城市可以依靠,留在村子里只能种种庄稼。

  老一辈人“安土重迁”的思想比较重,留在家乡,有口饭吃就知足了;但年轻人谁不想趁着有膀子力气,出去闯荡?

  曹县很多村子因此就空了。

  

  大集镇居民外出谋生

  

  向日本出口棺材是曹县命运的转折。

  日本进入了严重的老龄化阶段,棺木供不应求,他们看上了曹县廉价的劳动力,很早就和曹县有了合作。

  四代木匠世家的李如启看到了其中的机会:给别人代工,迟早会被人取代,不如改变现状,自己开工厂,向日本出口棺木。

  

  日本人对棺木要求极为苛刻,他们觉得棺木关乎自己的体面。像传统棺材那样的根本达不到日本人的标准。

  李如启和精于雕刻的妻子开始研究其中的门道,布不能有污点,不能有折痕,钉子该有多长,怎样减小开合的噪声......

  

  日本节目用“温暖的”来形容棺材,看来文化确实和我们不一样......

  除了工艺上的麻烦,还有个大问题:中国人普遍觉得棺材晦气。

  货车司机听到要拉棺材后,不想干活了。

  无奈之下,李如启只能说:“这是出口到日本的工艺品。”

  货车司机这才半推半就的接了活儿。

  

  有个小故事,曹县有个女孩子谈了恋爱,都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了,对方家长一听她家里是做棺材的,立马把小情侣拆散了。

  刚开始,李如启确实遇到很大的阻力,不过凭借着过关的品质和价格优势,曹县的棺材逐渐在日本立稳了脚跟。

  他们还研究日本的节气习俗,甚至在节日前后还会推出特制款。

  

  

  经过不断的积累经验,曹县做的棺材得到了日本人的认可。

  曹县出口到日本的棺材逐渐占领了日本市场的百分之九十,曾经有位日本老人对着李如启和李子震父子俩深深鞠躬:“感谢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安息。”

  李如启的工厂现在每天发三个集装箱的日式棺木到日本,每年纳税都要1000多万,他和妻子开了分厂,女儿也参加到其中。

  这下曹县可算“逆袭”了,人们不再藏着掖着,做棺材成了曹县的骄傲,他们不仅要做棺材,棉被、寿衣也都被他们纳进了产业链。

  在一档日本节目中,有老板带着员工大喊:“希望日本的大家,都来买我们做的的棺材!”

  

  听起来虽然有点奇怪,但可以听出当地人的自信

  2019年还有则征婚广告上了热搜。

  棺材铺的老板想给自己的女儿找个丈夫,嫁妆是8家网店,据说估值有700万。

  

  征婚启事在网上火了之后,棺材铺老板的电话都被打爆了。

  但求婚者都是奔着嫁妆来的,棺材铺老板不得已,最后还是决定:随缘吧。

  

  向日本出口棺材的同时,曹县注意到全国流行起了汉服热,有的村民便开始靠制作寿衣的经验,效仿汉服。

  汉服的差别非常大,从几十到几万不等。

  “华裳九州”汉服秀上亮相的就属于比较高端的汉服。

  

  曹县刚转型时没有那么高手艺,只能做些“他们想象中的汉服”,或者去仿制一些流行的款,做“山”货。

  样子虽然不高端,但价格却是“真香”,只有几十到一百多元。

  汉服让小镇有了些起色,但问题慢慢也暴露出来。

  汉服圈子有“鄙视链”,“山”货处在圈子最底层,人们不愿意为“山”货买账;被抄作业的设计者也起诉“山”货,大集镇面临着不小的罚单。

  

  曹县意识到只做低端汉服没有出路,不仅收益不好,慢慢也没了口碑。

  于是他们开始尝试改变自己,去学校门口,去年轻人那里调研;有钱的自己请设计师,没钱的在网上联系设计师,买下一件衣服的版权。

  因为实现了“山转正”,渐渐地人们才对菏泽曹县的汉服有了改观。

  返乡创业的博士胡春青,开拓了自己的汉服品牌。他和做过美术老师的妻子一心搞原创,靠一件168元的斗篷,卖出了5000多件,成为当时的爆款。

  到了现在,淘宝搜索汉服产地基本都是在菏泽了,曹县的汉服占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市场,人群中随便拉出一个穿汉服的俊男美女,Ta身上可能就穿着曹县的衣服。

  

  能养活自己后,曹县开始冲击高端。

  戚永属于对汉服有考究的人,除了做生意,他爱看历史,爱看古装剧。

  他家做的红色织金蟒袍,图案拼接处称,误差不超过0.1mm。

  戚永做的最贵的一件汉服,卖出了3.5万的高价。

  而这件玄青色的麒麟补服,戚永说,它100%复原孔府旧藏。

  

  现在曹县靠生产汉服,成了全国仅次于义乌的淘宝村。

  曹县因为棺材和汉服彻底逆袭了“光棍村”的设定,曾经的“鬼城”现在人们争着抢着回家创业,以前是出去见世面,现在老人会告诉小辈们“回家多学点东西”。

  曹县还多次上过央视新闻,拍摄过《俺爹俺娘》的摄影师焦波在村子里驻扎了一年多时间,专门给它拍纪录片。

  

  曹县的逆袭之路是从“改变”开始的。

  以前的曹县只知道给别人“打零工”,被动的接受环境安排给它的身份,差点成为一座没有人烟的鬼城。

  如果没有改变,现在曹县可能已经变成只剩老人和小孩的“空心村”。

  

  曹县改变自身后,掌握了主动权,出口的棺材占了日本的百分之九十,生产的汉服占据全国三分之一。

  曹县现在有底气开出700万的嫁妆,每年挣几十上百万的人不在少数。

  

  曹县丁楼村喜宴

  改变开始时,无疑是困难的。少不了因为自身经验缺失带来的的自我怀疑,更少不了身边人不理解,异样的眼光。

  顺其自然当然是更容易的选择,甚至直到被环境扼杀致死后,还能自我安慰,“我有强大的古代传统逻辑做支撑。不是我不努力,是‘自然’要我灭亡。”

  扪心自问,顺其自然其实是弱者的挡箭牌吧。

  “改变”是条未知,且失败后容易被人从道德高地上指责的路。

  但像曹县这样明确知道“我需要更好的生活”这类人,早就踏上这条路了。

相关专题:日本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21 07:4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