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医药"扫地僧"?靠几个中药年挣千亿 总部像紫禁城

京港台:2020-12-18 11:08| 来源:大猫财经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医药"扫地僧"?靠几个中药年挣千亿 总部像紫禁城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今年春天,市面上一度流传过双黄连抗新冠的说法,于是双黄连被疯抢,后来又说莲花清瘟效果好,也被疯抢。

  每次出现这种重大疫情,总有一些中药被抢购。

  年长一点的都知道,1988年的时候,上海爆发过严重的甲肝传染,29万人感染。

  那时候有报道说,板蓝根对甲肝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内,生产板蓝根的厂家接到了400万包的订单。

  这个厂家是扬子江药业,正常情况下,根本生产不出来,那就加班吧,当时正赶上春节,工人们都没有回家,总算在两个多月里生产出385万包,靠着这波操作,厂子就火了,板蓝根更是家家必备。

  

  多年后的非典期间,大家也纷纷说板蓝根有预防功效,于是又纷纷抢购。

  当时药店里的板蓝根基本秒光,以至于今年疫情期间,还有人找出了非典时候抢购的板蓝根。

  

  经过这么几波,板蓝根就成了国民神药。扬子江药业非常低调,创始人徐镜人在行业以外基本没什么声音,但这公司就跟金庸小说里少林寺的扫地僧一样,实力不俗,但人家已经连续6年是中国医药行业的第一名了,一年销售额1000多亿,比茅台多不少。

  不过,第一次去他们总部的人,基本都会被惊着,为啥呢?

  因为修得太气派了,很有紫禁城的味道,时不时有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这么大家业也是经年累积的结果。

  1966年,22岁的徐镜文退役归来,被分配到泰州市泰兴口岸镇仪表厂工作,干了五年就离开了,这人绝对是个厉害角色,1971年是啥年代?他带着借来的几千元钱和几个工人,办起了一个制药车间。

  他们最初试产百尔定和百乃定两种针剂,效果不错,后来徐镜人干脆开了一块荒地,盖了6间平房,在1973年挂出了“口岸工农制药厂”的牌子,在那个年代这绝对是个大胆的事。

  厂子有了,生产啥呢?他盯上了清热解毒的板蓝根,很快投产,卖得也不错。

  

  (扬子江药业老厂区照片)

  过了一些年,环境变好了,但政策也变了,国家规定乡镇开办药厂,一个县只能保留一家,“口岸工农制药厂”被划入关停名单中。

  徐镜人一心想保住药厂,县里解决不了他就找市里。

  

  (徐镜人(右)在老厂区的合影)

  巧的是,当时的扬州市委副书记因为喝过板蓝根,十分认可,于是叮嘱:

  “这个厂的板蓝根冲剂对治疗感冒蛮有效的,我每次感冒吃几包就好了,你们想办法把它保下来。”

  最后,药厂获得了一个折中方案:工厂由“镇办”转为“县办”,挂上“泰兴制药厂口岸分厂”的牌子。

  靠着板蓝根这个药,厂子赚了不少钱,一年的营收过千万,当时大家的工资就几十块钱,算是十分成功了,到了1985年,他们的资质问题解决了,直接更名为“扬子江制药厂”

  上海的甲肝病毒让他们挣了不少钱、知道的人更多了,结果也被盯上了。

  有不少眼红,结果四处告状,1990年徐镜人被迫离开工厂,1993年的时候事情终于调查清楚了,徐镜人被允许回到工厂,可惜这三年大家都没心思搞生产,还亏了200万。

  当时他们的看家产品是板蓝根和速效伤风胶囊,光靠这两个翻身还有点难,毕竟疫情不是年年有。徐镜人只好四处找高人寻药方。

  第一个瞄准(电视剧)的是中医药大学的教授董建华,软磨硬泡之后,董建华帮扬子江药业生产出胃苏颗粒冲剂。

  

  有了榜样,如法炮制,徐镜人找了更多的专家,做出了更多的畅销中成药:

  ● 通过张珍玉的经验方,开发出治疗经前综合征的香芍颗粒;

  ● 基于晁恩祥的研究结果研制了苏黄止咳胶囊;

  ● 根据中医世家兰金初大夫临床经验方开发出双花百合片;

  ● 根据中医世家的高鹏翔教授研究发明的百乐眠胶囊......

  这些常用药线下线上都卖得很好,在平安健康互联网医药商城里月销动辄数千份。

  

  虽然中药疗效到底咋样已经吵翻天,很多年的朋友反目,各种群里不断的“撕”,但这不妨碍很多老百姓家中常备小中药,靠着这些常用药,扬子江药业的销售额开始以亿为单位增长,从2014年开始,就一直是医药行业的第一名,A股的医药第一股恒瑞医药,在这个榜单上只能排第10。

  也难怪,2019年,恒瑞的年总收入才233亿,距离千亿还差着很远。

  

  业绩好,于是这些年,很多中介机构都在撺掇徐镜人上市,可惜都拗不过老爷子的“三不”原则——不搞兼并联合、不盲目上市、不搞自己不熟悉的产业。

  在胡润富豪榜上,他的资产是470亿,不显山不露水。

  实际上,单单他手里4成扬子江药业的股份,就不止这个数。

  

  而如果公司上市,那他的身价还得翻几番,一不小心当个中国首富也有可能。

  

  在骨子里,他可能和老干妈一样,都是极度的风险厌恶者,很少听别人忽悠,至于原因,徐镜人的儿子徐浩宇解释说,“因为他从前吃了点儿亏,现在年纪又大了,更不愿意跟别人搅合在一起(电视剧)了。”

  那赚那么多钱,干嘛呢?

  其实花销也挺多的,比如扩建厂房,修个气派的总部。

  这个钱也不白花,这大宫殿除了能让老板心情愉快、指点江山之外,还派上过实际用场,比如员工集体婚礼:

  

  虽然集体婚礼场面不错,但是很多员工对老板是不满意的,为啥呢?

  因为老爷子坚持不上市,所以很多打工人的财富自由之路基本就断了,他们搞过员工持股,不上市分红也行吧?

  但分红也不多,过去这十来年,公司只搞过两次分红,一次是改制当年,一次是2015年,此后便再也没提过分红这件事,大家只能靠工资养家。

  那这些股票就比较尴尬了,变不了现啊。

  有的人扛不住高薪诱惑就要跳槽,人可以走,但徐镜人对持股员工离职的一个硬性要求是——必须将手中的股权卖给徐镜人。

  更坑的是,这回购的价格,得按照每股净资产的0.5倍计算。

  2016年1月,扬子江药业当年有193名员工离职,徐镜人拿出1.8亿元,回购了这些人手里股份。

  争议就来了。

  一些离职后被强制回购股票的员工认为,公司根本没有披露实际净资产。

  而扬子江药业出具的一份证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底,净资产195.09亿。

  但员工们不认可这个价格——公司从2009年开始就一分钱借款也没有,零负债的企业,有专利和品牌加持,当时年收入五百亿,利润几十亿,还提出企业的“十三五规划”,要实现1000亿的销售规模。这样的公司,净资产只有195亿?

  员工们在国家企业信用查询系统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扬子江药业的企业资产、营收等数据都显示的是 “不公示”。

  实在没办法了,有12个员工先后把扬子江药业告上法庭。

  他们认为,公司在回购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疑似“强行回购”。这些离职员工都提到,离职时,公司并未提及办理股权转让和回购手续。

  

  理由很多,结果呢,这些员工无一例外,统统败诉。

  争了半天,小胳膊还是拗不过大腿,过去这些年,徐镜人合计回购了2000多万股,花了约1.8亿元,算下来每股价格仅9元,合适啊。

  公司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板蓝根这种药也很难受到大冲击,至于怎么能做得更大,徐老爷子可能已经顾不过来了,毕竟他已经76岁了。

  这公司未来肯定是儿子接班,徐浩宇自己也创办过做医疗器械的爱源股份,在他看来,公司上市是必须的,兼并收购也是必须的,因为现在比的是实力、思维和资本。

  小徐雄心勃勃,跟老爹的路数不尽相同,扬子江药业会强者恒强吗?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9 16:0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