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昆明人质劫持现场:劫持者被“一枪爆头击毙”

京港台:2021-1-23 13:2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 评论( 17 )  | 我来说几句


昆明人质劫持现场:劫持者被“一枪爆头击毙”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劫持者被“一枪爆头击毙”

  事件造成7人受伤其中1人死亡

  这是今年以来全国第三起劫持事件

  本刊记者/黄孝光 周群峰 杨智杰

  1月22日17时许,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门口发生一起劫持人质事件,犯罪嫌疑人持刀致伤7人后,用刀挟持1名学生人质。18时40分许,现场处置特警果断开枪击毙犯罪嫌疑人,安全解救人质。

  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于当晚通报了这一案情。根据警方通报,涉案嫌疑人王某侠系昆明人(男,56岁),其犯罪行为已造成7人不同程度受伤、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1月22日,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门口发生劫持人质事件,犯罪嫌疑人被击毙,人质获安全解救。本刊记者/刘冉阳 摄

  警匪对峙1小时40分钟

  网传视频显示,劫持者戴着鸭舌帽及口罩,背靠校门院墙,左手时不时拿起白色喇叭,右手持刀且不离开人质。地上散落多个书包,不远处还有一名受伤学生躺在地上接受抢救。

  当地人来讴阳居住的小区正对着案发地所在学校。5点30分左右,他下班回家时,现场已经被封锁,大量群众在围观。他隔着建设路这条昆明主街,看到了劫持者和警方对峙到被击毙的全过程。

  “今天是最后一天上学,明天就放寒假了。这个初中是昆明市最好的中学,就在昆明主城区的建设路上。每天放学的时候,建设路都会特别堵,劫持者可能看重了这一点,选择在这个地点和时间作案。”来讴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被劫持的小男孩挺勇敢,全程没哭,一度摆手跟警察说“不要过来”。劫持过程中,一名蓝衣女记者上前和劫匪交流,相隔仅五六米的距离。后来劫持者提出要求送矿泉水,随后这名记者将矿泉水送至嫌犯附近并拧开瓶盖。

  此前媒体报道,劫持过程中劫持者要求见记者,而且必须是女记者,只给十分钟时间。“我们看到了比较完整的视频,女子是云南广电的一名记者。嫌犯要找一个人聊,刚好她在旁边。”据云南记协副秘书长叶茸介绍,这女记者为稳定嫌犯情绪,不停地和他沟通,给了后面特警机会。

  

  1月22日,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门口发生劫持人质事件,犯罪嫌疑人被击毙,人质获安全解救。本刊记者/刘冉阳 摄

  官方通报称,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调集警力赶到现场处置,对犯罪嫌疑人开展情绪疏导工作,事发一个多小时后,警方于18点40分开枪击毙犯罪嫌疑人。“在我视角里看不见狙击手,只听见一声枪响,劫匪就死了。解救过程已经算很成功了,很遗憾的是,劫匪还是伤害了好多人。”来讴阳说。相关视频显示,击毙劫持者后,警察随即一涌而上,安全救出被挟持的学生。

  刑警:昆明警方有反暴恐经验,狙击手按指挥官指令行事

  浙江省某市公安局一名刑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次昆明事件中,嫌疑人用孩子做掩护,情况非常危急,昆明警方做出这个处置是比较果断到位的。“毕竟,昆明发生过暴恐事件,警方处置类似事件也积累了经验。”

  这名刑警称,昆明警方处理这个案件,符合《中华人(专题)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第六项规定:嫌疑人在实施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况下,人民警察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其中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属于条例规定的紧急情形之一。

  这名刑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类突发事件发生时,现实情况错综复杂,指挥官和狙击手压力都非常大。“现场指挥官要综合研判现场情况,狙击手需要根据现场指挥官指令来做决定。如果能以平和的方式解决,肯定最好。如果嫌疑人拒绝配合,情绪失控,有伤害行为,不得已肯定是要果断采取措施。”

  

  1月22日,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门口发生劫持人质事件,犯罪嫌疑人被击毙,人质获安全解救。本刊记者/刘冉阳 摄

  另一名广东省某市公安局的刑警则向《中国新闻周刊》强调,遇到类似情况,一般来说不到万不得以,狙击手不使用武器;只有嫌疑人情况特别激动,无法有效沟通,人质可能受到严重伤害,警方无法近距离直接控制嫌疑人的情况下,才会选择使用武器打击。“确保人质安全是警方处理劫持人质案件的第一原则。我们通常先安抚嫌疑人与人质的情绪,避免人质安全受到影响。”这名刑警提到,根据深圳公安经验,优先以谈判方式和平解决危机,过程中也会有特警运用战术、地形接近对象,等待合适战机,解救人质,使用武器是最后选择。

  针对人质解救事件,这名刑警认为,解救人质没有统一标准,也无法做到完美解救。“现场的环境和气氛、嫌疑人的情绪波动、人质的挣扎、围观群众的大呼小叫都有可能成为导火索,没有任何一例案件是相同的。”

  专家:案件防不胜防,需建立系统性的社会防御机制

  近年来劫持人质事件时有发生。据《中国新闻周刊》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初步统计,2020年以来发生的就有8起,而昆明此次事件是今年1月份以来全国发生的第三起劫持事件。

  网传视频显示,对峙过程中,劫持者一度拿起喇叭喊话:“我以前吸过毒,但戒了十多年,社会不给我一点出路。我知道我的生命分分钟就没有了,可能上面搞不好有一杆枪对着我,还有对面有狙击枪对着我,无所谓。”

  “这种案件没有特定报复对象,目标肯定是弱者,所以伤害的往往是学生。为了扩大伤害,这个时候已经不计后果。”著名犯罪心理学专家武伯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类劫持案件在中国并非个案,然而从犯罪心理行为上分析,劫持者的行为特征值得注意。

  “一是生无所恋。人生都是有各种各样的挂念,无论是男女之情、儿女之情、长幼之情,只要有所恋,就不会轻易走这种极端方式。但是一旦生无所恋,很容易走上危害社会的不归路。二是从视频看,劫匪行为没有激情犯罪的特点,应该是有充分心理准备的,而且义无反顾。一旦生无所恋,不达目的不罢休,所以他不仅伤害7个,还要劫持一个造影响,还要让女记者谈。”武伯欣说。

  武伯欣认为,犯罪嫌疑人要求找记者谈,目的仍然是不择手段地扩大影响,并没有表现出犯罪心理的良性转换。“这种行为是扩大性伤害,不仅仅伤害人,还伤害整个社会,时间越长,关注度越高,影响越大。在此情况下,靠谈判解决不了这事,只能靠这种狙击手。”

  “虽然各地公安干警都做过应急预案,但是这种案件防不胜防。”武伯欣提醒称,想要避免类似昆明恶性劫持事件的发生,需建立系统性的社会防御机制,“方方面面都要到位,而非简单打击”。“比如针对收入低阶层,如何让他们感受到不是偶尔救助、短期慰问,而是常态化帮扶,让他们有人生的支撑。”

  “被劫持了还一直说‘不要过来’的孩子,挺身而出的女记者,一枪爆头击毙变态劫匪的警察,昆明市五华区建设路师大附中门口刚刚转危为安。”目击这起劫持案后,来讴阳在微博写道。目前,伤员救治、案件调查、家属安抚等相关工作正在开展中。

相关专题:昆明,枪案,伊斯兰国,云南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14 04:4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