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三国志:中美阿火星探测器本月将全部抵达火星

京港台:2021-2-10 04:29| 来源:半岛电视台 | 评论( 6 )  | 我来说几句


三国志:中美阿火星探测器本月将全部抵达火星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红色星球”将变得有点拥挤,美国、中国和阿联酋在2020年相隔11天之内接连发射了三个火星探测器,并将于本月全部到达目的地。

  这项无任务的任务有望为致力于揭开太阳系和地球之谜的地球科学家提供新的见解,探索火星寻找外星生命迹象,以及增强我们对宇宙的集体理解。

  专家们表示,火星的冒险也是新的地缘政治太空竞赛中最新地标,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再一次相互竞争,争夺地球表面以外的主导地位。

  天文学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克里斯托弗·因佩(Christopher Impey)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表示表示,“太空竞争正在加剧。”他并补充说,“一个月内到达火星的三项任务是前所未有的。”

  克里斯托弗·因佩还补充说,“这些探测器将集体地增强我们对红色星球的了解。”

  因佩表示,每个探测器都拥有“不同的目标和能力”,在两国间地缘政治竞争加剧背景下,美国和中国的飞行任务包括计划在火星上登陆探索性漫游车,而阿联酋则致力于通过轨道飞行器从上方对其进行测量。

  预计阿联酋探测器将于迪拜时间2月9日并入火星轨道,执行任务,是第一个抵达的探测器,这将为海湾国家开启太空探索的新纪元。

  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

  阿联酋航天局将送入火星的探测器命名为“希望号”,代表其首次涉足太空。

  “希望号”将运行687天——相当于在火星上的一年——来收集有关火星大气层的信息,并调查整个星球四个季节的天气状况。

  这样做可能揭示火星从温暖潮湿世界——一种大气层,足以在其表面上支撑液态水,并有可能维持生命——转变为如今寒冷而贫瘠星球的奥秘。

  非营利性美国行星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科学家马修·西格勒(Matthew Siegler)表示,探测器的发现可能有助于确定火星上何时存在有利于生命的条件。

  马修·西格勒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火星大气层目前太稀薄,以至于液态水无法在表面稳定。” 他并补充说,“通过仔细测量大气层,我们可以更好地模拟大气层在多久之前才适合表面的液态水,因此有可能适合生命。”

  

  阿联酋火星任务负责人奥姆兰·沙拉夫(Omran Sharaf)告诉《国家地理杂志》说,“除了承诺增进我们对火星过去的了解外,探测器的研究还可以指导科学家为未来制定的任务计划,并增强科学家对太阳第四个行星是否有潜力接待人类游客的认知,或者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人类是否可以成为定居者。”

  但是,阿联酋的任务也确实有属世的愿望。

  美国空军高级航空与航天研究学院战略与安全研究副教授温迪·惠特曼·科布(Wendy Whitman Cobb)告诉半岛电视台说,发射探测器的潜在动机是“推动国内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温迪·惠特曼·科布表示,“阿联酋基本上是利用这一任务来刺激本土的太空计划,”她并指出,“太空探索不仅继续成为各国展示其技术能力的方式,而且还是争夺全球声望的一种手段。”

  她并指出,“尽管(阿联酋)为此任务设计并付款,但这款探测器是在美国制造并在日本(专题)发射的,因此,阿联酋需要在国内培养人才,旨在更常规地开展这类工作。”

  “中国力量发射”

  中国国家航天局一直严密保护其首次登陆火星的任务,即“天问一号”(Tianwen-1)。

  众所周知,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有望在2月10日进行轨道,这比美国宇航局的“毅力号”火星探测器并入轨道提前了八天。

  

  尽管中国探测器将击败美国宇航局发射探测器提前到达火星,但其着陆器组件并未计划首先着陆在火星表面,取而代之的是,计划是探测器将在轨道上保留两三个月,并固定在一直引导其通过外层空间组件上,然后最终降落。

  预计中国着陆器最终将在五月某个时候降落到火星上最大的平原乌托邦平原,然后将发送六轮太阳能动力的机器人。

  火星机器人重约240公斤(529磅),将在接下来三个月中探索红色星球表面,检查其地质结构,并在表面之下寻找可能含有生命迹象的水源。

  与此同时,火星漫游车将保持在轨道上,使用一套遥感仪器研究火星大气层。

  这个轨道器还将与流动站结合使用,以进行高速数据中继,可运行687天,反映出火星日历和阿联酋探空的时间。

  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这项任务将使中国——除了美国之外——成为成功在火星上登陆飞船并在火星表面执行长期研究任务的第二个国家。

  温迪·惠特曼·科布表示,“中国探测器进一步证明,他们不仅在太空方面是认真的,而且还表现出与美国一样的能力。”并指出,两国的考察都有“政治底蕴”。

  她并补充说,“尽管竞争可能不是这些任务的主要推动力,但可以肯定地说,这是计算的一部分。”

  亚利桑那大学的克里斯托弗·因佩提供了更直接的评估。

  克里斯托弗·因佩表示,“这是一场新的太空竞赛。” 他并补充说,“中美对抗是太空时代开始苏美对抗的继承者。”

  因佩补充说,“中国雄心勃勃,计划建造月球基地,最终建立火星基地,并拥有自己的空间站。” 他并补充说,“他们花费巨资,而太空事业的成功与民族自豪感和中国实力发展直接相关。”

  “毅力号”探测器“巨大”科学回报

  中国可能紧随其后,但美国仍然是探索我们太阳系的领跑者。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国防预算分析项目和空间安全项目主任托德·哈里森(Todd Harrison),也是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智囊团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高级国际安全计划研究员。

  哈里森告诉半岛电视台说,“美国在太空探索和太空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但“中国和其他国家正在努力追赶。”

  

  自1976年首次进行火星探测以来,美国已八次成功登陆火星,并且仍然是唯一在1969年至1972年阿波罗飞行任务期间将宇航员送上月球的国家。

  美国航天局的六轮毅力漫游车将于2月18日降落在火星赤道附近的耶泽洛陨石坑(Jezero Crater),这款漫游车重量为1025千克(2260磅)核动力漫游车,汽车大小的“恒心号”是有史以来派遣到另一个星球的最复杂探险家,其将在火星上停留至少长达两个地球年的时间,从而收集信息并从中获取至关重要的样本岩石和土壤。

  只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探测器能够安全地最后下降引导至火星表面,工程师将其称为“恐怖的七分钟”,指的是飞船从火星大气层降落所需的时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任务可以证明人类对火星的理解正确性,这是迄今为止最关键事情。

  总部位于美国的非政府组织“行星学会”首席倡导者兼高级空间政策顾问凯西·德雷尔(Casey Dreier)告诉半岛电视台说,“‘恒心号’火星探测器是将火星样品送回地球多重任务的第一步。”

  凯西·德雷尔补充说,“这是50年来火星科学界的目标,而且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机器人项目。” 他并表示,“科学的回报可能是巨大的。”

  马修·西格勒补充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试图收集数十亿年前的火星物质并将其运送回地球进行分析,这是地球上“测试过去生命的最佳方法”。

  他解释说,“火星车将降落在一个科学家认为火星历史上曾经存在生命的地方,存在液态水的地区,以收集样本。”他并补充说,“这里还将成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有趣水特征——三角洲,河流曾经涌入湖中,这是我们在火星上探索过的最独特地质特征之一,也是寻找前世迹象的主要目标。”

  据美国航天局称,“毅力号”配备了一系列科学仪器和小工具,包括一架可拆卸的微型直升机,还将帮助美国宇航局为未来可能的人类向火星的飞行做准备。

  这项任务似乎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的计划任务,美国计划在火星开展更多先驱性活动。

  计划在地球上开展更多美国活动的先驱。

  温迪·惠特曼·科布表示,从更广泛角度来看,这象征着美国为维持其目前在外层空间上“优势”而作出的努力。

  “美好明天的希望”

  在本月火星探索活动高峰期,专家们对太空的军事化存在明显的担忧,尤其是在中美竞争方面。

  但是,人们也寄希望于这些超越世界的努力可以为两国提供合作的机会。

  哈里森表示,“合作是一种政治选择。”他并补充说,“只要我们(美国和中国)拥有共同的勘探目标,而且我们明确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尽管我们在其他领域存在分歧,我们仍然应该能够找到一种相互合作的方式。”

  哈里森补充说,“国家自豪感当然会在这类高规格太空任务中发挥作用,但我认为,最终的推动力是寻求探索和了解我们的太阳系。”

  因佩表示,总的来说,这些由美国、中国和阿联酋飞往火星的旅程有望为我们人类执行太空复杂任务能力“迈出一大步”,并“有朝一日,我们可能掌握整个太阳系,离开地球生存。”

  西格勒表示,在地球上的生命仍然陷于新冠大流行的混乱和悲剧之中时刻,看着科学扩大了我们所知道的范围以及我们认为可能的范围,这将特别令人痛苦。

  西格勒表示,“探索总会带来希望——美好明天的希望。”他并补充说,“即使面对全球挑战,我们仍然可以在伟大的事情上继续前进。”

相关专题:火星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25 10:0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