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汉服韩服又掀混战 中国女画师被指给韩国人送子弹

京港台:2021-2-22 10:39| 来源:南风窗 | 评论( 7 )  | 我来说几句


汉服韩服又掀混战 中国女画师被指给韩国人送子弹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你也许想不到,这样一张画,引发了无数的争议。

  2月6日凌晨,画师日向桶在自己的个人微博上发布一张画作,并配文“love&peace”。图上,三位身着汉服、和服和韩服的女孩并肩而立,看起来其乐融融。

  

  (画师日向桶微博截图)

  显然,作者希望借此传递中日韩三国人民和谐相处的愿望,但观者不这么认为。有人认为她在“拉偏架”,有人认为是“给韩国人送子弹”,还有人觉得,图中的汉服比其他两国服装敷衍太多,足以证明画师“歪屁股”。

  一幅画作竟面临如此争议,并非无中生有,空穴来风。东亚国家,更具体地讲,是中韩两国的民间,在文化遗产归属权上的冲撞与纠纷,持续已久。从端午节、孔子、四大发明,到中国结、春节、汉服,争吵无休。

  一些中国年轻人,渐渐发现自己不能“坐视不理”。

  01

  

  人们认为日向桶对待汉服敷衍潦草,论据有二。一是,把汉服画成白色,过于素净,与和服韩服配色相比,有偷懒之嫌。二是,和服韩服纹理精致,而汉服的纹样织金却胡乱涂抹。

  面对质疑,日向桶回应:“凌晨三点画完直接发了,各方面都草率了点,不是刻意想踩谁捧谁……别想那么多,哪有那么复杂的事情。”有其他画师为日向桶辩称,和服韩服的图案明显是直接找素材复制粘贴的,汉服的透视和光影其实更为细致,从作画角度看,后者比前两者难度更高。

  

  (微博截图)

  然而,质疑早已不再针对审美风格和作画细节,上升至更为严肃和严重的层面。在中韩网友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归属权的争吵愈演愈烈的节点上,这样一副画作的出现,注定不合时宜。

  人们审视日向桶社交平台的过往发言,发现她在推特上回复一位韩国网友,祝对方“Happy lunar new year”。这成为了她“居心叵测”的有力佐证。

  Lunar New Year,直译为阴历新年。春节的英文名称争议存在已久, 2010年,环球网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春节发表全球性贺词,出于韩裔和越南裔所要求的“政治正确”考虑,将此前一直使用的“中国新年(Chinese new year)”,改为“亚裔农历新年(Asian Lunar New Year)”。

  生活在美国的韩裔、越南裔认为,春节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节日,应该考虑其他族裔的感受,摒弃“中国年”的说法。韩裔们找到校长、地方学区委员,要求在学校办中国年活动的同时,也办一个“韩国年”,美国学校干脆合二为一称“华韩新年”,后来又改成“亚裔农历新年”。

  如乔治·奥威尔所言,语言具有政治属性。韩国人、越南人和讲究政治正确的左派人士,会要求使用Lunar New Year,而中国人觉得这是在“去中国化”,从名称上抹去春节的中国起源属性,主张推广Chinese New Year。

  两者的用法令人动辄得咎。2014年,美国著名歌手Taylor Swift在社交网络上发帖,祝福粉丝“Happy Chinese New Year”,被越南网友挞伐,要求改称Lunar new year。

  同样地,2018年春节,模特刘雯在ins祝福Happy Lunar New Year,也引来中国网友的责骂,后来迫于压力修改了表达。

  

  (网友在刘雯ins祝福下的评论)

  这一恒久的议题,几乎每年春节都会被点燃,今年也不例外。

  韩联社报道,从2012年起,在谷歌搜索“Lunar New Year”时,会自动显示“Chinese New Year”,搜索结果页面顶部以及右侧信息框都会提供有关中国春节的信息,为此,韩国“网络外交使节团”VANK从2019年2月开始,连续两年发送抗议邮件,要求谷歌纠正相关信息。

  今年1月27日,VANK表示谷歌已经接受了他们的要求。这一举动激怒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心切的人们,他们开始想方设法为“中国年”正名。

  这时,距离日向桶发布画作,仅仅10天。

  02

  “文化输出现象”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盈乐终日被愤怒和焦虑填满,除了睡觉和吃饭以外,其余时间一心扑在网络上。

  盈乐是微博超级话题社区“文化输出现象”的创始人和主持人之一,该社区创立不过2个月,至今已经拥有10.6万粉丝,1.5万帖子,阅读量超3亿。

  

  (微博截图)

  盈乐坦言,超话热度迅速攀升的程度,出乎她的意料。与关注相伴而来的,还有压力。她每天花七八个小时来搜集资料、审核帖子、管理组织,“有点忙过头了”。

  文化输出现象超话的导语写道:我们科普文化,我们揭露抄袭现象,我们维护中国文化。“创建初衷是希望有个圈子把大家组织起来,”

  

  (微博截图)

  盈乐解释,所谓科普文化,是“科普韩国偷窃文化的事实,警醒国人”。选择“文化输出现象”这个名字,是出于规避新浪的审核。他们申请过很多次,文化挪用现象,文化盗用现象,都没通过,最终才选择“输出”一词。

  11月3日,于正在外网发文反驳韩国网友,澄清自己新作品中男主的服饰“妥妥的是汉服,不能因为大明的附属国沿用了,就说是韩服了”。由此,盈乐开始关注关于汉服韩服的争论。她看到,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有位名为“十音”的博主考据地讲述了汉服和韩服的起源,结果被韩国网友围攻。

  

  盈乐回忆,那则视频的评论区,中韩网友的声量比例约在1:20,“当时有很多人去帮十音说话,无奈韩国人非常团结,我们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了。我本人也被封号。”

  那时起,经营超话的念头在盈乐心里发了芽。她观察,韩国网友“有组织有纪律”,非常擅于“出征”,此前要求谷歌纠正春节英文表达的“韩国网络外交使节团”VANK,就有13万志愿成员。而国内的力量,还是一片散沙。

  目前,除了超话,文化输出现象还运营着Youtube、B站和Tiktok平台账号,遇上突发事件,还会和帝吧合作,组织“出征”。帝吧负责规划具体细节,文化输出现象超话负责整理对线资料,双方成员都会参与行动。

  盈乐介绍,目前已经组织过两次,一次在2月5日,因为游戏《光遇》上新服饰属于汉服还是韩服的争论,一次是春节期间,针对CNY和LNY用法。管理员会提前制定好策略,为成员们提供相关资料、话术和统一使用的标签,发动大家在指定时间一起“出征”。

  

  (《光遇》创始人陈星汉就“光遇明制帽事件”向玩家道歉)

  还有几项基本原则要求参与者遵守:不要骂人,正确使用标签,不知道回复什么时可以点赞自己人的评论,强调文化挪用和偷窃等等。

  帝吧在召集令中写道:“这是持久战,需要长时间地感化韩国人才行。”有参与者评论:“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好感动,可能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凝聚力吧。”这条文字,被1.8万人点赞。

  

  (帝吧官微截图)

  03

  青年人的方式

  宇生于2月4日加入了文化输出现象超话。她在QQ看点看到一篇自媒体文章写,最近,韩国将中国的编织工艺品申请为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命名为韩国结,非常气愤。她在评论区看到有人宣传文化输出现象超话,于是立即搜索关注。

  尽管,对于韩国结申遗一事的媒体解读存在误差。

  观察者网报道,早在1968年,“绳结”就被韩国政府批准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争议的起因,是韩国传统文化大学的学生于近日发起的一个保护推广韩国传统文化活动,在介绍中,他们对结绳起源于中国的历史溯源一字不提,仅称绳结经过“三国时代、高丽时代、朝鲜(专题)时代”的发展而来。学生组织还把指责其盗用中国文化的网友评论公布出来,称这是诽谤,是在妨碍文化的多样性和共享性。此外,学生们制作的物料中,坚持认为金属活字印刷是韩国的传统文化。

  

  刚刚加入的几个晚上,宇生总忍不住想这些事,越想越生气,以至于睡不着觉。最让她忿忿不平的是,在她看来,近年韩国部分古装剧的服装和建筑的设计,高度模仿汉服和中国古代建筑,还美其名曰“东洋风”。

  宇生担心,如此“去中国化”的做法,再加上韩国明星的影响力,会“麻痹同胞,让我们自己都在为此辩护”。

  作为超话管理者的盈乐,还有另外的担忧。由于人数激增,超话里的风向变得有点极端化和低龄化。文化挪用现象最严重的是韩国,难免有人对韩国产生厌恶,攻击、辱骂、诋毁,甚至号召“抵制韩货”。

  管理团队多次发帖声明,希望大家不要把反文化挪用上升至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对立,不要演变成中韩不友好的氛围。为了严格把控,超话里的每一条帖子都会经过审核再放出,一天审核500-800条,通过率约70%。管理团队不敢掉以轻心,生怕被认为是“民粹大本营”。

  超话里传闻,懂中文的韩国人会来超话“卧底”“偷资料”。因此,各群组会要求申请者提交一段语音审核,使用普通话读一首古诗词,作为身份证明。还有人倡导将关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打上具有鲜明国家标识的水印,防止韩国人盗用。历史和手工博主们纷纷响应,在视频背景里放置一面小国旗,甚至直接以身份证背面作为拍摄背景。

  

  (历史和手工博主们录制视频时在背景中放置小国旗)

  同时,由于四处刷屏要求博主加水印,“水印警察”也引起了其他观众的厌烦,观感极差。盈乐连续发了两条微博请大家注意分寸,强调“我们需要一个良好的名声才能更好地科普”。

  2016年,帝吧号召网民“远征”facebook事件引发轰动,中国的年轻网民也由此发现了网络发声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被称为网络爱国主义现象。文化输出现象正是这种现象的最新衍生。

  学者刘海龙曾撰文指出,从80后开始,中国社会的民族情绪便开始在远离政治的消费领域自然生长,具有自下而上的草根特征。当90后成为行动主体时,全球化的商业文化消费不但没有消弭地区身份认同,反而强化了民族感情与身份认同,把追星与网络游戏的表达方式、行为方式和组织方式引入网络爱国主义运动中,改变了整个运动的面貌。

  当被问及同行者们的共通之处时,宇生回答:“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热爱(电视剧)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群热血的有情怀有行动力的年轻人。”

  青年的特征是反叛,刘海龙解释,当社会的功利主义和犬儒主义占据上风,当自由主义和个体主义兴起,朴素的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反而具有了反叛性。在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下,青年人们积极地参与对国家意义的建构与生产,将自己的想象投射至国家之上。

  

  (农历大年初一,上海新天地举行国风汉服主题巡游)

  宇生的愿望是,14亿人口团结一心,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反对挪用行为。她说,“我们深爱着祖国,并为我们的文化感到骄傲。”

  中韩民间就文化归属问题存在的争端,是客观存在的。东亚国家在历史上曾经长久处于同一个文化圈,共享同样的文化遗产,随着民族国家诞生和全球化发展,这样的交集是不可避免的。

  在全球背景下,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依靠独特的文化来鲜明标识自己的国家,既有荣誉性,也有功利性。越早被全球化拥抱的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就会越快发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而更早地提出主张。

  就此而言,“醒觉”后的中国网民发现自己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是有原因的。为此,也就更容易演变为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激励着参与者去努力,同时也是我们应该控制的对象。

  中韩两国官方,几乎不就这些问题表态。这是典型的民间外交,民间的归民间,这是理智的态度。中韩两国在核心利益上没有冲突,这是基本共识,也应该是两国民间往来所应具备的大局观。

  怎样把以前共享的文化,变成未来共享的文化,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相关专题:韩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5 07:5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