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一项超级工程,如何成就美国的国运?(图)

京港台:2021-3-13 03:19| 来源:地球知识局 | 评论( 6 )  | 我来说几句


一项超级工程,如何成就美国的国运?(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位于美国东北部的纽约都是一座世界级城市,它是世界经济中心,在全球的金融、政治、媒体、教育、娱乐与时尚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联合国总部也位于该市。

  近百年来,这座城市都象征着世界财富的顶峰

  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的洗礼,仍然屹立不倒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Songquan Deng)▼

  

  同样位于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及周边城市群,占据了美国近六分之一的人口,是全美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密尔沃基、克利夫兰、底特律、芝加哥等工业城市,通过一条窄窄的水道,将重型机械、钢铁、汽车等产品运送到纽约,再从纽约进入到大西洋进而输送到全世界。

  大西洋贸易是美国和纽约早期发展的重点

  而大西洋西岸港口众多

  那么经济腹地就成为沿海城市的决胜关键

  能坐拥五大湖腹地的港口,就能赢

  (大西洋两岸主要港口,横屏观看)▼

  

  这条水道就是世界第二大人工运河——伊利运河。它的修建,让纽约从一个港口小城变成了世界级大都市,也加速了当时刚独立不久的美利坚合众国向西部扩张的步伐。

  这条运河的东起点就是:

  大西洋沿岸-纽约-哈得孙河

  (底图来自:shutterstock@Intrepix)▼

  

  西进转漕,仰此一渠

  美国独立之初,仅有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的十三个州。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确定了在密西西比河与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北美原住民居住的土地归属于美国。

  地理上看,东海岸只是今天美国的很小一部分

  如果美国当年没有跨过阿巴拉契亚山脉

  可能会永远失去一统美国中西部的机会

  一个破碎的美国是不可能Great的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Anton Shahrai)▼

  

  这一年,华盛顿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他们(印第安人和狼)都是掠食的野兽,仅仅在形状上不同”。

  于是在十八世纪末,美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一方面,西进运动伴随着对北美原住民的种族灭绝行为;另一方面也为美国白人拓展了广大的生存空间,对今天美国版图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1795年英格兰印刷的美国地图

  只是东海岸一群边界不稳定区域的联合体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I. Pilon)▼

  

  1850年印刷的北美地图

  仅仅半个世纪,墨西哥战败,美国已成庞然大物

  十余年后,阿拉斯加也将被收入囊中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I. Pilon)▼

  

  然而在早期,西进的交通对美国白人是个大问题。

  高耸的阿巴拉契亚山脉阻隔了美国东西部的交流往来。当时如果想要从大西洋沿岸的东部区进入到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沿岸,只有极少数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的畜力通道(the pack-horse trails)可供通行。

  现在这些山间峡谷都开发出来了

  但当年要过去还是非常艰难的

  以及,贯穿阿巴拉契亚山脉的河流真是太稀缺了

  (阿巴拉契亚山脉,田纳西与弗吉尼亚中间段)

  (图像来自:google map)▼

  

  这种通道要依靠马匹在崎岖的山间小道行进,进而发展为大规模的大篷车车队,但相比更庞大的移民需求,畜力实在是运力有限,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又是陆上沟通美国东西部的主要方式。

  虽然西进中的美国人对马和马车都很熟悉

  但相比数万数十万人获得廉价土地的强烈愿望

  还是太慢太慢了

  (图片来自:wikipedia@John C. H. Grabill 1849–1903 )▼

  

  五大湖中的安大略湖通过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但是当时这条水路掌握在英国人手里,所以美国西部的大宗农产品如果想运往东部,就只能经密西西比河南下到新奥尔良,进入墨西哥湾,再绕行弗罗里达半岛,沿北大西洋沿岸北上进入东部的港口城市。

  这差不多把当时的整个美国版图都走了一遍,不仅耗资巨大,时间浪费更是难以计数。

  由于东海岸和五大湖之间没有运河相连

  这条水运线此时只是U形,不是环形,纯绕远

  纽约的作用因此打折扣,新奥尔良则至关重要▼

  

  这是商机,也促使了当时一些精明的美国商人在沿河谷地修建了私人公路。但私人公路收费不菲,从纽约州西部向该州的沿海地区运输一桶面粉的运费为10美元,而一桶面粉的价格才2美元。同样的,一磅盐在纽约州沿海城市只售1美分,可在距离沿海300英里左右的内陆地区售价竟高达6美分。

  纽约是一座城市

  纽约州则是个伸向内陆的更大区域(而且比较冷)

  内陆和沿海可以差异巨大

  (冬季的美国东北部,图片来自:NASA)▼

  

  不仅是经济上,在政治上东西部的割裂也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当时刚刚纳入美国领土的西部地区白人居民大量是法国裔,对美国的认同感不强。

  作为比较,魁北克在加拿大的独特地位

  如果美国从俄亥俄到伊利诺伊也成为法语区可还行?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Jacques Durocher)▼

  

  1784年华盛顿从西部考察归来后表示说:“我们与这一地区(西部)的人民有什么纽带联系呢? 如果他们西边的西班牙人和北边的英国人不是像现在这样给他们设置障碍,而是通过贸易利益吸引他们并谋求某种联盟的话,西部与我们之间的关系将更疏远。”

  北美大陆的玩家不止美利坚一家

  辽阔的中部也并不注定就属于新英格兰

  在这场关于族裔和人口的赛跑中

  美国人需要最快的速度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Anton Shahrai)▼

  

  出于尽快巩固美国新领土、打破英国封锁的目的,美国当局一边鼓励东部居民向西迁移,一边计划着修建一条连通五大湖区与大西洋的运河水道。

  在当时,它是北美洲最长的运河,是合众国最伟大的超级工程,也是美国精神的象征。

  开山劈岭,汇流成河

  修建一条运河是美国政商各界的共识,但是在哪修,如何修,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事情了。

  那时新大陆落后的生产力不允许他们进行劈开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庞大工程,可选的只有两条稍逊的路:

  第一条路线就是在安大略湖与哈德逊河之间开凿出一条沟渠,绕过阿巴拉契亚山脉,这条路线在理论上是最短的,施工难度最小。

  从哈德逊河通向安大略湖路线(仅作方向示意)▼

  

  但是问题在于,这条线路太靠近北方,那里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建国之初的美国处处受英国掣肘,一旦再度爆发战争,英军可以轻易地占领这条美国东西交流的生命线。

  于是第二条路线就成为了唯一的方案。那就是借助哈德逊河的支流莫霍克河,向西修建一条贯通莫霍克谷地,从伊利湖东岸的布法罗(Buffalo)到上哈德逊(upper Hudson),连接哈德逊河和伊利湖的运河。

  从哈德逊河通向伊利湖路线(也就是伊利运河)▼

  

  1817年,克林顿当选纽约州州长后,说服州议会批准贷款700万美元,以建造运河。这条线路预期工程要比上一个方案复杂艰巨得多,因此当时的美国社会并不看好这项工程,并将其称为“克林顿的沟”(Clinton’s ditch)。

  但州长还是顶着压力让这条运河动工了。

  目标,就是通向这座远方的大湖(伊利湖)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SF photo)▼

  

  当时的美国并没有工科院校,运河总工程师本杰明·赖特带领着他的自学工程团队攻坚克难,逐步摸索着前行。

  莫霍克谷地的最高处与哈德逊河约有150米的高差,为了让船只翻越高地,伊利运河上设计了83座船闸,借助闸室内灌水或泄水来调整闸室中的水位,使船舶在上、下游水位之间作垂直的升降。

  沿河遍设船闸,才解决这个高差问题(向右滑动)

  (图片来自:wikipedia)▼

  

  最为艰巨的挑战在运河西段工程。如果想要连接伊利湖,那就必须打通尼亚加拉悬崖这座看似不可逾越的天堑。

  运河工程师在这段设计了十座船闸,每两座并成一排,共有五个水平面,像阶梯一样把水运到高处。

  曾经的五层水闸已经拆除(现在做泄洪用)

  (图片来自:wikipedia@Leonard G.)▼

  

  当然美国人并不是在孤单地奋斗。期间,欧洲各地爆发了民族国家革命和危机,大批来自德国和爱尔兰的工匠背井离乡,来到纽约州参与运河修建。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劳动力,还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程技术。

  伊利运河上罗切斯特附近的一座船闸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Hank Shiffman)▼

  

  在伊利运河的建造中,能适应水体的硬性水泥、引水高架渠、高架渡槽等技术第一次被发明和应用。工匠们也在运河修建过程中,锻炼成为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纯的工程队伍,为美国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伊利运河上洛克波特附近的一座船闸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Spiroview Inc)▼

  

  最终,运河于1825年10月26日完工,历时八年。在一个盛大的仪式上,克林顿和其他政要登上了位于布法罗的塞内卡酋长号,在运河上由西向东行驶。进入哈德逊河之后顺流南下,最后到了旅途的终点纽约市。克林顿把从伊利湖打的一桶水倒进大西洋,称之为“水的结合”。

  自此,五大湖与大西洋,就在美国境内连通了。

  1855年出版,关于伊利运河洛克波特段插图

  (图片来自:wikipedia@Herrmann J. Meyer)▼

  

  纽约经济中心地位的诞生

  伊利运河的运营取得了立竿见影的丰厚回报,仅开通第一年的通行费收入就接近一百万美元,并在之后短短的九年时间实现了盈利。

  它还大大降低了从西部运输大宗农产品的成本。运河船由骡子或马拉着,能够运载30吨的农产品,远远超过货车,这使得从布法罗到纽约市的产品运输成本从每吨100美元降低到每吨不到10美元。

  1890年照片,穿行在伊利运河上的驳船

  这一船运费可比以前陆运便宜太多了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Everett Historical)▼

  

  运河还为希望向西迁移的东部人提供了通道。城镇沿着运河线路拔地而起,小城市因它而成为大城市。

  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地区刚刚归属美国的时候,那里仅有几千名白人,到了1810年移民已经超过了27万,1860年增加到693万人,仅芝加哥城人口就有100万。极大提升了美国政府对于东西部的整合能力,对进一步向西开疆拓土有着极大意义,

  而且芝加哥在巩固自己的水运地位后

  马上又要迎来波澜壮阔的铁路时代

  并再次因优越的位置成为美国铁路内陆枢纽

  美国国内各地的经济融合和因此飞速发展

  (图像来自Google map)▼

  

  运河对美国民族主义精神的形成也有着重要影响,它表现出了对独立于欧洲之外共和政体的乐观自信。新建的运河城镇,包括罗马、尤蒂卡、特洛伊和锡拉丘兹,其名称来源都是古希腊罗马的古典城市。运河上的建筑,也都是按照希腊和罗马的建筑风格设计的。

  伊利运河沿岸▼

  

  伊利运河的成功也促使其他州开始自己的运河项目,在伊利运河上接受培训的工程师遍布全国,为这些项目提供专业知识。

  当然,运河最重要的影响,是在其东端培育了纽约这座大城市。当时的纽约由于航运条件不佳,比费城和波士顿小很多。但在运河通航之后,纽约一跃成为了东海岸的水陆枢纽。

  五大湖、密西西比、大西洋、伊利运河连在一起

  使得美国东部形成一个环形水运体系

  芝加哥、纽约、新奥尔良是其中最重要三个枢纽▼

  

  1848年,连接五大湖区与密西西比河的伊利诺伊-密歇根运河建成后,更是几乎让整个北美腹地变成了纽约的后院。直到今天,纽约港依旧是美国中西部所有城市的大西洋母港。也因此,纽约成为了美洲经济中心。而新大陆相对旧大陆的地缘优势,使得纽约成为全球的经济中心,只是时间问题。

  如今的伊利运河在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已经比不上从奥尔巴尼穿过莫霍克谷地的铁路,但它依然被认为是美国最杰出的成就之一。

  伊利运河上铁路桥遗址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Nicholas Piccillo)▼

  

  2000年,美国国会指定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以承认该运河系统为北美洲最成功、最有影响力建设工程,并称伊利运河具有“无与伦比的民族意义”,象征着美国的国家精神。

 

相关专题:美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美国要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19 17:0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