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忘记认识了五年的同事的名字!新冠病愈后遗症

京港台:2021-6-28 04:25|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忘记认识了五年的同事的名字!新冠病愈后遗症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对于新冠疫情,大多数德国人关心的是他们何时可以摘下口罩,何时可以外出度假。解除疫情限制措施呼声越来越高。施密茨(Edith Schmitz)的心情却不一样。她从一个塑料袋里掏出一把黑色的长发——这是她在今年年初感染新冠病毒之前的生活记忆。那时,施密茨为她的满头长发感到骄傲。

  “长期新冠”(long COVID)尚无确切定义,但58岁的施密茨肯定是其受害者之一。今年2月,她因高烧、嘴唇发黑、指甲发青而被送入波恩的一家医院,住院三个星期,然后进入康复阶段。

  感染新冠病毒12周以后,施密茨仍然存在以下症状:脱发、出汗、失眠、头痛、肌肉痉挛、昏昏欲睡以及通常被称为 “脑雾 ”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问题。

  “每天我都努力过得完整。”施密茨接受采访时说,当天她在凌晨4点就醒来。“我必须要做的每件事情,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无论如何,我竭力度过难关。”

  

  新冠病毒夺走了施密茨对生活的热爱

  简单的工作也要付出巨大努力

  病毒夺走了施密茨对生活的热爱,使她变成了另一个人。她减少了社交,不怎么和邻居、朋友和家人交谈。她说,交往中,他们的回应往往是:“你看上去不错啊,振作起来!”她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

  她的雇主是一家教育机构,对她充满同情,让她可以在家工作,每周只去办公室一次。工作让她有成就感,但是她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有时候,我会突然忘记认识了五年的同事的名字,而且是在刚刚和他们一起工作了整个上午之后。”她说,“接着,我忘记了如何写发票,尽管我已经做了多年的记账工作。”

  投降不是一种选择

  施密茨与同样饱受新冠肺炎长期后遗症折磨的患者乔杜里(Pia Chowdhury)惺惺相惜。自去年10月以来,乔杜里就一直与新冠疾病进行斗争。一些为她治疗的医生并没有认真对待她的症状。

  经过几周的孤立无援和突发呼吸困难带来的恐慌,这位41岁的妇女可以数出自己遭遇的20种症状。这些症状就像巨浪一样冲击她,然后又迅速退去。她说,她无法摆脱这种无助感,她只能靠自己坚持下去。

  去年 11月,乔杜里加入了英国的一个互助团体,可以和病友们交流经验。英国比德国更早直面这个问题,她听了英国关于长期新冠问题的政治辩论。她发现互助小组对她很有帮助,因此于今年4月在波恩成立了自己的小组。这个德国的互助小组被命名为“病愈却未康复”。

  “倾听病友的吐糟,对自己也有好处。”她说,包括施密茨在内的18名“长期新冠”患者加入了小组。“我不只是想自己战胜疾病,还想帮助其他与病魔斗争的人。”

  在WhatsApp群里,乔杜里和病友分享有关“长期新冠”的最新消息。她每两周举行一次视频聊天,试图回答相关问题。目前,她正在计划建立第二个小组。

  

  乔杜里与“长期新冠”的20种症状作斗争,但始终笑对生活。

  “德国在这个问题上有点打瞌睡了”

  乔杜里用一个比喻来描述她的病情:“我总是说我的电池有问题,只能充到20%。”

  她正在参与科隆的一项“长期新冠”研究,说自己正在逐步好转,但进展缓慢。她希望见到德国卫生官员,例如卫生部长斯潘(Jens Spahn),说服他们给与这种疾病更多的关注和资源。

  德国“长期新冠”疾病专家弗罗姆霍尔德(Jördis Frommhold)说,研究表明,10%-20%的新冠患者在感染12周后仍有症状。这就意味着在德国大约360万个确诊病例中,至少有36万人经历长期病痛。

  弗罗姆霍尔德说,“如果这些人没有得到康复治疗,其经济影响也是巨大的。我们现在还不能说有多少人将无法工作。”

  她的诊所位于德国北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拥有140张床位,通常治疗呼吸道疾病、过敏和心身失调症,目前已经扩展到“长期新冠”的治疗。

  “我仍然在治疗第一波感染的人。现在报名的患者,可望在明年1月等到一个名额。”她说。她批评德国缺乏针对这种新型疾病的康复设施。她对患者被卫生系统忽视表示担忧。“德国在这个问题上有点打瞌睡了。”

  

 

 

相关专题:新冠肺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29 04:5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