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热帖:普京满面笑容,给她献上了一大束鲜花!

京港台:2021-8-21 12:32| 来源:牛弹琴 | 评论( 5 )  | 我来说几句


热帖:普京满面笑容,给她献上了一大束鲜花!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两名俄罗斯礼兵将大门打开,手捧一大束鲜花的普京,快步走出,满脸笑容,将鲜花送给了她。

  谁啊?

  德国总理默克尔。

  8月20日,默克尔访问俄罗斯。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她任内最后一次访问莫斯科,因为下个月,这位德国老太太将正式离开政坛。

  算起来,这也是疫情暴发以来,两位领导人第一次面对面会谈。

  

  几个很有意思的看点吧。

  第一,可能因为是最后一次,两人都有点放飞自我。

  普京亲自献上的,是一大束粉红色花朵。要知道,虽然普京很讲究绅士风度,但献花都是看对象的,默克尔这次来,鲜花却是必须的。

  默克尔看来也很放松。作为一个插曲,两人落座,普京正在侃侃而谈,突然嘀嘀声响起,默克尔的手机居然响了。

  默克尔从口袋中掏出手机,掐断电话,普京继续讲……

  看来,普通人忘关手机的事情,领导人也会。

  但这么重要的领袖会谈,哪个不识相的人,给默克尔打来电话?

  第二,双方要合作,但也不乏冲突。

  合作是必然的,美国反对的“北溪2号”管道,按照普京的说法,只剩下最后15公里了。

  德国需要俄罗斯的天然气,俄罗斯也不想绕道乌克兰被卡脖子,这是俄德一拍即合的地方。

  还有阿富汗问题。阿富汗是德国战后派兵最多、死亡最多的地方,可以说被美国坑惨了。现在德国还在紧急撤人,多少也希望俄罗斯能提供些帮助。

  当然,也有交锋。默克尔要求俄罗斯释放反对派纳瓦利内,普京一句话就驳回去了:他不是因为政治原因被判的,但任何人都不能躲在政治原因后,做违法的经济活动……

  第三,这是一次带有浓浓意味的告别之旅。

  毕竟,默克尔是西方执政时间最长的大国领导人,普京则是世界大国领袖中执政时间第一。他们两位,也是当今大国领袖中打交道时间最长的。

  

  算了一下,默克尔2005年上台,她在任内已经经历了:

  4位法国总统、

  5位英国首相、

  4位美国总统、

  8位日本(专题)首相、

  9位意大利总理……

  看照片,时光都写在脸上,岁月真的催人老呵。

  普京和默克尔,作为欧洲的两大领袖人物,有过激烈纷争,但也不乏亲密合作。所以,默克尔最后一次访问莫斯科,普京精心准备,亲自献上一大束鲜花。

  以后没有默克尔的日子,不知道普京会不会怀念……

  延伸阅读:

  默克尔访问俄罗斯与普京“老友话别”,两人时常互送啤酒和熏鱼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8月20日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时表示,德国是俄罗斯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在默克尔此次访俄前,她已接连访问了美国和英国,在完成俄罗斯的访问后,将顺道访问乌克兰。

  

  (图片来源:路透社)

  默克尔的此次“告别访问”标志着欧洲历史最悠久、最复杂的政治关系之一的结束。

  德国《南德意志报》在默克尔与普京见面前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全球舞台上,没有其他人像这两位政治家这样,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如此擅长处理许多复杂和糟糕的事情。”

  默克尔和普京年龄相仿,有着共同的成长背景,但两人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这两位领导人虽然在政治上有着不同的立场,但他们还是有一些地方相通。比如,普京曾在东德的德累斯顿市待了五年,而默克尔曾因为对俄语和俄国文化的热爱,前往莫斯科参加俄语竞赛。也就是在莫斯科,她获得人生中的第一张披头士唱片。

  在默克尔与普京最开始的交流中,双方对彼此都不太信任。但随着接触的次数越来越多,双方的关系有所缓和。

  2008年,普京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北约峰会。此次峰会主要讨论北约东扩问题,这关系到俄罗斯切身利益。如果北约持续东扩,俄罗斯势必腹背受敌,国家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不遗余力地推动此项议题,因为这是他任期内的最后一次北约峰会,他想给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上圆满句号。但这一次,默克尔顶住了美国的强大压力,站在了普京一方,明确表示反对北约东扩。

  在特朗普(专题)当选美国总统的时期,普京曾在一部纪录片中强调自己与德国的密切关系,并说:“默克尔时不时会送我几箱德国啤酒。”默克尔也抓住机会对媒体回应:“普京总统也送我非常好的熏鱼。”

  

  (图片来源:推特)

  如今,默克尔即将卸任,这场被俄德双方媒体誉为“老友话别”的访问也即将结束,默克尔在今年的欧洲委员会议会大会上说:“总的来说,我们与俄罗斯有很多意见不一致的地方,尽管如此,我们依然需要和俄罗斯保持多方面的沟通。”

相关专题:普京,德国,俄罗斯,热帖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6-29 04:5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