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值吗?小留学生家庭"困局":花千万出国,骨肉分离

京港台:2021-10-11 22:34| 来源:INSIGHT视界 | 评论( 12 )  | 我来说几句


值吗?小留学生家庭"困局":花千万出国,骨肉分离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留学生最新动态

  我想世界上大多数父母都是纠结的。一方面不计成本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许一个远大前程;另一方面又想要最简单的亲情陪伴,孩子在身边就安心。

  然而世事难两全。《大西洋月刊》报道显示,2010年在美低龄留学生(专题)仅65人,2013年突破了2万人,2015-2017年人数则超过3万,攀上了巅峰

  为追求理想的教育,先富起来的城市中产一掷千金,把孩子送往彼岸,忍受分离。

  

  ■ 数据来自启德留学发布的低龄留学报告,家长圈层有高产也有不少中产。

  去年海外疫情爆发后,大使馆组织包机接送未成年学生回国,孩子们小小的个子裹在不合身的防护服中,拖着重重的行李箱,看着让人心碎

  

  低龄留学热潮10年后,过来人家长开始反思,花费千万,骨肉背离,值不值

  相信100个家庭会有100种答案。D妈给出了她的回答。

  儿子是2015年出国读10年级的,那年也是低龄留学爆发式增长年,他今年大四了,留学整整7年

  我们原本打算去美国读大学,当时身边不少人说那不如先出国读高中,早早融入美国,享受顶尖私校的精英教育,德智体美劳全人发展

  他在上海读的是所名校,说是魔都学校“天花板”也不为过,但当时遇到了些坎坷,几方面因素叠加,我们动心了。

  ■ 顶尖美高Hotchikiss的校园,风景如画,师资一流,资源顶配。

  首先是学科学习瓶颈。儿子初中后显露出数学天赋,五六年级考SAT数学就是满分。但在学校,该做的作业还是要做,该刷的题还是要刷。还有大量文言文要背诵,导致他学得很没兴趣——吃不饱,又浪费时间。

  其次是亲子关系触礁,青春期遇上更年期,他整天甩脸色,摔房门,亲子关系相处不融洽,也许离得远一点反倒会好。

  最后的想法比较功利,早点去美国读书,跟国内高中生不在一个竞争池子里,可能大学录取结果更好。

  于是,我们决定9升10去美国读书。一开始儿子觉得太贵了,为读书花了这么多钱舍不得,我坚持:为了好的教育,妈妈愿意付出一切。

  当年低龄留学的信息很不透明,催生了一大波参差不齐的机构,我遇到不少家长掉进过坑里。我花近一年时间研究,最后选定了一所适合儿子的顶尖寄宿高中。

  儿子出国后,我真正体会到了“任何教育都是不完美的”的内涵。这七年里有收获,有懊悔,也有惊心动魄。

  我先说说“得”的部分。

  顶尖美高的教育着实担得起世界最一流K12教育之名,资源没得挑。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儿子就读的是一所百年名校,校园内有一座古生物博物馆,这也是全美唯一一所隶属于中学的国家级别古生物博物馆。

  学校是为了培养未来精英而设立的,文理兼通,开设超过100门课程,分为四个级别,高阶课非常深,古生物学、解剖学、伦理学等等课都能修。学校经常邀请一些牛人来分享,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硅谷创业大佬、知名音乐人,还有政治家等。这资源力度绝对能秒杀不少大学。

  学校还跟周边社区联系紧密,孩子们要做社区服务,假期也必须修满社会实践学分,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

  出国后,儿子反倒比国内更累,也收获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成长,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国内,他一上语文课就头痛,作业磨磨蹭蹭到最后。而美国高中非常重视博雅教育,每一门课可能都有几本大部头的阅读要求。美高培养了他终身的阅读习惯,现在出门旅行路上他都捧着书读。

  

  ■ 学校光人文学科开设课程就超过50门,课程非常有趣,深度广度兼备,图片来自官网。

  运动对他影响非常大。在国内只顾学习缺乏锻炼,身体很虚。美高每天3点半后就是运动时间,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运动,他最喜欢的是秋季的越野跑。

  学校建在山谷里,大家去山里拉练,条件很艰苦,上上下下15公里不在话下,等于从浦西跑到浦东,得跑两个多小时。现在一天一不运动就全身难受,每晚都得绕着小区跑几圈才舒服。

  每次回国,邻居、亲戚都说儿子变化很大,成熟、开朗,跟一直在国内读书的同龄人比不大一样。他高中时就去公司实习,毫不怵场,相当有自信。

  送孩子留学是为了接受好的教育,然而,反倒是学习之外的事情,最让父母受折磨。

  在国内,父母也时刻帮孩子“救火”,但出国后的孩子天高皇帝远,就像快断线的风筝,想救都救不了的更是心焦。比如说看着孩子成绩往下掉,在国内我们还能找找资源帮孩子补课,但孩子读美高后,只能看着干着急。

  低龄留学对孩子的成熟度要求很高,自律不好的很容易出事。

  我儿子的好朋友就是个不拘小节、大大咧咧的大男孩,老是迟到,这在国内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但美高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非常严格,迟到、不交作业、不打扫宿舍等都得扣分,屡次犯了后,他收到了警告处分,三次警告后上了学生法庭,陪审团做出裁定,告知他哪怕再犯一个小错误就会立马被开除。

  在上海的妈妈知道了急得不行,但这根本管不到。快毕业的时候,他因为一件非常小的事情触发了最后一个警告,学校毫不留情面,当天就开除了他,说三天内必须走人,搬离校园。

  爸爸连夜赶去美国交涉,根本就没有用,只能带着孩子重新找一所学校落脚。

  儿子在美国7年,我都没怎么睡过安稳觉,头发大把的掉,现在少到我只能留超短发了。

  很多事情只有出了国才知道。

  举个很小的例子,寄宿学校普遍很偏僻,回国得转机,东北部的冬天寒冷,大雪纷飞,第一程航班一旦延误,第二程飞回国的航班没法接,那么十四五岁的孩子怎么过夜?就算父母给孩子定好了附近的酒店,美国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单独登记入住,怎么办?

  中美之间12-15个小时的时差,孩子打电话过来大多是国内的晚上,我手机从不敢关机,凌晨两三点都得赶紧爬起来处理。

  家长永远不敢说做好了100%的准备,一定有想都想不到的情况发生。

  有一年儿子过生日,我特意做了个从他出生到现在的电子相册发给他,跨国给他订了蛋糕送去学校。一般他也不怎么理我,这次发出去一会他就打来了电话,我以为“良心”发现要跟妈妈道谢了,感动地接了起来。

  没想到,他的第一句话就让我心脏差点停止跳动,

  他说,妈妈,我可能要被开除了。

  原来,在一场跟其他学校pk的业余数学友好赛里发现了团体作弊,我儿子没作弊,他非常尊重规则。其他同学也不知道严重性,现场没有老师监督,就在最难的一道题上参考了一个牛娃答案,导致满分率很高。对方学校不服气就向赛委会申诉,同学们立马一五一十把情况告诉了老师。

  老师说,学校对作弊零容忍,退学是最坏结果。大家才担心了起来。

  我当时几天几夜没睡觉,他已经提交了大学申请,这一旦被开除申请就作废了,我都开始找周边的社区大学了。

  幸好,当时还有个家长在美国出差,连忙改签机票多留几天,赶到学校跟校方沟通,校方考虑到是初犯,又是情有可选,就给了个警告处分,不影响申请和毕业,化险为夷。

  这些年冲击一波接着一波。儿子比较乖,还算是遇到事少的。

  家长们心酸地打趣说,护照本得一直放在床头,得说走就走飞去“救火”。

  读美高,孩子非常辛苦,忙起来每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学术外,还有社团压力、同伴压力、生活压力,也担心无法满足家长的期许,加上远离故乡的苦楚,各种情绪交杂在一起,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很大。

  高中毕业后,我以为终于解放了,没想到麻烦真正的开始了。

  寄宿高中的环境很单纯,而他大学住宿的白人室友夜夜笙歌,吵得他完全无法入睡,他去找人沟通完全没效果,反倒对他孤立,读的专业功课又难……种种压力下,在高中“幸存”下来的他却在大学濒临崩溃。

  更让人担心的是,校园里也不是很安全,有一次有位中国学生竟然被枪击抢劫,万幸只射在了胳膊上。

  ■ NBC统计2013年来共发生38起校园枪击事件,造成61人死亡,98人受伤。

  疫情让我的紧张、不安达到了极点,当时家长们买到了机票就跟登上了诺亚方舟一样,我拢共是买了16张机票。

  去年儿子在国内呆了一年,我连觉都睡得安稳了,心从没这么定过。

  很多家庭选择去美高读书,就是听说申请顶尖美本更有优势。

  坦白说,美高学生在大学录取上确实结果很不错,这跟文化融入、学术诚信和与相似的培养维度分不开。

  但美高有着另一种“内卷”和“潜规则”。

  美高和大学有关系亲疏之分,这从历年录取名单里能看出来,如TOP10里有5所会录取该校学生,而其余5所很少。所以申请关系好的5所学校命中率会更高,我们当时不大了解这一点就吃了亏。

  此外,顶尖美高每年中国籍的毕业生不超过10人,中国人跟中国人竞争,而顶尖美国大学在同一所高中分配到同一个种族上的名额并不多。同时,录取过程又不像高考这么公正透明,还受家庭背景、国籍因素、资源等影响

  要支持孩子的梦想,大洋另一边的父母得付出难以想象的坚持。

  如理工科大学录取非常看重竞赛成绩,而打比赛一个礼拜起码得有两次集训,假期还得跨城市打比赛。在国内这都不算事儿。而美高普遍偏僻,出去培训车程至少一小时起,学校又不可能为一个人配个司机,国外未成年人不能单独打Uber,不能单独入入住酒店,全得有成人陪同。

  有个数学极其有天赋的女孩,她妈妈每个月飞一次美国,就为带她去集训,假期陪她飞遍全国打比赛,坚持了好几年。她最终靠数学大奖被麻省理工录取,是学校百年来的第一人。

  但妈妈这样付出,从财力到精力,有多少家长能做到?

  作为低龄留学圈的“前辈”,我也想跟大家说,哪怕大学录取再好,孩子接受的教育再好,那些亲子陪伴的岁月再也回不来了。

  儿子15岁离家,每年在家呆的时间很短,每次假期,我都会提前买好一冰箱他爱吃的菜。但菜还没吃完,他就飞回学校了。

  我家有个特殊情况,儿子是外婆带大的,祖孙俩感情非常深,当时他纠结要不要去美高读书,担心一去就要近十年实在是舍不得。

  我当时想的是,孩子的前途比亲情重要,为了教育可以付出一切。

  没想到,他刚去美国第三个月,外婆突然去世了,我连夜给他买了最近一班飞机票,见外婆最后一面。但在外婆最后时刻没有陪伴在旁,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也是我一辈子最大的缺憾。

  有次吃火锅,我装作无意问过儿子,你后悔那么早出国吗?他慢悠悠地笑了笑,没说话。

  那一瞬,这七年间一幕幕都在我眼前飘过,那些冰箱里没吃完的菜,无数个接起电话后的不眠之夜,以及放在离最近床头的护照,我的眼泪喷涌而出,怎么止都停不住。

 

相关专题:留学生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学术教育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6 23:2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