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美国参议院外委会通过《南海与东海制裁法案》

京港台:2021-10-22 21:27| 来源:BBC中文 | 评论( 6 )  | 我来说几句


美国参议院外委会通过《南海与东海制裁法案》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美国民主与共和两党在许多内政议题上互不相让,激烈厮杀。但对中国议题的态度却逐渐趋同。

  本周,美国参议员外交委员会通过《南海与东海制裁法案》(South China Sea and East China Sea Sanctions Act),再次剑指中国,但成效如何引发讨论。

  华府智库“全球台湾中心”(GTI)资深研究员张倚维向BBC中文分析称,美国和其他盟国在南海等等频繁的航行自由过境,並未打击到北京在印太区域的扩张主义战略。她解释,以过往美国以前对包括香港或新疆人权侵犯的制裁,没有改变中国在相关区域的行为:“事实上,北京没有被该区域更显著的国际军事力量展示被吓阻。”

  该提案在外交委员会通过后,尚需经过参众两院和总统签署后才能成为法律。

  目前为止,北京尚未对此事作出官方回应,但早前曾指该议案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新制裁法案

  在美中对峙的情势下,南海一直是美国亚洲战略的重点区域。

  由共和党籍参议员卢比奥(Marco Rubio 又称卢比欧)与民主党籍参议员卡定(Ben Cardin)共同提出的跨党派法案,要求美国总统在法案生效60天后,制裁涉入南海、东海填海造岛或危害区域和平稳定的中国人士。

  法案提及,参与中国在该区域填海造礁、移动通信服务基站建设、电力或民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基建项目,或持续提供协助的任何中国个人,都在制裁范围内。“任何参与北京侵略性地(aggressively)推动其在南海和东海的海洋和领土主张的中国个人和实体,将被制裁。”

  法案对制裁措施进行了具体描述,要求美国总统在法案生效60天后,制裁涉入南海、东海填海造岛或危害区域和平稳定的中国人士,并授权总统动用包括冻结在美资产、拒绝入境及撤销现有签证制裁等手段。

  内政方面,该法案明定禁止美国政府出版任何将南海和东海称为中国的一部分的文件,并禁止为在这些海域的某些投资提供便利。

  值得注意的是,法案覆盖范围也包括东海,因此有分析认为,争议不断的尖阁列岛(又称钓鱼台)格外引人瞩目。

  美国在南海失去优势?

  美国在奥巴马(Barack Obama )执政后期,便开始实施“回到亚洲”战略,剑指中国。之后的特朗普及拜登政府持续对中国采取强硬战略。但这一时期中国在南海区域的军事扩张持续,没有停止的迹象。

  因此,虽然该法案被认为通过的机会颇大,但成效如何,外界仍有疑问。许多评论认为,美国在南海与中国的竞逐,已经落后。

  台湾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陈亮智向BBC中文分析,过去特朗普时代也有相关行政命令,认为应该制裁协助、承包在南海为中国进行填海造陆工程的中国企业。即便日后这项类似的法案通过,对于遏止中国的南海战略,成效几何仍有疑问。

  “我认为美国在南海早已失去战略优势。”陈亮智认为,台湾比起永暑礁、渚碧礁等岛礁更为重要,更值得美国关注。

  北京去年便在南海岛礁启用综合研究中心,包含永暑站、渚碧站都成为岛礁综合研究中心美济园区的两个分站,“目的是实现热带海洋环境的深远海生态、地质、环境等观测及实验能力。”

  张倚维判断,即使该法案可能通过,也不太可能让北京付出太多代价,停止其在美方所称的侵略性行为。“但此法案通过该会继续激化美中两国在印太区域的紧张关系。”

  中国反应

  该法案在美参院外交委员会通过后,北京尚未作出正式回应。但是,官媒《环球时报》等猛烈该法案。中国学者普遍认为,目前中美关系正在趋缓,因此美国“对中鹰派”参议员的举动是兴风作浪也无助于事。

  北京的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钱峰向《环时》称,该提案通过之际,“正值中美激烈对抗出现缓和迹象的时候。中美对抗趋缓,这让美国国内的反华势力非常不满,他们认为这是拜登政府的妥协,于是加强了各种反华行动的步伐。”

  中国社科院东南亚研究中心的许利平则指出,可以观察到一些国家,正希望与美国合作在南海上与中国抗衡。“也许少数国家在与中国谈判时可能想利用美国的干涉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但缓和南海的紧张局势已经成为该地区的一个共识。”

  他指出,尽管有外部干扰,但中国力推的”南海行为准则“谈判将顺利推进。

  许利平补充说,东盟(ASEAN,东协)下个月将举行高峰会,因此“美国政客很可能是想利用这个时机进一步散布‘中国威胁论’,寻找新的方式来干涉区域问题”。

 

相关专题:南海,美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9 07:3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