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全面鸡娃:为了长高,这届家长决定给孩子打针

京港台:2021-11-15 00:08| 来源:网易数读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全面鸡娃:为了长高,这届家长决定给孩子打针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男生最在意的事情,身高算一个。178、179 的男生,对外一般都宣称自己 180,而 180 以上的人,总会有意无意地提及自己的身高。

  但其实,还有一群人对身高的关心程度,完全不输男生,他们就是“生理鸡娃”的家长们。

  为了让孩子长高,他们轻则严格监督孩子每天运动打卡,重则带孩子走访全国各地的“身高促进门诊”。

  这些进入“恐矮”时代的爸爸妈妈,到底有多焦虑?他们到底想让孩子长多高?

  为了孩子长高,中国家长拼尽全力

  在不少父母看来,身高是孩子成长时期的头等大事。

  成绩可以慢慢提高、牙齿可以日后矫正,但孩子的身高一旦过了发育期,就很难再改变了。

  在 50 多万用户的百度“长高吧”里,就有一些为孩子身高着急的家长。他们在这里相互交流让孩子长高的办法,从食补、运动到吃药、打针,无所不包。

  

  有些方法对长高身体确实有帮助,有些则是家长们的“长高偏方”,比如吃生鸡蛋、喝三七煲汤,甚至还有天天倒立等 [1]。虽然听起来不靠谱,可只要打上“增高”的旗号,就有人肯试。

  但也有以前鲜被提及的方法。

  要不要去打“增高针”,就是如今“长高吧”里的爸爸妈妈们热议的话题。有些家长还在犹豫,问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合打;有些已下定决心,说放假就带孩子去打。

  被家长们视为救命稻草的“增高针”,实际上是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原本是用来治疗因生长激素缺乏等原因而导致的儿童矮小症 [2]。

  这种生长激素并非给孩子增高的万能药,其在应用范围、治疗剂量、方法疗程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2]。

  但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有不少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医生把生长激素当成增高神药,盲目给渴望长高的青少年使用,一些非正规医院机构更是趁机牟取暴利 [3]。

  国内的生长激素行业,也在近几年开始火爆。

  

  观研天下的调查显示,从 2016 - 2019 年,国内样本医院生长激素销售额持续增加,年复合增速为 32.06% [4]。

  强劲增长的销售额背后,是昂贵的生长激素费用。

  国内的生长激素剂型主要分为粉剂、水剂和长效制剂三种。生长激素粉针治疗费一年为 2 - 3 万,水针为 5 - 6 万,而长效剂患者年用药金额更是高达 15 万元 [4]。

  而且一旦开始注射,就要持续 2 到 5 年。这样算下来,打“增高针”的花费真不是笔小数目。

  另外,选择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的父母,不仅要面临金钱上的考验,还会有心态上的压力。

  他们既要担心注射后没效果,还要担心注射激素可能出现的良性颅高压、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副作用 [5]。

  父母到底想让孩子长多高

  那家长们为什么宁愿冒着风险,也要给孩子打“增高针”呢?

  很多给孩子打“增高针”的家长都提到,自己因为个子不高,从小就自卑。曾在身高这件事上吃过亏的他们,哪怕价格昂贵,也愿给孩子争取一个长高的机会。

  

  还有些家长提到,自己的担忧主要来自孩子的同龄人。看到自家孩子比别人矮很多、总坐班里第一排,这让他们的焦虑进一步升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身高有超越科学执念。即使孩子身高在正常范围,他们却总感觉现在“男孩就得 1 米 8” “长得高才有竞争力”,所以想把孩子的身高再“拔一拔”。

  那么,天天为长高这件事寝食难安的家长们,期望孩子的理想身高是多少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就曾针对这个问题,在 2012 年做过调研。通过对中国 9 城 56 家幼儿园家长的调查发现,97.04% 的男孩家长都希望孩子的身高超过 1 米 7。另外,还有 36. 68% 的男生家长希望孩子身高达到 1 米 8 以上。

  

  至于女生的家长们,他们对孩子的身高期待也不低。

  1 米 6,是绝大部分女生的身高警戒线,只有 4.74% 的父母愿意自家女儿的身高在 1 米 6 以下。同时,还有 64.82% 的家长希望女儿能够长到 1 米 65 以上。

  父母希望孩子长得高可以理解,但有些家长的期望值实在太高了,远远超过了孩子的遗传身高。

  所谓的遗传身高,又名靶身高,是根据父母双方的身高,按照公式计算得出(见下图图注),用以预测儿童身高的遗传潜力 [6]。

  虽然孩子的身高会受环境、营养、睡眠等诸多后天因素的影响,但是“7 分天注定,3 分靠打拼”,在多数情况下,孩子的身高还是会围绕着遗传身高上下浮动 [7]。

  但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身高,超出了遗传身高太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的调查就显示,在被家长期望身高能达到 1 米 75 到 1 米 79 的男孩中,多达 78.52% 的人遗传身高都低于这个水平。

  整体范围内,只有 19. 37% 的男孩家长期望身高与遗传身高较为符合。女生家长稍微好一些,但也有 70. 29% 的家长的期待值超过了孩子的遗传身高。

  可中国家长对自己孩子身高的期待如此之高,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如今的孩子确实肉眼可见的越来越高了。

  身高渐长的国人,身高焦虑不减

  由于营养水平及其他生活条件的提高,在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孩子一代比一代高。

  《柳叶刀》的研究显示,中国 00 后男生 19 岁的平均身高已经达到了 175.7 厘米,不仅比 60 后整体提高了 8.1 厘米,和 90 后相比,也高了将近 2 厘米。00 后的女生身高也同样比前几代人高了不少,平均达到了 163.5 厘米 [8]。

  而上面提到的家长期望男生至少 1 米 7、女生至少 1 米 6,是 2012 年进行的调查,如今已过去了近十年,家长对孩子的身高期待,恐怕已变得更高。

  毕竟,身高作为个体特征最突出的部分,有时候的确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在很多人的童年里,班上被欺负最惨的男生,常常都是最矮的那个。

  除此之外,身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找对象。

  一项基于婚恋网站“世纪佳缘”上 13866 名女性的择偶标准研究就发现,超过 80% 的女性希望另一半比自己高,76% 的女性认为自己的另一半的身高不能矮于 1 米 7。

  也难怪网上会有“宁要 180 的王祖蓝,不要 160 的吴彦祖”这样的顺口溜。

  

  当然,在意另一半身高的不止是女性。男性在择偶时也特别看重女性的身高,有 74.2% 的男性希望女朋友的身高在 160 - 165 厘米 [9]。

  除了婚姻,身高还会影响人们未来的工作机会。

  对于个子不高的人来说,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专业自己报不了。例如很多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就有身高门槛,广西某大学的这个专业要求男生在 1 米 65 以上、女生在 1 米 57 以上 [10]。

  而到了求职的时候,身高歧视更为常见。比如某酒店在招聘酒店前台经理的任职要求中,就明确要求“男 1.75 米以上、女 1.62 以上” [11]。

  身高甚至还会对工资收入有影响,长得更高的人赚得也更多,这也就是传说中的“身高溢价” [12]。

  通过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2018 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后,可以看到身高 1 米 6 的男性平均年收入会比 1 米 8 的男性低 1.56 万元。

  

  找对象难、工作机会变少、影响收入,家长们对孩子身高感到焦虑,似乎有了充足的理由。

  也难怪家长们会被一些机构打出的“定制身高不是梦”之类的广告所吸引,宁可冒着副作用的风险,也要求着医生给自己的孩子打本不需要,也不一定有用的“增高针”。

  毕竟,在这个万物可卷的世界,孩子的个子高一点,以后可能也会轻松那么一点点。

  参考文献:

  [1] 潘慧. (2020). 扒一扒传说中的“长高偏方”. 健康博览(05), 35.

  [2] 梁雁. (2013).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 中华儿科杂志(06), 426-432.

  [3]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2015). 停不下来的“生长因子”. Retrieved 13 November 2021 from http://tv.cctv.com/2015/11/22/VIDE1448170020746925.shtml.

  [4] 观研天下. (2021). 2021年中国生长激素市场调研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

  [5] 常怡勇. (2021). 正视身高焦虑, 规范应用生长激素. 医师在线(24), 17-18.

  [6] 蒋竞雄, 王燕, & 连光利. (2012). 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及身高保健方法.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1), 963.

  [7] 张婵, 李嫱, 胡明月, & 王永新. (2010). 父母身高遗传因素对子女身高的影响. 中外医疗(18), 20-21.

  [8] NCDRisC. (2020). 柳叶刀2020年中国青少年儿童身高数据.

  [9] 蒋京川, & 宫玉洁. (2015). 未婚男性择偶偏好研究: 特质, 趋势与影响因素. 青年研究(03), 58-65+95-96.

  [10]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2021年广西师范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11] 广州市嘉逸豪庭酒店有限公司. (2021). 酒店前台经理招聘. Retrieved 14 November 2021 from https://www.zhipin.com/job_detail/a7666d5218e89c3b3nZ90968FFs~.html.

  [12] 张晓云, 辛兵海, & 杜丽群. (2018). 市场化能够消除歧视吗?——来自“身高溢价”的证据. 财经研究(05), 140-152.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2 16:2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