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维也纳博物馆重新展出人体器官 引起道德争议

京港台:2021-12-13 05:32| 来源:中央社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维也纳博物馆重新展出人体器官 引起道德争议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近期重新推出人体器官展览,展品包括肿大肝脏、畸形骨骼、婴儿遗体等。如何不跨越现代道德红线且不失格调地展出人体遗骸,也让策展人伤透脑筋。

  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这项收藏包括约5万个人体部位,构思时间可追溯至1796年,最初的目的则是训练医科学生。

  前来参观的游客可以看见病毒如何破坏身体,或是血管烧伤的状态,还能一窥人体器官、头骨和各个身体部位的样貌。在部分国家,这类标本仅对研究人员开放。

  这项展览于9月重新开放。这些全世界规模最大、可公开展览的病理解剖学收藏品中,只有一部分在经过翻新的博物馆展出。

  如今,这类令人毛骨悚然的展览势将引发公共利益是否凌驾道德考量的问题,比如人类尊严、权力和剥削,以及逝者是否同意向所有人展示等等。

  对此,策展人温特(Eduard Winter)表示:「我们会尽可能提供(展品)相关说明,以避免有人抱着窥视癖的负面心态来参观。」展场内也禁止拍照摄影。

  温特指出,他希望当参观者看到「一个30公斤的肝脏…就会意识到酒精对人体的伤害有多严重」。

  支持这类展览的人认为,疾病和健康科学研究具有教育意义,这也意味公开展出符合公共利益。

  展览负责人沃兰(Katrin Vohland)也说:「每个人都总有一天会生病。有些人来看展是因为他们有健康问题,其他人则是想了解科学如何进步。」

  事实上,自16世纪晚期埃及木乃伊首度公开展览以来,人体遗骸一直是欧洲此类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据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究主任兼文物相关财产法专家柯纳(Marie Cornu)表示,在2000年代初,人们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新的认识」。

  争论起因源自南非要求归还科伊桑族(Khoisan)女性巴特曼(Saartjie Baartman)的遗体。巴特曼生于18世纪,19世纪初因身材特徵而被当作怪物,带到欧洲巡迴展览,被迫在众人面前赤身裸体,受尽耻辱,年仅25岁就因病去世,死后部分器官还被製成标本在巴黎人类博物馆(Museum of Mankind)展出。直到2002年,她的遗体才被送回南非安葬。

  为推动相关讨论,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博物馆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规定,「只有在可获妥善安置且受到尊重的情况下,才能取得人类遗骸,」此外也必须尊重逝者出身地的「利益和信仰」。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22 15:5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