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新合作查税!已有华人房产投资人逃税被查

京港台:2021-12-14 07:03| 来源:发现新西兰 | 我来说几句


中新合作查税!已有华人房产投资人逃税被查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华裔相关新闻,最新动态!

  这是中国和新西兰“消除双重征税和防止逃避税”协定签署以来,最为瞩目的一个案例,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住在奥克兰的华人(专题)移民(专题)A君是一位成功的房地产投资人,他在新西兰学商科毕业,家里也挺有钱。在过去的几年中,频繁进场买地-盖楼-销售获利,也挣到了不少钱。

  操作是很流行的那种,先购买建地,然后组织建房,最后出售房产。有据可查的5宗交易:

  位于奥克兰Albany的房产,2014财年获利$301,809。

  位于奥克兰Ranui的房产,2014财年获利$115,042。

  位于奥克兰Northcross的房产,2015财年获利$282,152。

  位于奥克兰Northcross的房产,2015财年获利$539,821。

  第5宗土地买卖交易,2016财年获利$385,392。

  但是和一般情况不同的是,A君称,他自己只是一位在中国的投资人的代理人,他只是代为经营这些房地产投资。

  A君说,他是为B君——也是他的brother-in-law(姐夫,或妻子家的兄弟)代为管理,因此这些利润并不能计算在他的名下。

  这一说法,成为A君和新西兰税务部门IRD之间的矛盾点。

  于是,一个调查开始了……

  税务局决定调查3个财年

  涉及收入160万纽币

  税务局选定了2014,2015和2016这三个财年对A君的税务状况进行调查。

  调查中,A君声称,他只是一个“经理”,靠着低收入节俭地生活,甚至其中一年完全没有收入。

  所以,他家还申领了接近9000纽币的工作家庭退税(working for families tax credits),也是完全合理的。

  A君声称,这些利润不能算成他的。他也带了所有的文件去了中国,并将其交给了B君,但是B君决定不配合新西兰税务部门,所以他也没办法。

  他还说,税务专员高估了他的利润,有些建房中的成本税务专员要么不懂,要么就是成本估少了。

  但税务局只要开始查了,就不可能没有结果。税务局的最终评估的逃税收入为160万纽币,工作家庭退税也属于无资格领取。

  税务专员认为,这一逃税行为应对其处以不足部分进行罚款,比例为所逃税款的150%,但对于初犯,可酌减50%——最后,开出的罚款高达40.7万纽币。

  与中国税务部门取得合作

  提供在中国的信息

  这个案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国和新西兰税务部门的信息配合。

  自从中新两国政府签订“取消双重征税和防止逃避税”协定之后,一些事情也开始变化。

  

  在双方的协议中,对于不动产所得,对于两国信息交换,都第一次有了具体的约定。

  

  有了这个协定,在涉及两国的税务调查时,新西兰方面就有了更多帮助。

  于是,税务专员利用其能力,向中国方面提出了信息要求。

  

  中国的官员于是找人问话,当时B君已经去世。但A君提供的管理授权书上还有其他名字。在授权书上签字的其他人表示,他们对这些房产交易一无所知,也没有参与其中,更没有从这些房产中获得任何利益。

  更重要的是,他们说他们签名纯粹是为了B,他们自己根本没有参与这些事情。

  有了这些证据后,税务专员再次约谈A君,向他展示这些信息,并指出,一个明显的不一致之处在于,利润并没有被转移到B和其他委托人所居住的中国。

  相反,这些利润留在了新西兰,A将其存在银行账户中。

  A君在调查期间提供了各种说法,包括“他从B那里借了100万纽币,利息是10%”,“中国实行外汇管制,所以他无法提供完整的转账记录”,他也“不能提供银行明细给税务专员,因为这些交易是属于B的”。

  不过,这些说法均难以得到税务专员的采信,反而认为,A君在记录保存方面是不合格的,也存在着蓄意的逃税行为。

  税务专员认定,A君使用了一系列其他人的名字,以掩盖自己是这些财产受益人的事实,他获得了这些利益,因此也应该为此承担后果。

  不服提出申诉

  最终却被驳回

  A君对40.7万纽币的判决不服,向新西兰税务审查局(Taxation Review Authority of New Zealand)提出申诉。

  税务审查局在重新审理中,进行了听证。

  在听证会之前,税务审查局提示A君可以找自己的法律援助,但A说他请不起律师,尽管他在听证会上承认,他在澳大利亚拥有房产和生意(并且显然是通过公司或信托机构持有),而且他在新西兰的资产也相当可观。

  在听证会上,起初税务审查局担心A君可能对商业文件和法律证据缺乏理解。然而,他本人是新西兰的大学毕业生,也管理过很多建筑项目,有和地方当局谈判的经验。

  但在审理期间,A君给裁判机构留下的印象是:他似乎觉得可以通过否认他接触过相关文件而逃避责任,他说他已经把所有相关文件带到了中国,交给了真正的投资人B,而B已经去世,这些文件(由于不明原因)就找不到了。但这也缺乏说服力,在正常情况下,文件都会有电子副本,他无法合理地解释这些记录的缺失。

  在另一方面,税务专员却提供了详细的记录,直接和间接都支持税务部门的结论。

  2021年10月29日,新西兰税务审查局判了:

  

  “驳回A君对于税务专员决定的质疑,维持原有决定,不作修改。”

  40.7万纽币的罚款,还是要交。

  中新信息交流

  目前达到何种规模?

  对于房地产投资人的税收进行追查追缴,在新西兰并不新鲜。

  但是这个案例引起媒体关注并报道,主要还是因为中新税务合作这个新事物。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案例。

  外界也特别想知道,中新税务合作目前到达一个什么阶段?这样的信息调查是否普遍?

  遗憾的是,新西兰方面并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可以查到。

  大概两三年前,曾经有新西兰的记者依照信息披露法,向税务局索要截至2018年度的新西兰和中国的税务交换信息。

  新西兰税务局的官方回复是:

  "我们拒绝提供上述信息,因为提供这些信息可能损害新西兰政府的国际关系,也可能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务机关在信任的基础上,和新西兰政府委托提供的关系。"

  非常有意思的是,当记者要求提供新西兰和英国、澳大利亚的税务交换信息时,新西兰税务局都配合提供了。

  到了结论部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在中新两国税务协定签署后,信息交换是有法可依,也在真实地发生着的。

  鉴于这方面信息相对敏感,新西兰税务部门并不愿说明太多。

  “这是中新签署税务协定后首个被曝光的重要案例。”

  

  但总体趋势时:新西兰税务部门获取信息的能力或者说权力正在增加中。

  这对不少人来说,绝对是个提醒。 

相关专题:华人,房价,华裔,被带走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华人社区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17 01:5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