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企憋屈!收购案被美国搅黄了,还要倒赔4亿

京港台:2021-12-18 00:52| 来源:正解局 | 评论( 11 )  | 我来说几句


中企憋屈!收购案被美国搅黄了,还要倒赔4亿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国也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审查美国企业的收购案。

  前段时间,中国智路资本收购韩国美格纳半导体公司,宣告失败。

  失败是因为被美国阻挠,这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没想到的是,中企还赔偿了4亿元人民币(专题)。

  这又是为什么?

  美格纳早期是从半导体企业海力士中拆分出来,被花旗风险投资收购后,正式命名为美格纳。

  美格纳的主营业务是显示驱动芯片,大客户为三星和LG Display。

  根据Omida的数据显示,2020年,美格纳(Magnachip)在OLED显示驱动芯片(DDIC)市场的份额为33.2%,仅次于三星电子,位居世界第二。

  业绩看起来,还行。

  不过,近年来,芯片行业越来越内卷,美格纳的业绩增长乏力。美格纳2020年的营业收入为5.071亿美元,和2004年差不多。

  

  中国智路资本想收购的,是韩国的半导体公司美格纳。

  

  全球OLED显示驱动芯片供应商 数据来源:Omdia

  16年来,没啥进步。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智路资本伸出了橄榄枝。

  智路资本豪掷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9亿元),溢价54%收购美格纳。

  收购一旦成功,对两家企业来说都是双赢:

  中国芯片市场巨大,智路资本收购美格纳,能够弥补中国产业链的不足,获得巨大收益;美格纳也可以借机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业务。

  这笔交易,引起了韩国民众的担忧,后者担心“泄露国家半导体核心技术”。

  韩国政府在评估后,认为不会影响韩国半导体在全球的地位,便同意了这笔收购。

  

  美格纳股价的变动趋势 来源:东方财富

  最大的变数,来自美国。

  作为一家韩国企业,美格纳所有生产、研发活动都发生在韩国,绝大部分销售都供给韩国。

  美格纳在美国没有员工,没有资产和知识产权,美国本无权干涉。

  但是,美格纳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收购失败相关报道

  美国想管还是能管的。

  今年5月26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发出邮件,要求美格纳与智路资本的收购交易要向其提交申报,接受审查。

  迫于压力,美格纳只好暂停收购案,配合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要求。

  8月27日,美国财政部在给美格纳半导体公司法律顾问的信中说,这项收购会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并呼吁总统拜登(专题)出面解决此事。

  10月下旬,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表示对该交易的审查延长至12月13日。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最终,在美国的阻挠下,这笔收购黄了。

  此次收购失败,智路资本损失不小,不仅白忙活了半天,还赔偿了美格纳7020万美元(约合4亿元人民币)。

  这笔赔偿金,又是怎么回事?

  

  如果将并购比作“结婚”,最后没“结成”,提出“婚约”的一方,是要给另一方付“分手费”的。

  这是行业惯例。

  2014年11月,世界第二大油服公司哈里伯顿宣布将以346亿美元的对价收购世界第三大油服公司贝克休斯,以更好地与世界第一大油服公司斯伦贝谢展开竞争。

  历经18个月,由于美国司法部将两者告上法庭阻止交易,以及欧盟的反对,收购计划终告破灭。

  为此,哈里伯顿支付了35亿美元的分手费。

  这可能是并购史上最高的分手费了。

  近几年比较高的分手费,是高通豪掷44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一案,前者向后者支付了20亿美元的分手费。

  并购失败为什么要付“分手费”?

  最主要的原因是,并购这事儿,太复杂了。

  一项并购,特别是数额大、跨国的并购,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股东大会有可能不通过,各国政府有可能不批准,市场有可能剧变……

  不确定性带来的是时间跨度长,并购如果最终流产,可能会给并购参与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并购中,被动的一方,一般会要求主动的一方承担“分手费”,以增强并购的可靠性,降低风险。

  并购有风险,亦有成本。

  假设,甲公司接受乙公司的并购请求。甲公司的人员,有可能因并购而流失,市值也有可能波动下跌,这些都是成本。

  最后,设置“分手费”,也是防止不正当竞争。

  如果没有“分手费”,有些公司会故意提出并购邀约,借机刺探其他公司的经营情况。

  有报告研究了从2009年到2013年这5年里的130起大型并购,结果显示:大型并购的分手费通常是从1%到10%不等,均值为3.5%。

  按这个比例计算,智路资本支付的7020万美元的“分手费”,不算太高,只是有点冤枉。

  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阻挠中资收购半导体企业。

  2015年,清华紫光欲以230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二大DRAM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被美国政府阻挠。

  2016年,中国福建宏芯基金计划以7.15亿美元收购德国半导体气相沉积设备制造商Aixtron AG(爱思强)。德国经济部批准,却被美国搅黄。

  2017年,中国私募基金Canyon Bridge Capital Partners报价13亿美元,收购美国芯片制造商莱迪思,最终被美国政府给叫停了。

  ……

  美国拿着“国家安全”当幌子,肆意实施“长臂管辖”,就是为了阻挠、打击中国芯片产业。

  即便如此,即便受挫折,只要机会合适,收购还是要继续。

  毕竟,收购成熟的外国企业,是补足中国产业链的有效方式。

  “分手费”,权当是交了“学费”。

  中国也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审查美国企业的收购案。

  比如2018年,因为中国没有批准,高通放弃44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赔付后者20亿美元的“分手费”。

  这样的审查,有威慑力,可以再多一些。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芯片还是要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

  走自己的路,未来才不会受制于人。

相关专题:美国,收购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2 18:5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