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谷爱凌到底是谁:奥运气泡里的谷爱凌

京港台:2022-2-15 13:16| 来源:旧闻评论 | 评论( 11 )  | 我来说几句


谷爱凌到底是谁:奥运气泡里的谷爱凌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作为本届京奥最耀眼的明星,谷爱凌凭借其超绝的胜利者形象,收获了最多中国人的赞叹与拥戴。她作为归化计划的成功案例,已成为一个超级符号,义不容辞地向世界辐射奥运盛事的象征意义。她也成为其团队实现商业筹划的无与伦比的资本。

  谷爱凌不辱使命,在传达冰雪运动、体育精神、人类团结等左派主张上,为亿万中国人提供了确凿无疑的证明。无论是成功的境界及其规模,还是其个人魅力指数,谷爱凌都超额完成了加诸其身上的梦幻目标。京奥与谷爱凌,像是一对互相点化的上帝之手。

  无法回避的是,国内舆论场对谷爱凌的看法逐渐分化,已经形成了一对张力颇大、甚至冲突的舆论立场。将其视作最新式偶像的人,取其运动员的耀眼属性,倍加喜爱;另外一些人,将谷爱凌身份作为疑虑的起点,重新审视她“东食西宿”的高超运营。

  谷爱凌的身世已经为众人津津乐道,拥戴者似乎已经克服了某些显而易见的不可比,对她的家族背景津津乐道,甚而提炼出“鸡娃”“虎妈”的熟悉配方,想要洋为中用。白岩松者也向受众传达“十小时睡眠”的成功秘诀,而被鸡汤纳为素材,反证了谷的受欢迎程度。

  有意思的是,拥戴者很享受将谷爱凌当作“小姑娘”来看待,以“她还是孩子”来驳斥那些不怎么喜欢谷爱凌的人。尽管这个小姑娘,拥有一支由优秀的机会主义者组成的团队,在纽约(专题)时报发表职业见解的老练文章,并在记者会上谈笑风生,以世界公民的措辞封堵敏感提问。

  那些沉迷谷爱凌,并爱屋及乌地惊叹其身家传奇的人,毫不吝啬溢美之词,彼此间还发展出一类保卫性质的话术,对冲质疑谷爱凌双重国籍的挑剔者。后者是前者所憎恶的搅局者,是令人厌烦的真相告知者,带来对谷爱凌的另外阐释。

  这是谷爱凌及其团队从一开始就要解决的难题,也是她横扫冰迷三观后愈发抢眼的问题,那就是:“谷爱凌到底是谁?”。环绕她的“运维系统”不可能不知道这会是个BUG,但或许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抑或早有风险评估,指望用史无前例的成功来抵消胜利的软肋。

  迄今为止,质疑者最接近谷爱凌的拷问时刻,就是可以正大光明“逼问”她的记者会。对于料想中的发问,谷爱凌显然是有备而来,即使她采取了转移话题焦点的常规技巧,并且趁机宣扬了超越国籍的体育价值观,但她的回答不够好,足以被留作话柄。

  搁在上次京奥,“在中国就是中国人,在美国就是美国人”,应该是个完美答案。时移世易,正因为双重身份成为问题,很难再用一个双重身份的答案来应对之,这等于公开回避提问者意下的程序、文化、利益等指向,其实正好落入提问者的“埋伏”。

  谷爱凌擅长的外交辞令,帮助她化解了即刻的尴尬,可是也揭开了提问者心里的谜底:她与另外的归化运动员,比如朱易,虽然名义一样,可实质有着很大不同;说白了,她更像是受雇的行业精英,前来履行一个回报超级丰厚的助战合约。

  尤其是,当商业企划在国内市场陡然铺开,见证谷爱凌方以亿元计的吸金能力,她在京奥历史性现身的专业计算与商业安排再也无法掩饰。既然无法安置于真正的归化运动员之列,那由谷爱凌所承载的国族自豪,或将大概率落入不尴不尬的境地。

  这也就是整个助战合约的风险所在。一方面,谷爱凌以一己之力将冬奥会胜利的中国光彩拉升到耀眼的地步;另一方面,依赖于她讲述的中国故事,又因为身份政治上的暧昧无法持之以恒地发挥影响力。谷爱凌恐怕再明确不过地自证了身份“双刃剑”的效应。

  除了她冬奥胜利的影响力受到节制,将谷爱凌引入国籍法与执法的现实,还带来一个超纲的风险隐患,那就是为质疑者引进阶级论提供了实例。舆论中不乏某种自觉,拒绝认为普通人/家庭可以复制她的成功,这是一种夹杂着自卑与自重的复杂情绪。

  在这种“情绪”所驱动的自怜也好、自省也罢,普罗众生都在无形中将谷爱凌作为一个尺度,在那些光鲜的维度上,丈量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说白了,人们可以从全红婵那吸收奋斗必有回报的观念,但这种跃升的精气神,在谷爱凌这里失效了。

  当然,单就个人魅力而言,谷爱凌是无可挑剔的,她自信得体、落落大方,有极高的智商和处事能力。但她以不明朗的归化者身份,带给国人的观感不再只是纯粹的共情与自豪,而要在精英/大众、种族/民族主义晦暗不明的交集处,陷入“别不把自己当外人”的况味。

  截至目前,谷爱凌还是被那层“奥运气泡”很好地保护着,舆论场追问身份的暗线不时与她的魅力明线交锋,间或浮上来进入大众视野。精英家庭布局的个人冒险,挫伤人心的阶级分析法,如影随形。热闹中,各阶层应该都会获得某种人间清醒吧。

相关专题:谷爱凌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娱乐八卦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2 07:0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