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孕妇挤地铁被群嘲惹众怒:这才是老百姓真实的人生

京港台:2022-3-2 00:32| 来源:读者 | 评论( 14 )  | 我来说几句


孕妇挤地铁被群嘲惹众怒:这才是老百姓真实的人生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前几天看到一则视频,一位孕妇在早高峰的地铁上,穿着一件“孕妇勿推”字样的衣服。

  

  本以为是条很普通的视频,没想到打开评论区,画风骤变:

  有人问,为什么早高峰还挤地铁,不买辆车。

  有人问,为什么不辞职在家还出来瞎跑。

  

  他们觉得,既然不方便就不要出来。

  “我最佩服那些挺着大肚子来上班的,人活一辈子是为了啥,就不能停下来休息个一年半载?”

  还有条点赞很高的评论,是这样说的:

  无论无何,她老公是失败的,不接受反驳。我姐从怀孕到现在,已经6年不上班了,谁让她没这命?

  

  言语之间,充满了对她的不理解和指责——谁让你这样穷的。

  

  这条视频,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的一条微博热帖

  有一个网友发帖问:“工作多年还买'蛋糕边边'吃,真的那么丢人吗?”

  

  事情的起因,是她平时有去蛋糕店的习惯。一次偶然间,发现有卖做蛋糕留下的边角料,比正常蛋糕便宜很多。

  于是,她买了一包边角料后,配图发在了网上。说花14块买了一大包,很划算。

  可结果,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被各种留言围攻了。

  有人说:“如果我工作多年,还因为抢这种便宜沾沾自喜,感觉有点凄凉。”

  

  还有人说,他并不觉得吃蛋糕自己吃边角料是一种节约,放袋子里都压扁了,口感不一样,“我觉得你可以对自己好点”。

  种种留言,甚至一些所谓的关心,都充满来自“上等人”的凝视。

  和地铁孕妇视频一样,她们觉得这种做法很掉价,不体面——如果三十多岁还活成这样,那她的人生毫无疑问是失败的。

  

  但说真的,其实我很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说出这种话。因为随便点了几个主页进去,这群人的日常生活是这样的:

  晒精致下午茶、和朋友一起泡温泉、每天在网红店打卡......

  他们就像是不食烟火的神仙,在误入人间后出现了各种不适。

  为什么我说能理解他们?

  因为经历会限制一个人的想象力。

  在那段视频下方,有这样一条留言:

  我原来怀孕前,看见孕妇一个人出门、坐地铁,都会觉得有点可怜。可后来自己怀孕了,才发现自己也是那样。

  一开始也是打车上下班,但来回就100多。我想自己上一天班才赚几个钱啊,辛辛苦苦干一天,都贡献给司机了。还是地铁便宜,就两块。

  辞职更不敢想,每个月还有房贷和车贷要还。产前一周,还是每天正常上下班。

  是的。

  没有经历以前,人们常常以自己的视角去评价别人,却忘了很重要的一件事:

  不是所有人,都有同样优越的条件。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我刷到过这样一条视频,内容是一位博主讲海参过滤沙子。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评论区的留言。

  有人问,海参为什么吃沙子?底下回答说,海参吃的是沙子里的有机物。他又追问:什么是有机物?

  再翻下去,就都是嘲笑了,笑他这都不知道。

  他小心翼翼地回复说:你们是不是都在笑我呀,我家里太穷,初中没上完就出来工作了,真不知道什么是有机物。

  点开他的主页,其中有个视频是他修挖掘机的,配上的文案是生活太苦了,修挖掘机都快干不下去了。

  当时看完就有些恍惚。

  因为现实是如此割裂,当一个大爷给女儿征婚说“一万块钱一个月,讨饭啊”时,一位大V说年入百万是刚刚脱贫时,还有人在为温饱挣扎。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网上呆久了,都难免产生类似的错觉,觉得整个社会消费水平都提高了。

  但,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21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29975元,平均每月2497元。也就是说,如果你每月可支配收入超过2497元,就超过了全国一半的人。

  

  更直观的,还有新浪财经的计算。2018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升到5000元后,纳税人数从1.87亿人下降至6400万人。

  

  如果按当时的13亿多人口计算,只有5%的人月收入超过5000。

  这并不是一个处处充满精致与高级的社会。世界的参差,无处不在。

  

  也许你会说,这和网上看到的不一样啊。

  马东在综艺《十三邀》里就谈论过这个问题,他说当今社会,是5%的精英掌握了95%的话语权。

  因为这5%的人频繁发声,让剩下95%的人产生了一种错觉——月薪1万的人遍地都是。

  

  传播学上也有相应的理论解释此现象,当一部分足够大的群体掌握话语权时,另一部分群体的声音就会减小,直到消失。

  那个真实的世界,往往在你我看不到的地方。

  知乎上有个话题:“有哪些因为生活富足而被我们忽视的现象?”

  底下有无数颠覆认知的答案。

  网友@信口胡诌说,她当记者的时候去深山采访过一位单亲妈妈,到场时看见一个三四岁的小孩,手里捧着一个大碗,碗里是泡面。

  她同事说,不能总给孩子吃这个。那位妈妈回答:“不总吃,今天是孩子生日,孩子想吃很久了。”

  还有网友@一坨巧克力讲了一件事。

  一次,她去小区门口等外卖时,正好碰到保洁阿姨,阿姨让她进自己的休息室等。

  那是一个很小的隔断,小到只能放下一张床。当她坐着和阿姨聊天时,不小心碰到身后一坨湿湿的东西。回头一看,是一袋带水的豆腐。

  阿姨说,天热,这样可以让豆腐坏得慢一点。

  这位网友感觉有些难受,回去打开买菜软件查了下价格。

  她说,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一块豆腐的价格是1.9元。

  

  前段时间,有条争议很大的新闻。某报记者暗访黑旅馆,批评其“脏乱差”,还用上了卫生堪忧、噪音扰民这样的词。

  

  这种黑旅馆究竟是怎样的?

  我从网上找到了一位博主拍的揭秘视频,说是揭秘,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它揭开了一个我们都不曾见过的世界。

  穿过狭小昏暗的走廊,看到的房间,用博主的话说,是昏暗,狭小,老旧。房间小到只能摆下一张床,站着会碰到棚顶。

  

  床头柜上有一些陈年污垢,枕头也已经发黄。

  

  提供的拖鞋已经无法使用,鞋子的脚跟处要么断成两截,要么就是被磨光了。

  

  窗户也失去了原本的样子,四周被老板用纸板包了起来。还有屋内的电线,表皮已经脱落,直接露在外面。

  

  整个视频看下来,让人觉得十分窒息。不少评论说,现在竟然还有这样的地方。

  是很难想象,究竟什么样的人会住在这种黑旅馆?

  可能是那些不得不住在这里的人。他们的身份,是病人家属,是进城的打工人,是住不起酒店的人......

  就像留言说的那样:与其暗访黑旅馆的卫生状况,还不如暗访住客为什么住在这里。

  当一些人在网上抱怨“一天650元饭钱真不够”“年薪300万,日子过得紧巴巴”时,像这些住在黑旅馆的人,从不会说自己过得怎样。

  因为他们有人不懂上网,也有人没有设备。在各种虚浮的狂欢中,他们是失语的。

  

  所以你看,有时人与人之间,真没有可比性。

  当一群人质疑这种地方为什么存在时,另一群每天为生活奔波的人,甚至来不及解释。

  都说贫穷会限制人的想象力,其实富有也会。只是一个限制的是向上的想象力,一个是向下的想象力。

  如果可以,谁不想体面轻松地过完这一生?

  那个怀孕挤地铁的孕妇,也知道应该专心养胎;那个买蛋糕边角料的网友,也知道整个的蛋糕更好吃;那个修挖掘机的工人,也知道初中应该专心学习。

  但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身轻松的资本。

  这个世界是割裂的,有人出入五星级酒店,用昂贵的奢侈品,也有人每天在为两块钱的豆腐奔波。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不要轻易嫌他们姿势不够优雅,活得不够通透,像看客一样去指点他们的人生。

  虽然不同的人生经历,导致彼此之间很难感同身受。但,在别人喝汤自己吃肉时不吧唧嘴,这也是一种善良。

  因为,你也许只是比他们更幸运罢了。

 

相关专题:地铁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2 04:0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