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从北京当下的疫情防控,我看到下半年会更难

京港台:2022-5-6 02:18| 来源:之乎者野记 | 评论( 10 )  | 我来说几句


从北京当下的疫情防控,我看到下半年会更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作者:牧之野

  来源:之乎者野记(Mauritiuswhisperd)

  全文4641字,预计阅读需8分钟。

  北京疫情防控在逐步升级,每天的政策都不相同。

  1.5月3日起北京核酸对市民免费

  2.5月5日起进入公共场所、乘坐交通工具须持核酸证明

  3.5月1-4日全市餐饮暂停堂食

  4.大面积高频次核酸

  白堆子附近临时管控了两大片,虽然面积大,但措施很合理,管控区域4次核酸检测全部阴性即可按时解封。

  从目前的食品保障、基层动员、管控举措来看,现在的北京是比较精准和克制的;从病例数上,虽然零星冒出病例,但可以看到第一时间就管控的成效,结合上海这两天的数据回落,我们看到,如果抛去其他因素,仅从病毒防疫的角度看,即便BA2已经传播力这么强,但还是能防下来的。

  并且,北京还在不断摸索新的做法,深圳、上海再到北京,这是最后一个岗哨,北京怎么做,对未来各地防控都有一个标杆作用,因此至关重要。

  这些天,北京上下基本连轴转,非常辛苦,也极不容易。

  但即便如此,风险并未完全消除,形势很严峻,随时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冒出一堆,只是北京一定不会到上海那个程度,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那么,我不担心这一波,也知道国家目前动态清零政策有多么正确,可就像我在疫情70多篇里之前写的,去年就看到的那一天,就是我们被迫不得不放弃的那个节点,这个点,正在慢慢挪近。

  说几点观察和思考。

  1

  时间会证明国家当下的

  动态清零政策有多正确

  上海疫情之后,我们看到有一股强大质疑动态清零政策的声音出现,而且,是在国内和海外一同爆发。

  也在北京疫情防疫最紧张的时候,北京健康宝还遭受国外攻击。

  我就不说故意投毒这样的所谓的“阴谋论”了(当然也不算,香港(专题)就发现故意传播的),因为这个实施起来其实不要太简单,可是有的事又没证据,我们很多部门可能想都不会往哪个方面想。

  就简单逻辑推理一下,为什么国外这么希望我们躺平,难道它们是我妈吗只是单纯为我好?这本身就是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上海现在每天死亡人数在小幅增加,再加上莫名其妙的儿童肝炎,这段时间质疑动态清零的声音稍微少一点了,但主要还是懒得吵了。

  根据目前出的各种数据,我们看到国外在宣布“新冠结束后”各种死亡数字其实是惊人的。

  

  

  根据Hanson临床科研的文章,比较covid-19和流感的危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比较一段时间内,两者死亡人数的比较。

  从美国CDC网站可以清楚地看到,2020年到目前美国死亡人数中,合并新冠死亡人数是993966人,合并流感死亡人数是11076人。90倍!

  奥密克戎看起来温和,但奥密克戎这个数字是146267比1202,122倍。

  其实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不知道未来意味着什么,我们只是在说奥密克戎“温和”而已,但其实如果放开我们连奥密克戎都熬不过去,而且这个病还不是得一次就完了,我美国的朋友已经第二次感染奥密克戎了,而且这一次明显比上次症状严重,没个头啊。

  下一波几个月之内肯定要来的第六波大流行、秋冬季和其他冠状病毒(非新冠)或其他病毒可能在等着我们。南非,现在就有第五波开始爆发的迹象。

  真到了那个时候,你会发现,现在骂动态清零的,到时候就会调转枪口骂国家。

  你最近是不是也老听说美国全面放开了,经济完全复苏了,不但复苏,而且有些过热,吃饭要排队,出去玩到处都是人,那家伙简直是好得不得了。

  都在说躺平后经济好的,看看美国一季度的经济,这么放水和放开,也就这样。2022年美国一季度实际GDP初值环比下降1.4%,不及市场预期的升1.1%。较2021年第四季度6.9%的增速大幅放缓。咱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环比正增长1.3%,在很多人眼里那是经济衰退,现在美国是环比负增长1.4%,这到底反应了什么经济基本面呢?

  另一边是高企的通胀。3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升了8.5%,创下1981年以来新高。是恢复很好,还是有衰退风险呢?不光是经济负增长,通胀还很高呢,这可是典型的滞涨啊。

  再看放飞的英国呢?鲍中堂约翰逊2月宣布,自2月24日起终止所有针对新冠疫情的限制。其中包括:对感染者不再进行隔离、对密接者不再进行追踪、结束免费核酸检测。

  这波防控完全放开后,疫情不出所料来得更加凶猛,就在不再进行核酸普检的情况下,英国连续两周的7日新增超过500万例,最直接的影响是医疗公共卫生方面的不堪重负。

  另外因为英国放开管控,大量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病毒,导致缺勤医护大范围增加,日均缺勤医护高达数万人。

  

  4月份医护人员缺勤人数更是剧增。英国皇家护理学院院长帕特里夏·马奎斯采访中说,4月份NHS员工缺勤率比3月更是攀升了80%以上,医院基本面临着无人可用的状态。

  目前,全英有超过70%的诊疗预约被推迟,现存200万左右长期等待的诊疗预约,有超过40万个预约的等待时间将超过2年,有超过2万个预约要等7年以上。

  我们现在回看2020年,那时的决策是对的,那么过一年再回头看,现在的决策依然是有先见之明的。

  对此,我非常确定。

  2

  我们最终可能要被迫调整策略

  如果可能,我当然希望能一直动态清零。

  可是,可能吗?我并不乐观。

  如今整个经济、就业的情况,是压力极大的,大家自己看看身边,真的是。

  当下经济影响波及之广之深属近些年罕见,不夸张,就是这个定性。

  多的就不赘言了,说一个事,看到今天东北某个地方一个餐厅老板因为生活压力大,自己把自己店砸了,然后把所有东西拖出来在大街上焚烧,被警察带走了,其实我是非常理解的。

  说的给中小商户减租这些,落实的的确不好,即便是在北京,钱到不了最需要的人手里。

  苏州在发消费券,银行在降低存款率,到处都在给房子政策加速松绑,可是我说过的,真不如给中低收入者直接发钱,这么艰难,有多少人真的去消费呢?

  希望有关部门真的要出奇招,出大招,不能再用原来的那种固有方式,否则,经济伤害会很大。

  就股票交易过户费那种,真的是杯水车薪,股市根本性的反转,远未到来。

  而且,就算这一波防下来,按下葫芦浮起瓢,上海、北京、广州还会再来的,一直到经济崩溃为止,美国是不会罢休的。

  什么时候防疫的正向效应开始慢慢接近带来的次生影响时,我们就将面临“不得不放开”的悲壮时刻,一个全世界防疫最好的国家,被一堆烂泥拖下水,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本质和真面目。

  留给我们能“软着陆”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换句话说,那些不用担心孩子老人生病的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在减少,真的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的日子啊。

  3

  我们的两难

  我们有很多很多两难,而且都很难办。

  你要说奥密克戎不可怕,大家也就都不当回事了,也确实对大多数人都不可怕,但谁家没个老人没个孩子呢,我们不能像西方国家啊,老人死在养老院也不管,自己过好就行,更何况还有后遗症。

  可你要说奥密克戎可怕,那好多人就往医院跑,特别是中国老年人又有这个习惯,我们医疗资源就这么多,培养ICU医生要5年,上海重症病床就2000个,这还有好多其他病症的,如果新冠进了医院,那完蛋了,大家自己想。

  这是第一个两难。

  经济是第二个两难,这个不赘言。

  第三个是各地协同和基层的两难。

  因为各地的医疗资源、工作方式、实际情况都不同,那么层层加码是很容易出现的,那不是强调不一刀切就能真正做到的,这种“既要又要”会慢慢消耗甚至重创基层的力量。

  处分太多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各地一刀切和层层加码越来越严重。可封城这种东西,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搞多了一定出事,一出就是大事。

  病毒又遵守的是“木桶原则”,会攻击薄弱的地方。

  第四个是老百姓的两难。

  中国老百姓算是最善良,最能理解国家政策的,可是,如果自己的生活严重影响,人们可能就不会太能理解了。

  眼前如果过不下去,那谁管以后呢?

  如果疫情防控机制能够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人们才会认为是合理的,哪怕有些不便也是合理的,但如果大面积遇到困难,上面说的那个节点就会加速来临。

  不要总看数据,看银行储蓄率,那看起来没那么糟,但是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希望有人说真话,真调研,真底线思维,困难要想足一点,措施要接地气一点,否则,真出事的时候那个代价,真的是数倍,影响是真坏。

  也不要太依赖宏大叙事的“正能量”效应,防疫的代价是很真实的,讲太多大道理会让人觉得脱离群众,有时你觉得美国死了100万人我们没死人,以为大家都会感激,其实大多数老百姓没概念的,那就是个数字,下一顿有没有饭吃才重要。

  不要凭一些假想的逻辑,试图打动普通人。

  我觉得困难的时候,更多要宣扬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展现普通人的不易,才容易唤起大家的共度时艰,不要一季度增长4.8%,一摸兜里空空,这种宣传的落差感是很要命的,平时看不出来,但它会集中爆发的。

  第五个两难是理论和现实感受解释的两难。

  好多上海朋友跟我说,我都得了啊,没事啊,但是,她们不会去想上海的医疗、疫苗接种率以及自己的身体情况,会推演到这个病就没事。

  所以很多人宁可感染也不去方舱,宁可每天在那骂现在怎么怎么不好,也不会去想两年来的幸福平静日子。

  我们怎么去解释这些,需要宣传时动脑筋,因为现在用力过猛说病毒有多可怕,到时候万一被迫放开老百姓心里接受不了,不说严重大家又缺乏敬畏。

  新加坡的做法其实非常值得借鉴,他们都不厌其烦地解释病毒现在什么情况,医院什么情况,可能要什么举措,这个预期非常明确,也是很好的科普了。

  总而言之,这些都是非常麻烦的问题,更何况防疫任务现在这么重,可能极少有人有精力去系统考虑这些问题,也很能理解。

  因此,我不想给读者们增添焦虑,但是该打的预防针要打。我想说:

  下半年,会比现在难得多的多。

  我常说,灾难不是接踵而至的,是一个叠一个摞着来的。

  按照重要性排列,我们将要面临的是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我会时常给大家一些预期,提请务必未雨绸缪、做好准备。

  第一是疫情(这是今年头等大事)

  第二是经济(现在已经受全球经济危机第一波影响)

  第三是外部环境(战争及其它)

  第四是自然灾害

  去年我提醒的时候好多准备还能做,现在其实能做的已经少多了,但还是要谨慎。

  每天还都有人问我该不该抄底,基金该不该割肉,什么时候买茅台,有时实在是无语,其实很多东西写的很明白,如果想要确切答案的话我想说声抱歉,很多问题我回答不了,不想解释也不想误导大家,我不是贪婪的人,就说说自己的思考,而且也不一定对,仅供你们决策参考。

  说了这么多,总而言之,几点:

  1.对病毒的进展心里有数,科学认知,看到可怕与不可怕的地方,说服老人早点打疫苗,两害相权取其轻。

  2.大方面要坚决和相信国家的政策,国家是不会害你的,但是微观层面也要自己做好准备,国家只能提供个最低保障,不可能照顾好所有人,别乱投资盲目扩张,拿着可随时变现的流动性资产。

  3.动荡时候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别听风就是雨,多自己思考分析,天下没有绝对的好或坏,不是IP在国外就都是坏人,IP在国内就都是好人,不吹不黑,冷静沉稳。

  4.这两年永远做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准备,真的什么都可能发生,难的时候还在后面,一定要底线思维,没事的时候悲观一点,出大事了乐观一点。

  5.对身边的人多一点善意,相互报团取暖,向善和团结才能带我们走出最艰难的时刻。

  6.不要试图说服别人,不参与任何争吵,自己看书、学习、成长。

  7.对孩子好一点,真别用以前的那种学习压力卷他们,他们很可怜,将要面对我们难以想象的困难,快乐健康就很好。

  好,就说这么多,不要总因为焦虑未来而浪费了最宝贵的现在,强迫自己享受当下每一天。

  为了防止读者朋友们走丢,

  请大家关注我们的矩阵号“经济生活杂谈”

 

相关专题:北京,新冠肺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9 23:2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