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胡锡进和吴晓波接连翻车,他们怎么就没信心了?

京港台:2022-5-10 03:58| 来源:木蹊说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胡锡进和吴晓波接连翻车,他们怎么就没信心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一直以来,作为舆论“向上”力量,胡锡进和吴晓波这两人,被很多人熟知。

  总的来看,他们的言论一直是充满信心的,对主旋律的把握,也拿捏到位。

  但这两人却在近期,纷纷翻了车。

  5月5日至6日,胡锡进和吴晓波的两篇文章,引发了不少舆论共振。

  但前者显示“被发布者删除”,后者则“因违规无法查看”,这太罕见了。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的字里行间里,“丧气话”太多了。

  

  01

  胡锡进的文章说:

  自私地讲,老胡有旱涝保收的退休金,清零对我最好。来一波疫情就别管花多大成本清零一次,我在家猫一阵,然后去安全的社会面嗨皮一阵,有啥不好的?

  然而社会不能围着老胡这种退休者的利益转,我知道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在愁工作,愁收入。一旦抗疫付出的经济成本比疫情传播对经济造成的打击还要大,情况就会变得很糟糕。

  …….

  作为既得利益者,能站在愁工作、愁收入的群体一边发声,将大疫之下如何让经济少受损失放在了重要位置。

  即便很多不喜欢胡的朋友,都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不同于胡锡进的苦口婆心,吴晓波的叩问更为直接。

  其文以“马某”的故事以及他们的过往和对话展开,进而引出“我们这是怎么了”的时代叩问。

  通过“用数据说话”、“以史为鉴”让围观者很快产生了共情。

  

  比如,在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里,中国独角兽数量分别是20家、12家和21家,连年超过美国。

  然而,到2019年,美国为58家,中国只有22家。

  到去年,美国132家,中国仅区区3家。

  另一张图,则描绘了这几年资本的撤退。

  

  他认为当下出现了一些新的时代特征:某些共识的丧失;思想市场的断层;“马某”们的心意阑珊。

  大家伙的创业创新的热情迅速消失,商业世界的“精气神”不见了。

  毫无疑问,这两篇文章的基调都是偏悲观的,某种程度上,也是缺失了短期清零的信心。

  

  02

  当既得利益者都缺失了信心,可见当下有不少人也是缺少信心的,我们能从三个维度看出来:

  第一维度,是民众抢购。

  4月24日,北京爆发新一轮疫情的伊始,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人士已经明确告诉人们:

  “目前全市生活必需品市场货源供应充足,交易正常。”

  但是,民众听了这席话,很快就跑去囤货与抢购物资,以至于一度出现不少货架空空、骑手无法配送的紧张局面。

  

  同样的事情,最近又在郑州发生了一遍。

  虽然北京和郑州的补货速度确实很快,但为什么大家失去信心了呢?

  因为有上海的前车之鉴。

  物资供应充足是可信的,但能不能及时配送到民众手中,则是未知数,因为上海,很多人失去了信心。

  

  第二维度,是马某某事件。

  因为媒体的“马某”乌龙事件,引发了全民热议和资本市场的剧烈震动。

  虽然官方很快将“马某”修正为“马某某”,但这起“来去匆匆”的事件,却将资本市场的不安全感暴露无遗。

  

  第三维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B站合作推出宣传片的“不被大风吹倒”,获得人们纷纷转发与点赞。

  这个片子,一改往日的基调,强调现实中遇到了大风,青年应该站稳站牢。

  后来,张朝阳还劝现在的小青年,不要再愣头努力了。

  

  很多经济博主也在讨论,要改行做别的博主了。

  

  这种悲观情绪,是在蔓延的。

  以上这些热点,虽然会很快过去,但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却不容低估。

  因为信心比黄金重要。

  没有信心,也就没有黄金。

  03

  那么,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信心?

  我认为,至少有二。

  1、有消费的信心。

  长期的社会静默,已经让很多的人的钱袋子,走向干涸。

  企业被迫倒闭的,还不起贷款的,就业无路的…….甚至连明星都开始哭穷。

  

  针对这些人,有些城市已经在发消费券了,也有的城市,给予了纾困政策。

  比如,让银行延期收缴房贷,给受疫情影响的打工人,及时发放现金补助。

  但不得不说,具体执行下来,效果是打折扣的。

  有人表示,拿到补助的限制重重,比如要和阳性有密接,要有文件,要等……

  鱼都要渴死了,等不起啊。

  

  2 要尽快解决主要矛盾——上海。

  不得不说,现在大家的情绪低迷,和上海在防疫中出现的种种失误是分不开的。

  有拒绝重症的、有哄抬物价的、有贪污物资的、有层层加码的……

  

  上海一社区干部向业主索要翡翠作为“抗疫物资”,气得业主怒砸奔驰

  除了民生问题外,上海因封控超过1个月,很多心理问题也逐渐浮现。

  据统计,4月以来,已有超过4成的上海居民呈现出抑郁情绪。

  具体表现为频繁地感到低落、无望。

  

  过去30天内,上海市民搜寻“心理咨询”等关键字的情形大幅增加253%,整体负面情绪达两年内高点。

  长期的居家隔离、物资的短缺、收入的损失、对病毒的恐惧,都让人们承受着莫大的压力。

  问题的解决,只能依托于实践。

  作为中国经济的发动机,上海的沉静,关系到无数的企业,无数的产业链,和无数的就业人口。

  所以,当务之急,要尽快控制住上海的疫情,戡除乱象。

  同时,尽快给受疫情影响的人们,予以有效的经济补助。

  哪怕是直接发钱呢?

  现在的大家伙,真就需要一口氧气。

  -完-

相关专题:胡锡进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9 09:1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