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大型综艺:沈腾宋丹丹最受欢迎,爱豆小演员被排挤

京港台:2022-7-11 12:14| 来源:搜狐娱乐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大型综艺:沈腾宋丹丹最受欢迎,爱豆小演员被排挤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综艺节目的嘉宾越来越多了。

  《登录圆鱼洲》6位常驻嘉宾,《花儿与少年4》7位,《萌探探探案2》8位。

  《开始推理吧》在6位常驻的基础上,飞行嘉宾还会每期加上一两位;《桃花坞2》,15位嘉宾热热闹闹过上群居生活;最夸张的当属《战至巅峰》,30位嘉宾。

  

  为什么一档节目要请这么多人?怎么请?钱够吗?选人标准是什么?搜狐娱乐对话了从业多年的艺人统筹小A、某热播综艺的导演组成员小B,了解幕后的故事。

  人多的地方就有“江湖”。综艺常驻嘉宾团里,多得是观众不知道的事。

  嘉宾鄙视链:

  年轻演员还不如被管控的偶像

  放眼如今S级以上的网综,常驻嘉宾团人数基本没有少于6个的。

  “拼盘是一开始中国发展真人秀就有的,肯定是受韩国真人秀的影响。”小B告诉搜狐娱乐。

  《奔跑吧兄弟》从第一季参考韩国跑男团配置的7人,几经改名换血,到现在《奔跑吧10》是李晨、Angelababy、郑恺、沙溢、蔡徐坤、白鹿、周深7位常驻。

  

  对于节目组来说,嘉宾多了,分分站队、组组CP,都是话题和讨论。

  《奔跑吧》十季了,还在找卧底、组CP,可见这套路屡试不爽。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仅节目组需要更多嘉宾来增加看点,其实很多明星也非常想通过综艺提升曝光。

  小B告诉搜狐娱乐:“现在影视行业这么寒冬,明星没啥戏拍当然要上综艺了。”

  艺统小A则透露,这两年的行情下,一般的小偶像很好约:“爱豆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没有太多的工作,行情不好,又受到管控,平台也不太认,当然很多人愿意自降身价去当飞行嘉宾。”

  

  (此处图文无关)

  受挫的不止偶像,还有年轻演员。

  对艺统们来说,即便偶像身份上会有限制,很多年轻的演员也还不如爱豆们。爱豆能唱能跳,自带粉丝,性格也更适合上节目。

  不过总的来说,他们都不是“理想”嘉宾。

  在艺统们的第一、第二备选名单里,最吃香的是综艺咖。

  “年纪比较长的沈腾、沙溢,自己就很有综艺效果。”小A举例道。

  

  但市场上的综艺咖就这么多,极限男人帮里的黄渤、孙红雷、岳云鹏,加上沈腾、贾玲、杨迪,基本就组成综艺圈“顶流”了。

  哪个综艺导演不想拥有一个沈腾呢?

  小B的理想配置是:沈腾、贾玲、杨迪这样出效果综艺咖,一个好的节目至少要配置在2个,有粉丝、有话题的流量,来个一两个,国民度高的,来个一两个。

  

  但现实总是残酷的。

  “顶流综艺咖们也不愿意太辛苦。像沈腾、贾玲,《王牌对王牌》和《青春环游记》都很好录,一年有这么两个常驻对他们来说就够了,怎么还会愿意去风吹日晒的户外真人秀吃苦?”小B道出了“真相”。

  请不到好的,只能退而求其次。

  “咖位主要根据综艺的级别来,S+的综艺就肯定努力找一线的,往下就越来越找小艺人。”小B说道。

  

  (此处图文无关)

  至于网传的某爱豆经纪人“综艺更喜欢男嘉宾不喜欢女嘉宾”的说法,小B予以否认。“这说的应该是比较小体量的节目,S+级的综艺大家还是很公平,想看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嘉宾在一起的。男嘉宾也好,女嘉宾也好,只要能够对节目有贡献。”

  有时候,平台还会塞人。

  节目组定好了嘉宾人数和每个人在节目里的不同担当,但平台非要推自己想推的人,导演就必须想尽办法让这个多余的人合理化。

  除了演员类型、流量类型、偶像类型,有一些节目可能还会希望找到一些教授、艺术家。

  在艺统们眼里,他们也是“来之不易”的名人嘉宾。但这些“不红”的嘉宾们,很容易被明星嘉宾们冷落。

  人情江湖:

  区别对待是常态

  这就不得不提到综艺常驻嘉宾增多后出现的新现象:嘉宾抱团。

  作为艺统,小A最担心的就是节目录制前嘉宾们互相“通气”。

  虽然节目组都是偷偷定人,但架不住明星们彼此social。

  “某些艺人是认识的,私下沟通了‘今天见了什么节目’。如果某几位关系好,或者有共同讨厌的人,还会去找到导演组提出‘我们都不想要xxx’。”小A透露。

  有些“求工作”的明星可能也没想到,自己不是输在了履历、流量、话题度,而是败给了熟人社会。

  

  (此处图文无关)

  除此之外,关系好的嘉宾们可能还会提前讨论录制节目的相关事宜,以至于真正录制见面时毫无惊喜反应。

  小A告诉搜狐娱乐,真人秀进组前工作人员不希望嘉宾们互相知道彼此是谁。“怕了解过多会影响化学反应。可以是熟人,但不希望他们提前对接过这件事,就不真实了。”

  有时候嘉宾太熟会不够真实,但更多时候也会过于“真实”。

  “有些艺人嘉宾对火一点的人特别积极,特别‘贴’,对不知道的、没听说过的就不理,不把人家放在眼里。”小A有时候会觉得特别不公平,因为恰恰是这类现实的嘉宾,很可能会得到观众青睐。

  “有观众居然会觉得这类型中的某位嘉宾很有反差。”小A说,本来像这样的嘉宾节目组是不会再找的,但如果真的出现节目效果特别好的,也还是会继续去邀约。

  几年的工作下来,小A已经渐渐习惯了“工作人员和观众视角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前阵子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宋丹丹,是他工作以来接触过最喜欢的嘉宾之一。

  在小A的描述中,宋丹丹虽然是公认的前辈大咖,但她从来不会因为自己身份地位高就看不起工作人员,甚至很多时候亲力亲为,就是不想麻烦节目组。她还会给节目组的大家送礼物,成天操心大家“吃没吃喝没喝”,把“别折腾你们了”挂在嘴边。

  

  遇到有人味儿的嘉宾,还会和艺统们处成朋友,甚至有时候损上两句,明星都不会生气。

  但不尊重人的明星嘉宾也多得是。

  “把艺统当作自己的工作人员想说就说想骂就骂的”、“觉得艺统本来就是服务自己的”,据小A说,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

  连锁反应:

  被嘉宾团压垮的节目组

  人一多,要沟通的事项也多了,不可预知的麻烦也更多。

  这份麻烦,贯穿节目全流程。

  前期合同里需要艺人配合的事项、甲乙方权益、宣发相关等等,都需要一遍遍沟通确认。统一的固定合同模板,改到最后就成了好几份完全不同的定制合同。

  “前期可能没有特别大的事儿,但是繁琐的小事儿会很多。”小A总结道。

  录制过程中,很多嘉宾也会对节目组提出“个性化”要求,比如想要展现自己的什么技能,不满意pd对自己的某些设计。

  

  (此处图文无关)

  据小A说,艺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十分“堪忧”。

  “我遇到过的一位嘉宾,自己带来的箱子都不愿意收拾,就交给节目组的工作人员来收拾。”小A对此已经表示完全理解:“因为很多艺人可能没有时间精力或者能力来解决生活问题。”

  其实,大多数艺人都是不介意工作人员替自己收拾贴身物品的。他们在镜头后,并不介意所谓的“隐私”。

  等到节目播出后,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平台主导的节目一般不用给艺人审片,因此“嘉宾可以操控全局可以随意改内容”这种现象,在小A经历过的大小综艺里,都是不存在的。

  

  (此处图文无关)

  只不过,嘉宾看到节目播出了“不利于”自己形象的内容,还是会找上门来。

  “会反馈意见。”小A坦言,如今的综艺节目已经不会出现为了博流量“颠倒是非”,恶意剪辑。至少在他参与的节目里没有。

  “他们可能会有的意见是,不要再把我和xxx剪到一起,不要剪太多有某种特定导向的。”

  以上都是有先例、有应对措施的,现在录制综艺节目,还要接受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冲击。

  

  一方面,疫情反复,根据嘉宾及工作人员情况定制的防疫攻略必须确保人手一份。政策突然变化,嘉宾需要隔离,也很可能耽误录制进度。

  另一方面,娱乐圈税务地震之后,节目组做嘉宾背调时,还要了解他们身后有多少家合作公司、公司经营状况和税务情况,生怕踩雷。

  毕竟,近10位嘉宾在一起录制,一旦其中一个人出事,其他嘉宾的镜头也多多少少要受牵连,后期会承担极大的剪辑压力。

  求效果背后,节目组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但即使苦不堪言,综艺节目也要坚持组嘉宾团。

  “我只能说综艺里‘角色’越来越多是趋势。”小B感慨道:“因为现在综艺不愿意再止步于搞笑了,想要有各种方面的呈现,剧情方面的,社会话题层面的,哪怕单纯撕逼。”

相关专题:宋丹丹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娱乐八卦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1 11:0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