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台墙角没用?中媒吐槽多数中国芯片厂一事无成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媒认为,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挤泡沫窘境,产业将迎来资本寒冬。(图取自微博)
中国长年在台猛挖半导体人才,希望打造无坚不摧的中国“芯”,却遭亲王岐山财经媒体吐槽,以专题分析直言中国半导体产业正面临泡沫风险,过去多年拿了国家及市场很多钱,如今,有些企业市值腰斩,龙头企业中芯国际今年以来股价重挫18%。业内人士坦承,半导体下游厂商3月到6月全在砍单,而大部分中国半导体企业实力弱、人才短缺,只会挖来挖去,最终一事无成。
中媒财新网今日以“半导体挤泡沫”为题,解析中国半导体面临处境,文章称,中国科创板吸纳了中国多数新上市半导体公司,今年光环失色,行业迎来洗牌,以致2022年以来,科创50指数累计下跌超20%,A股半导体板块跌幅超过13%。
其中,晶圆制造龙头中芯国际股价下跌18.27%,封装测试龙头长电科技跌幅15.22%,设计龙头汇顶科技重摔达33.32%。
文章直言,资本市场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大部分中国半导体企业技术实力弱、产品竞争力不足、人才规模偏小,产业面临挤泡沫、回归基本的道路。
尤其,随著美光科技对半导体景气走疲开了第一枪,手机、笔电、家电等消费电子都在下行,手机更是如此。一名近期调研了华南部分终端厂商的半导体行业分析师也证实,今年3月到6月全在砍单,甚至有厂商完全不下单。这导致市场下调企业市值,部分IC设计市值降幅普遍在20%至30%,有些甚至腰斩。
文章引述业内人士直言,在半导体投资热潮中,不少不该拿到钱的项目得到了大量融资,四处挖人,但中国半导体行业却是人才短缺状态,半导体行业没那麽多人才,挖来挖去、心思浮动,很多公司最终一事无成。
文章吐槽,过去几年,中国国产替代一直是投资主线,现在市场不再盲从“国产替代”,回归理性,演变成“替代国产”,中国半导体公司现在需要考虑如何熬过“资本寒冬”。一名产业投资人预言,过去几年涌现的初创公司中,只有1%能够存活。
文章建议,部分存储芯片、AI芯片,相对成熟的显示芯片、功率芯片因终端市场需求大、技术受限相对少,且不过多依赖外部生态,是中国发展的首选赛道。CPU属于长跑的状态,对先进製程、供应链的依赖都有很高要求。GPU在国际上处于上升态势,但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需要独立考察,目前只有两到三家小规模商用,使用的是7奈米製程,软体生态依赖辉达,未来仍需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