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日本再武装已成定局 起始第一步:一千海里防卫圈

京港台:2022-7-20 04:58| 来源:上报 | 评论( 28 )  | 我来说几句


日本再武装已成定局 起始第一步:一千海里防卫圈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关注中日关系,最新动态追踪!

  

  日本(专题)防卫省海上自卫队的射击训练。(图片摘自日本海上自卫队脸书)

  安倍遇刺与中国小粉红的庆贺奚落,使得日本右翼声势大涨,自民党与修宪派大胜,即使未来修宪过程与公投结果仍有变数,但日本再武装已成定局,提高国防预算到GDP2%,在可见的未来,日本应能达成一千海浬(1800公里)防卫圈的传统目标。有人忧心二战时期那种军国主义复甦,但笔者认为,日本现今已无二战前那种侵略佔地,以证明自己“大国崛起”的氛围。日本较可能达成的军事增长目标,是回到冷战时代“围堵政策”的目标,在日美同盟下,完成西太平洋封锁中国东出太平洋的战略结构。

  “威望政策”才是合理的现实目标

  俄乌开战后,国际战略局势陡变。许多人怀念起季辛吉所提倡的“低盪”(Détente)或现实主义,抨击“北约东扩”为造成俄乌战争原因,更对北约之手伸进东亚深恶痛绝。事实上,国际政治中传统的“现实主义”,是以军事力量为核心的,其代表人物为20世纪中叶的摩根索(Hans Joachim Morgenthau),他的《国际政治学》至今仍是现实主义的经典著作。在摩根索的理论中,国际政治是个无政府状态的丛林,其根本运作法则脱离不了人性弱点。而国际政治的核心是“权力”,权力的目标是“控制或支配人”,而其达成目标的主要工具是“武力”,且权力关係的计算与运用,不可与道德混为一谈。武力不一定要随时强加于人的身上,但至少要能保卫自身安全与利益。所以他认为美国的孤立主义昧于现实,欧洲的帝国殖民又太超过,比较合理的现实目标是“威望政策”(Prestige),所谓“砲舰外交”、武力展示、或“政治性武力使用”,都是威望政策的产物,用以达成政策目标或保护国家利益,至少要吓到敌人或想反叛抗拒的人不敢乱动。

  

  美日海军在西太平洋的联合演训。(图片摘自日本海上自卫队脸书)

  换句话说,季辛吉之类的外交派大师所倡议的“以谈判代替对抗”,只是一种变种的现实主义。和摩根索同一年代的肯楠(George Frost Kennan),被称为“冷战之父”,或“围堵政策”(containment)的创建者,才是铁打的传统现实主义实践者。传统以武力为基础,以权力为思考核心的现实主义,在后冷战时代声量不高,但实际政策影响力不输以往。美军与北约所有大战略架构的思考与运作,仍旧不脱摩根索与肯楠当年的架构。当美中关係剧变,传统现实主义与冷战围堵架构又重新拉出来放上檯面,从欧巴马时代“亚太再平衡”,到川普之后的“印太战略”,其实就是“围堵政策”的子孙。我们现在常讲的“第一岛链”、“第二岛链”,即是围堵政策使用的概念,而其背后的思维根源便是军事战略。

  以美国空军基地为圆心画出一千公里

  在围堵政策时代,美国要对付的是苏俄与中国的大陆战略同盟。而美国是个“空权帝国”,其思考方式是以美国空军基地为圆心,用圆规在周围画出一个一千公里的控制圈,而且其战机设计的作战半径,也至少要达到一千公里水准。所以第四代的低档战机F-16,作战半径900公里;F-15高档空优战机,作战半径近2000公里。第五代的F-35,作战半径在1千公里上下;F-22则耗油太大,航程较短,仅达850公里,依赖其电战设备与导弹,勉强达到一千公里的作战范围。

  所以,在1950年代美军设计围堵中俄的防卫圈时,便以一连串空军基地为核心,构成一串珍珠般的锁鍊,围堵中俄进出太平洋。从日本北边的三泽、中部的横田,南部的岩国,再到琉球的嘉手纳与那霸,掩护直抵巴士海峡与台湾(专题)的空域及海域。南边则以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和苏比克湾海军基地为核心,北控巴士海峡,西控南海东半部,与越南金兰湾的海空军基地互为犄角,钳制南海海空区域。(如图)

  

  但人算不如天算,1975年越南沦陷,金兰湾没了。1991年6月,平纳土波火山爆发,把克拉克与苏比克盖上一层厚厚的火山灰,而且国际形势不再需要围堵中国,大型基地维持费用又过高,美军便撤撤离两大基地。但自中国崛起,亚太想要再平衡,美军就一直想再重返克拉克与苏比克,因为这是控制南海与巴士海峡的关键位置。这也是中美都大力拉拢小马可仕的主要原因。

  在美军战力出现退缩,与围堵圈出现破口,美国军力不若以往的状况下,西太平洋的第一岛链防务该怎么填补?当然就只能寄望满口袋现金的日本多出点力了。雷根时代,便曾向日本提出过“一千海浬防卫圈”的构想,希望日本能为自身安全多出点力。但当时日本忙著跟中国作生意,根本没有兴趣干这种花大钱又不讨好的事,完全没理雷根。直到习大大的“中国梦”,除了经济更重视武力组建,海军舰艇如同下饺子一样下水,才引起日本警觉,认知到自身必须组建足够的海空军力来保卫至少一千海浬的生命线。“日本再武装”及提高军事预算到GDP的2%,才成为多数党派的共识。

  习近平(专题)堪比威廉二世

  这个历程很像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国与德国。如果德国乖乖卖他的精工产品到英国,或者发展为陆上强权,与海权英国一搭一唱,不但足以控制住法国及大多数欧洲国家,甚至根本不会发生世界大战。但蠢到爆的威廉二世,满脑子“恢复德意志民族荣光”,硬要以有限预算抢建海军无畏舰,与英国一较长短。引发英国安全恐慌,于是在不到十年内,英法世代仇敌转为同盟,围堵德国,一路军备竞赛直至战争,结果砸了大钱的德国海军只出海打过一次日德兰海战,其馀时间龟缩港内。而预算、人力被分散拨用的陆军,又没办法壮大到一战消灭法国,结果两头落空。如果中国乖乖做他的代工,搞他的陆军,与美、日海权唱双簧,也许俄罗斯现在仍旧乖得跟猫一样,美中也不至于发展为全面对抗。但习大大跟威廉二世一样的蠢,一切恶化发展也怪不得别人。

  换言之,当日本走向再武装,其首要目标应是回到实践当年“一千海浬防卫圈”的目标,协助美军控制台湾北边的宫古海峡,与南边的巴士海峡。而美军也需要重返克拉克与苏比克,才可能完成对中国的西太平洋围堵锁鍊。一切的外交竞合,政治动作,军事演习,其实都在为这个军事战略考量为核心的大战略架构服务。那是彻头彻尾的传统现实主义,是摩根索与肯楠思想的21世纪重现。日本不是因为道德或情感要与美国合作,而是基于自身安全考量与国际政治现实情势,不得不对如此仇日的中国小粉红,及无限纵容小粉红的中共高层敌意作出反应,加入美军为首的围堵系统。

  这一连串发展对台湾安全是有利的。重点不是有几个国家承认台湾?或台海战争时会不会有人来帮我们打仗?不是政治外交考量,也不是季辛吉那种拉中打俄的过时外交操作与伪现实主义,俄罗斯已经没那么重要了,要对付的主要麻烦制造者是中国。美国与日本都回到了传统现实主义那种以武力与军事战略需要为核心的思考方式,台湾则是这条围堵锁鍊上不可或缺的节点。所以,台湾根本没有两面讨好或绝对中立的空间,只能在不投降被中共炸,或统一后被美军炸,两者中间选一边站。当日本走向再武装,延伸其防卫圈,台湾其实已经没有选项,只能加入这个西太平洋的“新北约”。这种以军事战略为核心的传统现实主义,简单粗暴却有效,要制止战争爆发,就需要某种程度的军备竞赛与武力展示,实行“威望政策”,达成“恐怖平衡”,等各方都受不了了,或某一方先倒下了,才会坐下来谈,寻求更符合成本效益的国际政治安排。

  我们正活在一个极危险的年代,生在一个很危险的地方,却相对于过去四十年,处在一个相对更安全的现实主意大利际情势之中。日本若能达成一千海浬防卫圈的目标,不见得会在台湾海峡帮台湾打击来犯共军,但起码能顾好台湾东部后门,让国际支援顺利进入。台湾正承受著高度的风险,却也碰上了难得的机遇,怎么把握?就看我们自己的决定。

相关专题:日本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3 11:3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