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多国新增猴痘病例 专家称猴痘病毒已多次变异

京港台:2022-7-25 12:01| 来源:南方都市报 | 我来说几句


多国新增猴痘病例 专家称猴痘病毒已多次变异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3日宣布,目前在75个国家和地区传播的猴痘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卫组织当前可以发布的最高级别公共卫生警报。

  印度(专题)、智利、澳大利亚近日猴痘病例持续增加,泰国21日发现首例猴痘病例。澳大利亚传染病学家认为,引发这次大规模感染的猴痘病毒与此前在非洲流行的猴痘病毒相比,已经发生多次变异。

  谭德塞:需要考虑五个因素

  谭德塞于21日第二次召集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开会讨论多国猴痘疫情,但委员会当时未能就该疫情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达成共识。但在23日的记者会上,谭德塞仍决定宣布将猴痘疫情警报提高至这一最高级别。

  谭德塞表示,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在决定疫情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需要考虑五个因素。

  首先,各国提供的信息显示,猴痘病毒已迅速蔓延到许多以前从没出现过病例的国家;其次,《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项标准,猴痘疫情都已满足;第三,紧急委员会虽未达成共识,但确定为总干事的决定提供支撑;第四,有关猴痘的科学原则、证据和其他相关信息目前还不充分,尚存许多未知数;第五,猴痘对人类健康造成风险,可能形成国际传播,对国际交通也有潜在干扰。

  谭德塞同时补充说,虽然他宣布猴痘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就目前而言,这是一场集中在男男性行为者,特别是有多个性伙伴的男性中暴发的疫情”。因此,可以通过在正确的群体中采取正确策略来阻止疫情。

  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曾于6月首次就猴痘疫情举行会议,之后向谭德塞建议暂不将该疫情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据世卫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已有75个国家和地区向该组织报告超过1.6万例病例,其中5例死亡。世卫组织当前对疫情的评估是,仅在欧洲地区属于高风险,此外在全球及其他所有地区的风险属中等。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由猴痘病毒感染引发。过去数周内,多个欧美国家报告了多起猴痘病毒集群病例,其中多数病例为有男男性行为者。世卫组织说,猴痘病例常多发于西非和中非地区,而目前多个国家报告的确诊和疑似病例却没有任何猴痘流行地区旅行史,这种情况并不正常。

  专家:多次变异带来影响未知

  印度首都新德里24日报告1例猴痘确诊病例,这也是印度报告的第4例猴痘病例。一名31岁男子21日出现发烧和皮肤病变等症状,到当地医院接受治疗,印度国家病毒学研究所在检测后确认他感染了猴痘病毒。该患者并无外国旅行史,但他最近在北部喜马偕尔邦参加过一个单身派对。

  印度南部喀拉拉邦14日报告该国首例猴痘确诊病例,患者12日由阿联酋抵达喀拉拉邦。此后该邦又报告了两例猴痘病例,两人均有阿联酋旅行史。印度中央政府已要求各地确保在所有入境点开展猴痘病毒检测。

  智利卫生部长贝戈尼娅·亚尔萨23日表示,该国累计报告39例猴痘确诊病例。她说,智利有能力检测、追踪和隔离猴痘相关病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智利已于6月25日颁布猴痘疫情警报,有效期持续至9月30日。

  泰国公共卫生部21日说,泰国发现首名猴痘患者。这名27岁尼日利亚男子不久前从尼日利亚入境泰国普吉岛,因出现发烧、咳嗽和红疹等症状,到当地医院接受治疗,其猴痘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泰国公共卫生部已将猴痘归为密切监测的传染病,并做好应对准备。

  澳大利亚联邦卫生部19日的数据显示,该国已确诊41例猴痘病例。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传染病学家雷娜·麦金太尔近日表示,猴痘病毒属于正痘病毒属,通常很稳定、不容易变异,但引发这次大规模感染的猴痘病毒与此前在非洲流行的猴痘病毒相比,已经发生了多次变异。这些变异是否会给病毒的传播方式带来影响尚不可知。

  天花病毒也属于正痘病毒属。麦金太尔指出,由于全球范围内,接种天花疫苗所带来的免疫保护都在减弱,而且猴痘已经蔓延到很多国家和地区,疫情可能会继续蔓延,应当在全球范围内加强监测,特别是监测发热和皮疹的聚集性病例以及水痘、手足口、单纯疱疹或其他有皮疹症状的疾病,以防误诊。

  聚焦

  世卫组织建议: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 加快疫苗使用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病毒正在许多以前没有报告猴痘病例的国家传播,其中世卫组织所划分的欧洲地区和美洲地区国家报告的病例数最多,且病例大多为男男性行为者,但也包括少数与病例没有已知流行病学联系的儿童。此外,在以往病例多发的西非和中非地区,病例数也在显著增加,其中妇女和儿童居多。

  英国5月初首先报告确诊病例

  今年5月初,英国首先报告出现猴痘确诊病例,随后更多欧美国家相继报告猴痘病例,疫情在全球多地快速蔓延。猴痘先前主要在西非和中非地区流行。世卫组织专家当月表示,在多个“非流行国家”出现与疾病流行地区没有直接旅行联系的猴痘病例,属“非典型”状况。

  6月底,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召开会议,评估在全球多地暴发的猴痘疫情。当时已报告病例的国家和地区为47个,病例数约为3040例。委员会最终达成共识,猴痘疫情暂未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7月21日,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再次开会讨论猴痘疫情。此时已有75个国家和地区向世卫组织报告了超过1.6万例病例,包括5例死亡病例。虽然委员会最终未达成共识,但谭德塞在23日的记者会上仍决定宣布猴痘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谭德塞强调,委员会只负责向总干事提供建议和参考,最终决定权在总干事。

  一些病例发病情况与以往不同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猴痘病毒主要在西非和中非地区流行。1970年,刚果(金)发现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此后,全球报告的多数病例分布在刚果(金)、刚果(布)、中非共和国、尼日利亚、喀麦隆等非洲国家。

  猴痘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由动物传染给人,虽不易发生人际传播,但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也可能感染。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等,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会出现严重疾病甚至死亡。

  不过世卫组织指出,在此次疫情中,一些病例的发病情况与以往不同,其皮疹病变局限于生殖器、会阴、肛周或口周区域,通常不会进一步扩散,且之后出现与病变相关的淋巴结病、发热、疼痛等症状。

  世卫组织目前将疫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分为四类,包括尚未报告或超过21天未报告病例的国家和地区;最近有猴痘病例输入且发生人传人的国家和地区;猴痘病毒在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具有诊断、疫苗和治疗药物制造能力的国家和地区。

  世卫组织分别为四类国家和地区给出一系列具体疫情防控建议,包括建议实施协调应对措施以阻止疫情传播,让受影响的社区参与防控,强化监测和公共卫生措施,加强医院和诊所的临床管理以及感染预防和控制,加快对疫苗、治疗方法和其他工具的使用研究等。

  关注

  国家卫健委出台《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

  7月1日,中国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整合修订形成了《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指南指出,出入境人员和涉疫地区人员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在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区,尽量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包括患病或死亡的动物)发生接触,不直接接触动物的血和肉,必须彻底煮熟后才能食用。处理染病动物或感染组织以及在屠宰过程中,应佩戴手套及其他适当的防护用品。

  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什么是猴痘病毒?传播途径有哪些?一起了解。

  猴痘病毒(MPXV)归类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对人类致病的4种正痘病毒属之一,另外3种是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猴痘病毒分为西非分支和刚果盆地分支两个分支。本次非流行国家部分病例病毒测序结果为西非分支。

  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动物(包括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猴痘病毒耐干燥和低温,在土壤、痂皮和衣被上可生存数月。对热敏感,加热至56℃30分钟或60℃10分钟可灭活。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可使之灭活,对次氯酸钠、氯二甲酚、戊二醛、甲醛和多聚甲醛等敏感。

  1、猴痘的传染源是什么?

  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

  2、猴痘传播途径是什么?

  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

  3、人群对这种病毒易感吗?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4、猴痘临床表现有哪些?

  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

  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5、猴痘可治疗吗?

  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皮肤、口腔、眼及鼻等部位清洁及湿润,避免搔抓皮疹部位皮肤,以免继发感染。皮疹部位疼痛严重时可予镇痛药物。

  并发症治疗。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结果加以调整。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出现角膜病变时,可应用滴眼液,辅以维生素A等治疗。出现脑炎时给予镇静、脱水降颅压、保护气道等治疗。

相关专题:病毒,新冠肺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4 14:5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