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巴西多地发生打猴杀猴事件 世卫:猴痘与猴子无关

京港台:2022-8-11 20:03|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评论( 3 )  | 我来说几句


巴西多地发生打猴杀猴事件 世卫:猴痘与猴子无关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报道称,世界卫生组织9日强调,当前猴痘疫情与猴子没有关联,应停止伤害甚至杀死猴子的行为。

  据巴西媒体报道,巴西多地伤猴事件激增。圣保罗州普雷图河畔一个自然保护区在不到一周时间内有10只猴子遭故意伤害或毒杀。动物救援人员怀疑这一情况与当地确诊3例猴痘病例有关。

  世卫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在日内瓦针对在巴西发生的打猴、杀猴事件说,巴西猴痘病例增加与猴子没有关联,“我们目前看到的(猴痘)传播发生在人与人之间”。

  哈里斯称,尽管猴痘病毒可以由动物传给人类,但最近在全球多地发生的猴痘疫情经由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遏制猴痘疫情的最佳途径是治疗和帮助猴痘患者,同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毒扩散,“绝不是去攻击任何动物”。

  中新社8月10日报道称, 巴西卫生部当地时间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巴西猴痘确诊病例数已升至2415例。其中,圣保罗州占全国病例总数七成。

  8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超过31800例猴痘病例

  中新网8月10日报道称,据加公共卫生署数据,截至10日午间,加各地累计已报告猴痘病例1008例。

  据央视新闻,根据西班牙卫生部当地时间8月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西班牙已经报告了5162例猴痘确诊病例,比上周新增了585例病例。西班牙已有17个大区报告猴痘确诊病例,其中马德里和加泰罗尼亚大区报告病例数最多。另外,据意大利卫生部当地时间8月9日发布的周报显示,意大利猴痘确诊病例增至599例,其中590例为男性,9例为女性。

  据海外网报道称,综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截至8月9日,美国猴痘确诊病例高达9492例,其中8日一天新增1424例确诊病例,创下今年猴痘疫情在美国本土暴发以来的新高。

  截止8月9日,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美国为猴痘确诊人数最多的国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87个国家/地区报告了超过31800例猴痘病例。美国占全球确诊感染的近30%。

  世界卫生组织7月23日宣布猴痘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世卫组织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定义为“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对其他国家构成公共卫生风险”和“可能需要协调的国际应对措施”的“非常事件”。

  截至目前,世卫组织一共宣布了七次PHEIC,分别为2009年H1N1流感疫情;2014年脊髓灰质炎疫情;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2015~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2018~2019年刚果埃博拉疫情;2020年新冠疫情;以及上个月刚宣布的猴痘疫情。

  CNBC评论称,这次猴痘全球疫情“非同寻常”,因为这次疫情是猴痘首次在北美和欧洲的广泛传播,而这些地区在以前通常来说是找不到这种病毒的。从历史上看,猴痘在西非和中非的偏远地区以低水平传播,啮齿动物和其他动物携带病毒。过去,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相对罕见,病毒通常从动物传播到人类。

  猴痘病毒是怎么来的?该如何预防?

  新华社报道称,科学家1958年在一组用于研究的猴子体内首次发现这种病毒,当时这些猴子出现“痘状”传染病,猴痘病毒因此得名。

  世卫组织说,多种动物会感染猴痘病毒,比如松鼠、袋鼠、睡鼠以及多个种类的猴子等。猴痘病毒的天然宿主尚未确定,啮齿动物可能性最大。

  7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指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为规范猴痘流行病学调查、接触者判定和管理、实验室检测等工作,此次《指南》在原卫生部《猴痘流行病学调查原则(试行)》等三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整合修订形成。

  根据指南,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于1958年在绿猴中被发现,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一名疑似天花患者的标本中首次分离到猴痘病毒,为首例确诊的人类猴痘病例。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莎、淋巴结肿大。其既往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病死率为1%~10%,通过接种疫苗可获得有效保护。

  关于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指南》显示,猴痘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亦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相关专题:巴西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2 16:5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