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成长危机 中国党政军单位合推积极生育措施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央社台北16日电)中国国家卫健委等党政军17个单位日前联合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全面完善和落实支持「积极生育」措施,内含20个项目,旨在「积极营造婚育友好社会氛围」,以促进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中国人口成长率近年随着夫妇生育意愿低落而大减,即使全面开放生育三孩也难挽救。中国各界预期,「十四五」(2021至2025年)时期人口将出现负成长;而联合国更预测,中国将于2023年向印度(专题)拱手让出人口第一大国的地位。
这项题为「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是在7月25日印发,并于今天在中国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布。联名发布的单位多达17个,其中包括国家卫健委、发改委、中共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等,横跨党政军及相关组织。
这项意见要求,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完善和落实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积极营造「婚育友好社会氛围」,加快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措施多达7大领域共20个项目,其中7大领域为: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完善生育休假和待遇保障机制、强化住房税收等支持措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及加强宣传引导和服务管理。
20个项目中的具体措施,较重要者包括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倾斜,在缴存城市无自有住房且租赁住房的多子女家庭,可按照实际房租支出提取住房公积金;多管道增加长租房供应,推进租购权利均等;多管道增加长租房供应,推进租购权利均等。
具体措施还包括,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鼓励採取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等工作方式;持续开展就业性别歧视约谈工作,依法查处侵权行为;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依规落实对孕产期、哺乳期女职工关于工作时间、工资待遇、劳动强度等方面的特殊劳动保护。
意见最后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人口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地要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并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妥善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