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最后一位女酋长”告别了她的驯鹿和山林

京港台:2022-8-24 08:36| 来源:澎湃新闻 | 我来说几句


“中国最后一位女酋长”告别了她的驯鹿和山林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8月22日,“中国最后一位女酋长”玛丽亚·索的家人发布讣告称,因年岁已高,各项身体机能逐渐衰竭,玛丽亚·索于2022年8月20日2点27分在她钟爱的驯鹿身边去世,享年101岁。

  玛丽亚·索出生于1921年,来自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部落。该部落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被人们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玛利亚·索是家族的核心,不仅因为她的年长,也来自于她以往的善于打猎和管理部落的经历。她还是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原型,面对鄂温克民族驯鹿和狩猎文化的逐渐消亡,老人曾向林外的人们悲怆倾诉:“一想到鄂温克人, 没有猎枪, 没有放驯鹿的地方, 我就想哭, 做梦都在哭!”“我只想回到驯鹿身边”……

  

  “中国最后一位女酋长”玛丽亚·索于2022年8月20日2点27分在她钟爱的驯鹿身边去世,享年101岁。 视觉中国 图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鲁古雅河畔,北纬52度,环北极地区泰加林带的最南端。在鄂温克的语言里,敖鲁古雅是“杨树林茂盛的地方”。

  400多年前,玛利亚·索所在的使鹿部落沿着泰加林林际线从更加寒冷的西伯利亚列拿河上游来到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的交汇处,摸索出了一套养护驯鹿的方法,从此,他们的一生都离不开驯鹿、猎枪和原始森林。

  玛利亚·索的父亲,是奇乾部落的酋长,属于鄂温克的著名家族索罗共氏。她大哥昆德伊万担任过额尔古纳左旗副旗长。在父亲的熏陶下,玛利亚·索从小练就了打猎的好本领,许多男人都不是她的对手。结婚后,她更成为了丈夫拉吉米的好帮手,丈夫打中的猎物,都是由她带着驯鹿运回家中。

  拉吉米不幸离世后,玛利亚·索开始承担起家族的重担,由于她擅于寻找驯鹿和管理猎民点,不久便成为部族的核心,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

  

  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鄂温克族敖鲁古雅猎民乡,鄂温克猎人饲养的驯鹿。 视觉中国 图

  驯鹿是使鹿部落的宝贝,使鹿人狩猎离不开驯鹿。冬天雪深的时候,人们骑着驯鹿去打灰鼠,在他们眼里“人会懒得干活,但驯鹿不会偷懒”。因此,使鹿人过去从来不杀驯鹿,也不吃,看到在外头病死了的驯鹿,就用架子把尸体搁到高处,防止腐烂或被别的野兽啃食,这叫做“风葬”。

  而那时候的大兴安岭,猎物也很多,使鹿部落不管男女,都能使枪。“我们就是这样打猎,放驯鹿,过了一年又一年。过去,打猎、放驯鹿的地方挺大的,方圆上千里……一直到黑龙江省呼玛县境内。不管多远的路,我们都牵着驯鹿走。过去,到处都有犴、鹿、灰鼠子,现在不一样了,到处都有人,到处都有偷猎的人。”玛利亚·索在《敖鲁古雅·敖鲁古雅》中自述道。

  

  1989年6月11日,内蒙古根河市内大兴安岭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乡,鄂温克猎民老人带着小孩骑着驯鹿出行。 视觉中国 图

  2007年,导演顾桃因为偶然翻起父亲曾经拍摄的关于大兴安岭与鄂温克族人的照片,而萌生了纪录鄂温克族人的念头,便一个人带着机器去了大兴安岭,制作了纪录片《敖鲁古雅·敖鲁古雅》。这是一部讲述居住在大兴安岭的使鹿鄂温克部落的故事,镜头中的玛利亚·索虽然已经是耄耋之年,垂垂老矣,但她仍惦记着大兴安岭的山川、森林、河流,惦记着驯鹿的未来和鄂温克族人的命运。

  她说,根河、莫尔道嘎、金河、阿龙山、满归,这些古老的地名都是鄂温克族人取的;那些年大兴安岭的公路、铁路都是鄂温克族人带路修的;鄂温克族的猎手是大兴安岭最早的护林员,哪里的雷劈了,哪里林子着火了,第一时间就领着人在林子打火……然而后来,林子里的树开始被放倒、砍光;偷猎的人来了,用套子把林子圈起来,用毒药药死野鹿和犴;鄂温克族人的枪被收走了,放驯鹿群的地方没有了,驯鹿没有吃的……

  “我一个人的时候很寂寞,觉得被别人忘了,来人了虽然很高兴,可他们老一个劲儿地拍照,弄得我都不知道该做啥了。你们从这么远的地方来看我,说明我这个孤老太太还有人关心。 现在最要紧的,就是给驯鹿划出个地方来。”

  

  2012年06月22日,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鄂温克族敖鲁古雅猎民乡,玛丽娅·索在烙饼。 视觉中国 图

  随着现代文明的加速推进,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人口数量及其生存的文化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很多人走出了大山,搬入300公里外根河市的新居,也不再从事狩猎。

  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当地人在申请建立“驯鹿自然保护区”,鄂温克人认为,民族文化结合国家制度的保护方式将是最有效的。2008年,敖乡5个(现已发展到8个)放养驯鹿部落正式以“敖鲁古雅使鹿部落”名义加入了国际驯鹿养殖者协会,在驯鹿项目规划、养殖技术、对外宣传等方面与其他成员国家(组织)实现资源共享。

  截至2021年,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共有鄂温克族316人,使鹿部落211人,饲养驯鹿1200余头。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也成为人们了解使鹿鄂温克人的一扇窗口,通过驯鹿文化博物馆介绍当地独具魅力的“使鹿文化”与“狩猎文化”,部分居住于此的鄂温克人发展起民族旅游,以另一种形式传播和延续民族文化。

  

  2013年4月,内蒙古大兴安岭。玛利亚·索在自己的撮罗子旁。 视觉中国 图

  “我们跟大自然非常亲近,过着自己的生活,我们并不需要太多的钱,大自然里什么都有。”或许一切无法回到从前,但玛利亚·索没有选择背离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她守护着山林,守护着心爱的驯鹿,她的一生成为了敖鲁古雅的传说。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5 11: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