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领导、专家脚踩"地毯"走玉米地?不要好心给人挖坑

京港台:2022-9-2 09:12| 来源:潇湘晨报 | 评论( 3 )  | 我来说几句


领导、专家脚踩"地毯"走玉米地?不要好心给人挖坑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这年头,专家负面消息不少,往往由口而出。一句流行语叫“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了”。

  近日在贵阳,一张图也给专家们惹来不少骂声。在一次玉米田间开放交流活动上,专家和领导们正观摩玉米,乍看起来没什么不妥。

  

  问题出在脚下“地毯”上。“地毯”看起来很粗,但此处却格外显眼。

  贵州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旱粮研究所(贵阳综合试验站)会务组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解释道,“田间铺设的并非地毯,而是简单便宜、用混碎布加工而成的土工布。”

  “由于8月26日晚间刚下过雨,早上参观的时候,考虑到试验田基地是一个坡地,下雨后地面非常滑,只要有一个人摔倒,就可能导致一片人摔倒。出于安全考虑,会务组负责铺设了这种土工布。”

  这一看似贴心的举动,却在不经意间把专家领导架在了舆论的火上烤。

  01

  专家脚不沾地引争议

  引起争议的画面,出自一次寻常的田间交流活动。据报道,8月26日-28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西南及南方区2022年玉米田间开放交流活动”在贵阳召开。

  参与人员有玉米体系首席科学家、有关岗位专家及团队成员、综合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科企合作种业技术负责人,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科技厅的相关领导及各育种单位科技人员。

  主编查询到,2007年,农业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玉米是其一。体系除了一个研发中心,还在主产区建立了若干个国家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作为主办方,往年在各地开展不少类似的田间观摩活动。比如2020年在内蒙古蒙西综合试验站召开西北区玉米竞争力提升行动现场观摩会。

  

  2020年在河南漯河市召开黄淮海区玉米田间开放交流活动。

  

  往年的活动照片,并没有“地毯”。而贵阳铺的地毯,有人误以为是专家摆架子,其实舆论的炮火打歪了。

  因为活动现场,专家一般情况下不会参与布置,往往去了才知道。即使是排场,专家去到现场认为不必要,但流程还是要继续推进。如果此时要求撤掉地毯再走,反倒显得不领情,辜负了承办方一番好意。

  

  02

  看着贴心,可能是坑

  虽然是为防滑,玉米地铺“地毯”的主意,仍然不妥。

  一个看似贴心的举动,也能点燃民众情绪。“下雨了农民会不下地吗?会因为地滑踩地毯吗?”

  

  这种情况下,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即可。大费周章铺张“地毯”,并不必要,也有形式主义之嫌。

  2019年,贵州黎平县九潮镇发生水灾。副镇长视察受灾情况时,前面洪水汹涌,他却叉着双手,有人为他在身后打伞。有网友看到这一幕,认为副镇长“好大的官威”“架子真大”。后来当地回应称,是在场群众出于善意,主动为他撑伞。

  

  贵阳综合试验站的做法,如出一辙。当事人看来“很自然”的事,结果遭到群众的痛批。

  撑伞和铺地毯,其实都是小事,却会让群众产生距离感,一不留神就成为舆论热点。

  领导的一言一行,都在公众关注之中。一些部门必须慎之又慎,否则好心反倒办了坏事。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1 03:2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