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不希望红场看起来像天安门 戈与邓小平的政治殊途

京港台:2022-9-4 01:40| 来源:ABC中文 | 评论( 11 )  | 我来说几句


不希望红场看起来像天安门 戈与邓小平的政治殊途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邓小平认为戈尔巴乔夫是个大傻瓜。

  我们知道这一点,因为邓小平的儿子邓质方这样说的。

  91岁的戈尔巴乔夫今天去世了。当时邓小平看着戈尔巴乔夫,看到了失败。戈尔巴乔夫被卷进了推动苏联解体的个股势力中,邓小平确保了中国共产党能够生存下去。

  面对内部各种压力、外部叛乱和经济危机,戈尔巴乔夫做出反应是摊开双手展示了他的计划,开放秘密的封闭体制。邓小平则隐藏了他的意图并韬光养晦。

  我们世界的轨迹是在1989年确定的。这一年,柏林墙倒塌了;同年,邓小平做出了一个改变他的国家进程的残酷决定。

  两人的道路出现交集。

  一场风暴正在酝酿1989年5月,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到访北京,这是30年来苏联领导人的首次到访。

  这是共产主义大国之间关系缓和之举。然而,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当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会面时,《洛杉矶时报》报道说:

  “周一和今天的会谈在很大程度上被大会堂外天安门广场上持续的学生抗议活动抢去了风头。今天上午,当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的会谈开始时,大约有五万人聚集在广场上,还有数千人向北京市中心行进,这是绝食抗议的第四天,已经有两千多名学生要求与中国领导人就如何扩大这里的民主进行对话。”

  戈尔巴乔夫感到震惊。他看到一场革命正在逼近。苏联领导人代表团中的一些人开始思考他们是否在与死人关系正常化。

  他们当然会这么想。随着民主运动在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发展,革命在整个欧洲弥漫开来。在罗马尼亚,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将被赶下台。

  在他访问中国的前一年,戈尔巴乔夫在纽约的联合国受到了欢迎。他参观了这个资本主义的堡垒,在可口可乐广告的霓虹灯下摆拍照片。

  戈尔巴乔夫在联合国发表了关于一个新世界的讲话,在这个新世界里必须抛开旧的敌意和意识形态的分裂。

  正如他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所说的那样:“世界已经改变了,在世界政治中这些关系的性质、作用和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邓小平比戈尔巴乔夫早十年到了美国。他也参观了一些景点,到访了一个牛仔竞技场,听了威利·纳尔逊的演讲,并会见了亨利·基辛格。

  当邓小平访问美国时,支持民主的力量正在中国聚集。

  邓小平面临一个分岔路口。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已经去世,经过多年毛泽东的铁腕统治,共产党的领导人正在争论新的想法。

  与戈尔巴乔夫不同,邓小平试图拯救他的体制但不会拆毁它。从美国回到中国后,他决心在西方的游戏中击败他们。

  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我们不能比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得更快,那么我们就不能显示我们制度的优越性。”

  两条道路的选择那时候,邓小平开始松开共产党对市场经济的控制,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他还建立了经济特区,欢迎外国投资。

  国内的压力正在增加:通货膨胀和不平等。人们呼吁加快改革和必然而来的更大幅度的自由。

  1989年是一个爆发点。戈尔巴乔夫在历史的浪潮中乘风破浪。邓小平看起来好像会被浪潮吞没一样。

  天安门广场上的一些中国抗议者把这位苏联领导人当作英雄来欢迎。

  面前有两条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之路和邓小平的政治力量之路。

  戈尔巴乔夫拒绝了中国之路。正如他告诉自己的随行人员那样:“我不希望红场看起来像天安门广场一样。”

  多么美好的时刻,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位巨头隔着一张桌子互相注视着对方。

  戈尔巴乔夫觉得历史在自己这一边。而邓小平试图让历史屈服于自己的意志。

  我们现在知道,邓小平命令他的军队屠杀天安门的抗议者。

  两个人,两个国家如果戈尔巴乔夫也如此无情呢?他能拯救苏联吗?

  戈尔巴乔夫的助手之一乔治·沙赫纳扎罗夫(Georgy Shakhnazarov)说,他的领导人“缺乏天安门事件的胆量”。

  正如弗拉迪斯拉夫·祖博克(Vladislav Zubok)在他的书《崩溃:苏联的垮台》一书中写道,邓小平“宁愿用蛮力来夺回‘天命’”。

  当然,这并不是简单地比较两个人和两个国家。他们各自面临不同的压力。

  中国当时的经济工业化程度较低,农村改革有巨大的能量可以释放出来。

  而戈尔巴乔夫当时面临着多重威胁。正如祖博克在1989年所说,戈尔巴乔夫和他的追随者“没有地图,他们的指南针已经坏了”。

  邓小平认为,戈尔巴乔夫把政治改革放在经济变革之前,因而失败了。他“本末倒置”了。

  历史告诉我们谁赢了。

  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1991年,苏联国旗最后一次在红场降下。

相关专题:邓小平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8 09:1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