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德国对华关系意见严重相左 媒体:脆弱的伙伴关系

京港台:2022-10-28 10:35|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德国对华关系意见严重相左 媒体:脆弱的伙伴关系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在是否应允许中资入股汉堡港码头的问题上,总理府和多个联邦部一度意见严重相左,几经反复最终才以降低中资入股份额达成妥协。这场争论本身也反映出了当前德国政界在如何发展对华关系问题上的不同立场。

  《法兰克福汇报》指出,柏林目前正在制定全球安全战略,而对华关系则在这一安全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该报以《脆弱的伙伴关系》为题写道:

  "从德国外交部反对中资入股汉堡港的立场中可以看出,外交部认为这笔交易涉及原则性问题。联邦内阁相关讨论的会议记录显示,中国国有企业中远集团入股汉堡港码头将导致德国及欧洲运输设施中'中国战略影响力不合比例的扩展'。尤其令德国外交部不满的是,这笔交易不符合互惠原则。外交部强调,在中方不允许德国参股中国港口的情况下,中国对欧洲运输设施实施管控和施加影响,暗藏着极大的风险。除此之外,贝尔伯克外长领导下的德国外交部还表示,中国在过去就已经暴露出了以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的意愿。有鉴于此,不能只从经济角度讨论中资入股汉堡港的问题,还应从地缘政治角度对这笔交易进行评估。"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一再强调,欧洲伙伴都在重新定位对华关系,也都认为应当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德国外交部认为,现在德国政府在中远集团入股汉堡港议题上决议并不符合这一原则。而且鉴于很多欧洲国家都在重新定位对华关系,柏林的决定有可能会引起新的争议。因为有理由担心,柏林的做法有可能会使德国丧失外交政策方面的可信度。毕竟德国政府一直在警告其他国家审慎对待北京的经济渗透,与此同时却没有阻止中资入股德国港口。"

  《新苏黎世报》评论则认为,德国就有关中资入股汉堡港展开"歇斯底里"般的讨论,其实大可不必。毕竟这笔交易只涉及汉堡港四个集装箱码头中的一个,而且中方股份占比很低。这篇题为《同中国打交道需要更多战略眼光》评论写道:

  "盲目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自给自足的幻想绝非正确的答案。对德国这样一个出口型经济体来说,去全球化只能自毁富裕生活,而世界并不会因此变得更加和平或安全。相比之下,将此起彼伏的供应链和贸易伙伴多样化呼声付诸于实际行动才是当务之急。

  作为贸易政策新趋向的一部分,必须在如何同专制政权打交道的问题上,制定一项客观、冷静和长期的战略。这一战略不应由德国单独制定,而应协同整个欧盟。制定这一战略的前提条件则是诚实的自我认识:中资成为一个德国码头的小股东并不会让德国产生高风险的依赖,而真正的风险在于,中国很早以前就已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单一贸易伙伴。中国不仅是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商,同时还是德国汽车的最大销售市场。中远集团并非导致依赖的原因,中远集团之所以能够成为欧洲港口的重要客户,恰恰是由于双方热络的贸易关系。

  一旦中国真的对台湾发起进攻,并因此引发西方的制裁浪潮,那么这将是一场全球性的经济灾难。相比之下,届时汉堡港的中资股份恐怕只是不足挂齿的小事。综上所述,即使德国政府当初全面禁止中资入股汉堡港,充其量也只是一个象征性行为。而受损失的一方可能也只有德国,毕竟中远集团完全可以将其业务转移至鹿特丹或安特卫普。德国政府现在做出的妥协性决议,其实也仍有浓重的象征色彩,因为它并不能替代政界和企业共同制定对华战略的工作。总而言之,歇斯底里于事无补。"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相关专题:德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8 18:5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