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向世界打开中国大门?"中国急需外国资金"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习近平最新动态 追踪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G20峰会,在会见美国总统拜登时强调反对使用核武,支持俄乌双方和谈。习近平并会见了澳大利亚及法国领导人,有声音认为,习近平在国际舞台上亮相,是向世界打开了中国大门,有别于以往「闭关锁国」的战略。但有分析对本台指,习近平整体的治国方针并没有改变,只不过中国急需外资缓解国内经济。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拜登周一(14日)在印尼峇里岛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期间会晤,会谈持续了3个多小时。
习近平与拜登见面及出席G20峰会后,种种迹象显示,中国在与西方的外交政策上由紧张转向缓和,有别于以往强硬的立场。
习近平向世界打开中国大门? 分析:中国急需外国资金
这是习近平第3度连任后首次外访,外界有一派声音认为,今次峰会对中国意义重大,而习近平改变了治国政策的总方向,向世界打开了中国大门。
香港时事评论员林和立周二对本台指,习近平在出席G20峰会前,治国政策以「内循环」及「自力更新」为重,但「内循环」与其他国家做生意并没有抵触,整体的治国方针并没有改变,只不过中国急需外国的资金缓解国内经济。
林和立说:中国仍然很需要外来投资,无论是买中国企业的股票,或在中国设厂,所以他(习近平)今次在G20以及APEC,主要强调中国的大门继续打开。的确他很多经济或政治政策是违反邓小平的指引,或恢复毛泽东那一套,但在对外资的态度方面,在某程度上是延续邓小平的路线,外资减少进入中国最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尤其是中国这几年对外援助,在一带一路的投资减少得很严重,证明中国国库是负债纍纍,所以他要加把劲用其他渠道争取其他国家的支持。
台湾问题有望改善? 学者:习近平不会放弃武统台湾
在今次美中峰会裡面,台湾问题是重中之中,包括台海局势会否升级,以及中国会否改变立场放弃武统台湾等。
台北海洋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吴建忠指出,值得关注的是习近平在与拜登会面之后,中方的新闻稿以美方惯用的「一中政策」为统称,有别于过往中方所称的「一中原则」。吴建忠认为,中方改变说法是为了迎合国际社会,但实际不会改变对台立场。
吴建忠说:如果中国没有办法调整说法,恐怕不太可能走出去,所以我们看到他开始学着使用美国的「一中政策」的说法,这不代表他的调性变软,只是他为了符合国际社会能够有共同语言。我觉得中共「和战两手」,一直都是他3大法宝之一,所以武装斗争和统战,基本上他都是「和战两手」,他不会放弃用武力来攻打台湾。
中国外交部周二发新闻稿,外交部长王毅引述习近平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係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美国不能也不应逾越的红线。中方要求美方言行一致,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3个联合公报规定,履行不支持「台独」的承诺,停止虚化掏空「一中政策」。
中国称反对俄在乌使用核武 习近平会见澳、法领导人
另外,根据美国白宫公布的会谈纪录,拜登与习近平周一在G20高峰会前举行的双边会谈中,一致认为永远不应该打核战,并反对俄罗斯在乌克兰使用核武。而中国外交部公布的会谈纪要中,虽然不见「核」字眼,只是提到中方始终站在和平的一边,将继续劝和及支持俄乌双方和谈。不过,中国外长王毅在「拜习会」后回答媒体提问时指出,关于乌克兰问题,习近平在会中强调「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应该防止亚欧大陆出现核危机」。
除了在核武及乌克兰问题上软化外,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係也似乎有改善。习近平趁出席20国集团峰会,跟多位外国领袖举行双边会谈,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习近平呼吁法国推动欧盟继续奉行独立和积极的对华政策;马克龙就说愿意积极促进欧中对话合作。
大陆官媒《新华社》报道,中法双方就乌克兰局势交换了意见。习近平强调,中方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明确一贯,主张停火、止战、和谈。
另外,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周二(15日)亦在峇里岛与习近平会谈,这是澳中关係恶化多年后,两国领导人首次对谈。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但中国近来在太平洋地区的野心、影响力及行为引发争议,导致澳中关係恶化,今次对谈被指有望改善两国关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