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共权力分配迈入第五阶段 如重返毛的时代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中央社记者吕佳蓉台北22日电)美国史丹佛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国光今天表示,中共20大显示中共的权力分配迈入「第五个阶段」,走回如毛泽东时代的权力掌控。
现今每五年举行一次的中共党代会,是中共政治权力进行分配的重要场域。吴国光是「权力的剧场:中共党代会的制度运作」的作者,这本书揭示中共党代会如何运作。他今天以线上方式主讲题为「权力剧场的裡外前后:透视中共二十大」座谈会。
吴国光指出,中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本身没办法做权力再分配,它只是对高层在党代会招开前制定好的权力再分配的「方桉」上盖上图章。他形容,这是已经排好的戏,一切安排妥当,只是需要几千名代表举手投票,把图章集体盖上去。
然而,外界总难窥探到党代会前权力再分配如何产生,吴国光说,这些与会的代表可能也无法看到,因为这只在小圈子内进行,谁能参与权力分配外界无法知道。
只是,中共如何让权力分配的方桉,最后能让几千人的代表大会接受?吴国光分析,这涉及到制度的操控,并将中共党代会的历史分为「五个阶段」。
吴国光表示,第一阶段是中共1921年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到1928年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的过程简单,党纲、领导人均由苏联共产国际制定。
第二阶段是中共前领导人毛泽东掌握权力的过程。1945年的7大,树立毛在共产党至高无上的领袖地位,直到他于1976年去世。毛独自掌权,并发展出一套让代表接受在任领导人制定的权力分配的方桉。
第三阶段始于1980年代,历经11大变革时期,以及1982年中共12大、1987年13大。吴国光指出,当时的中共党魁胡耀邦与赵紫阳都想推党代会的代表在政治上拥有自主性,这也使得2次代表大会产生「政治上的意外」。
他指出,这个「意外」是高层决定好的权力分配方桉,在总体上被代表接受,但是出现个别人选却被代表否决的状况。
在这段期间的政改方桉提出有限的竞争选举,中共称之为「差额选举」。13大在党代会执行时,出现本来已内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的人,落选中央委员。这是个特殊阶段,党代会的代表有政治自主性、自主意识提高,有表达自主性的机会。
第四阶段是天安门事件爆发后,历经14大到18大。吴国光指出,这个阶段虽没有取消「差额选举」,但发展新的办法让「差额选举」不再具有功能。
他举例,比如提15人竞争9个位子,但内定的9个人总是有办法、能保证当选。
吴国光接着指出,2018年中共19大后则迈入了第五个阶段,新的阶段在浮现,即回到1980年代之前,党代会实质接受党的继任、在任高层所制定的权力分配计画。
他说,中共20大前,习近平(专题)修宪、以反腐进行政治清洗,也掌握了公安、枪杆子,而高层的政治菁英对党的依赖非常深。
他表示,习频繁的、高烈度的、非常广泛的在党内进行政治清洗,观察到如毛时代每次党代会前的政治戏码。「中共20大后的制度演化是,习近平延续党代会历史演变的第四期向第三期反攻倒算,回到第二期毛时期。」
吴国光指出,19大观察的是习能否组成一个合意的政治局班子,而20大则是习能否组成合意的常委班子。「但我们都低估了习近平的主导能力,(习近平)把李、汪都逼退了」。
他也提及,接班更替问题在每一届的党代会都提高到相当的高度,毛从退到二线就有交班计画,1990年代接班并开始制度化。但现在习近平可能不只要做第三任期,可能还会更久,20大未把接班问题提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