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疫情尚未结束,毛大庆提三点建议:疫苗,核酸,医院

京港台:2022-12-9 18:50| 来源:毛大庆 | 评论( 7 )  | 我来说几句


疫情尚未结束,毛大庆提三点建议:疫苗,核酸,医院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

  国十条对于持续近三年的疫情防控工作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通知发布后的三天里,每天、甚至每小时,各地方政府都会有具体的落实举措出台。

  依据国十条的精神,这些防疫新举措的核心精神就是迅速缩小对于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的适用场景,以及对健康码的查验规则。

  国十条最大的意义在于,极大的刺激了全国各地近乎停滞的流动性,从物流交通、企业经营到商旅市场,都成为受益者。

  尽管国十条舆论反馈的主流声音是积极的,但我也注意到,确实也有质疑与担心的声音存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种声音认为,地方政府在执行国十条时还是不够彻底,核酸检测在某些高频消费场景中依然存在;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国十条的发布意味着全面放开管控,由此带来的感染病例迅速增加,可能导致更多的新问题。

  在国十条发布之后,这些质疑的声音确实都迅速映照在现实生活中。

  比如,地方政府取消了部分场景的核酸报告时效查验,同步迅速暂停了大量核酸检测点位,但在餐饮、娱乐等很多高频消费场景中,仍要求提供核酸时效报告,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很多人、尤其是上班族仍需定期检测核酸,于是余留不多的核酸点位上长队如龙,为人民生活无形中制造了另一种麻烦。

  又比如,抗原自测盒、新冠对应药物在国十条发布后迅速成为“爆款”,大量的社会需求所反应的,是防疫新形势下的另一种全民恐慌。尽管各地政府和专家学者都在频繁向公众普及“新冠不可怕”“症状似感冒”“轻症无需去医院”等类似的常识,但过去近三年间持续传递出的信息并非朝夕可改,有相当一部分人群的定势思维和刻板印象中,这依然是一种值得谈虎色变的重大疾病。

  对于这些社会情绪,政府有责任通过更多积极有益的尝试去化解和消除,尽量让全社会层面实现从“动态清零”到“全民免疫”的平稳过渡,防止这一特殊时期内发生影响防疫大局的变量出现。

  不是抄作业 但应借鉴的海外经验

  其实,放眼全球,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在很多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都经历过类似的过程,从封国、封城一步步走向放开,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我们当然不能全盘照抄,毕竟中国的人口体量、老龄化程度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在学习别国经验的同时,也应找出最符合中国国情的防疫新举措。

  在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专题)地区,这种由封控到放开的过程,尤其是在全面放开初期的社会状态、疫情形势和政府措施,很值得我们研究。

  总结一下,在政府全面放开管控后的社会反应和疫情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在刚刚放开管控时,很多人依然不敢恢复正常的社会流动,担心成为第一批放开后的大面积感染者,不去餐厅,不去商场,不坐公产车,疯狂在家囤积柴米油盐和药品物资。这一点,也正是我们现在所经历的现实。

  在放开的一到两个月后,人们逐渐适应了新形势,社会面的流动频繁起来,餐饮娱乐业的繁荣,必然导致病毒更快速度的传播。在城市中,至多20天,新增病例将达到高峰,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内,新增病例逐步回落,保持稳定增长。

  根据科学研判,新冠的致死率极低,但在老龄人口、尤其是身体健康度较差的老龄人口中,具有相对较强的危害。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即便没有新冠疫情,老年人的健康最怕的突发状况就是两点,一是摔跤,二是感冒。很多具有常年看护老人经验的人都知道,老年人一摔跤,一感冒,健康度会有明显的下降。

  所以,在第二个阶段里,我们可能要试着接受新冠感染者的病死率增加,根据海外经验,病死率中绝大部分来自高龄人口。尽管如此,但新冠的病死率也仅是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上。

  随着群体免疫在社会面上的实现,人们以为已经告别疫情,商业景气度迅速升温。就在社会面全面放开的半年之后,由于抗体减弱和新的变异株出现,新冠病毒新一次的感染高峰到来,但峰值远达到第二阶段时的水平,不过这一波疫情感染新增数量将持续更久。

  于是,社会面的恐慌感再次弥漫开来,商业消费短暂萎缩。

  根据海外经验,第三阶段的恐慌与萎缩不会持续太久,经历了多次新冠感染后迅速康复的人们一定会有着更加客观和理性的认知:新冠不可怕,它和感冒一样,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必须接受与病毒长期共存的现实。

  社会秩序将呈现出长期稳定的局面。

  未雨绸缪 地方政府必须尽快行动

  有了海外社会的经验样本,我们的地方政府其实应该可以有更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甚至可以通过一些未雨绸缪、提早动手的举措,优化海外防疫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首先,需要尽快推动引进多元化进口疫苗。

  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新冠感染率、重症率、致死率,已经成为医学界的共识。

  面对新冠疫情,各国通过大规模的接种新冠疫苗进行更全面的防控,新冠疫苗的最终目标是抵抗病毒,而疫苗的多元化,可以让更多人群受益,也给中国人更多的选择,还可以有效抵消过去三年来在新冠疫苗推广过程中的部分舆论质疑。

  其次,各地政府必须尽快全面启动社会面核酸检测点位,让核酸检测项目回归到正规医疗机构,成为低频付费项目。

  基于国十条发布后各地政府的举措,中国很多城市的娱乐业、餐饮业、体育服务行业仍然对于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有着明确的强制性要求,这本身就有悖于国十条中“除高风险岗位、高风险人员之外,愿检尽检”的精神。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国十条的初衷是放开管控,利好经济。部分地方政府依然强把核酸当出入证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在自缚手脚,向社会面传递“新冠很危险,出门请谨慎”的信息,抑制商业消费场景的复苏,抑制人民群众的消费热情,抑制国十条精神的积极作用。

  况且,社会面核酸检测非常耗费社会公共资源,且毫无实际意义。试想,我们既然已经决定全面放开管控,决心与病毒共存,在公共交通、商场等场景下不再查验核酸,却要在同属一个消费链条内的其它环节查验,其意义何在?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应当立即启动基础医疗设施和ICU的扩展建设,时不我待!

  昨天看到一条来自石家庄的新闻,当地已经出现了看病难、住院难的情况,而且从现场照片上看,情况非常严重。

  

  

  

  不要以为这些等候的患者都是疫情管控放开后的新增感染者,恰恰相反,他们都是在疫情管控期间因其它疾病无法及时收治的患者。

  根据供图网友提供的信息,这是当地一家省级医院的照片,当地医疗设施条件最好的医院尚且如此,其它医院的现状可想而知。

  这还只是国十条发布后的第三天。

  再过半个月,如本文前述的海外放开经验,各地的新增病例可能会达到峰值,尽管有专家建议绝大部分患者无需到医院就医,但不排除部分体质较差的老龄人口被迫去医院,医疗挤兑并非不可能发生。

  在北上广深这种级别的大城市,或许医疗资源尚可应付一时,但在如石家庄这种级别的二线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医疗资源远没有达到应付自如的水平,加上未来几年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加深已成定局,各地政府更应借此次疫情放开管控的时间,彻底、全面、深入地摸排医疗资源、住院床位、ICU承受能力等数据,并做出有针对性的财政支持。

  其实,我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即便没有疫情,中国的医疗资源建设也到了必须加强的时候,疫情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窗口期,借疫情防治与收治,将病床数量,ICU数量,医护人员数量都提升一个数量级,让更多的中国城市具备接纳足够多病患的基础硬件与人员配备能力。

  由此本轮疫情,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是一个有着尊老传统的国家,“关爱长者”只是一个社会认知上的态度,却并没有落实到行动上。

  只要简单了解一下中国高龄人群看护体系的现状就能知道,我们在硬件设施和专业护理人员队伍方面的准备是远远不够的。

  加大建设医疗资源体系,当前是针对疫情,未来是针对老龄化和随时可能出现的其他传染病传播潮,属于一举多得,为中国医疗体系搭建一套长效机制。

  写在最后

  疫情总会结束——这是过去三年挂在很多媒体稿件中的“笔头禅”。国十条发布之后,很多人瞬间松了一口气,然后会下意识地想:疫情终于结束了。

  问题却在于,结束的,并非疫情,而是持续了近三年的疫情防控方式和防疫策略,疫情却仍将持续下去,远未到能让我们松口气的时候。

  甚至,在未来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我们面临的挑战,可能会比过去三年更大,更难。

  我们将面对曾经只在国际新闻中看到的大面积新增病例,可能其中就包括你我。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已经从无菌保温箱中跳了出来,接受与拥抱,正视与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把困难想足,做好我们应该做的,我依然相信,疫情总会结束。

相关专题:疫苗,新冠肺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8 11:1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