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年轻人惊现"大白肺" 多人心肌炎猝死 这是怎么了?

京港台:2022-12-27 04:49| 来源:北美留学生观察 | 评论( 27 )  | 我来说几句


年轻人惊现"大白肺" 多人心肌炎猝死 这是怎么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一幕幕悲剧正在上演

  这回是年轻人的猝然离世

  昨天,浙江省每日新增感染人数突破100万例,青岛每日新增感染人数突破50万例…

  新冠的传播高峰由北方转向南方,影响也从普遍共识的高龄老人,扩散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身上。

  无论是互联网源源不断传出的医者学者名人讣告,还是身边圈子里传出的亲者逝世消息。

  新冠感染基数全面上升后,死亡人数骤然上升已经是不可忽视的事实。

  

  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近来新闻中出现的逝者无疑只是冰山一角。

  这些名人学者的离世,虽然在官方讣告中没有明确和新冠疫情相关,但在这个特殊关头,或多或少都和疫情有关系。

  这里还涉及一个统计问题。

  国内现行统计方式是,只有由于新冠病毒导致的呼吸衰竭、肺炎导致的死亡,才算作新冠死亡病例。

  像心脑血管疾病、心梗等疾病导致的死亡,不算作这一范畴。

  

  以当前疫情形势,京津、河北为首的北方地区,新冠阳性比例已经相当高,第一批感染人群已经转阴,南方城市的疫情高传播期也已经开始。

  即便减少出门,相当部分的老年人也已经感染新冠。高传播性是新冠病毒不可规避的特性。

  一旦有基础病的高龄老人染上新冠,势必要在鬼门关闯一遭。

  另一方面,由此带来的医疗挤兑也是现实问题。

  处于感染峰值期的城市医院人满为患,买药难,看病难,ICU床位紧张,全国多地传出血库告急消息。

  

  现实很残酷。

  这种高危处境,不仅体现在伴有基础病的老年人中年人身上,年轻人同样有风险。

  01.

  这些年轻人感染新冠后去世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相信相当多人都看到有人阳康后打羽毛球猝死、爬山猝死的新闻。

  几起不幸猝死的例子,都是年轻人。

  今天,“白肺”上了热搜,好多年轻人发现自己阳过之后过了十几天了,一直咳嗽不见好,去医院拍CT片已是白肺。

  

  

  虽然奥密克戎很少攻击下呼吸道,但并非是绝对没有。

  很多年轻人在阳过之后,退烧之后就以为自己没事了,没有注意休息和继续康复治疗,进而发展成白肺。

  毕竟新冠的全称叫做“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

  羽毛球的那一例网传是一位37岁的年轻人。感染新冠后转阴一周约朋友打球,开打一局就明显感觉

  体力不支,肺部疼痛。

  叫了救护车后,还没到医院人就没了。

  

  另一例是南京一位30岁的小伙子。

  网传南京紫金山有个刚新冠康复的年轻人爬山锻炼,在紫金山西马腰附近气喘昏迷,经抢救无效离世。

  据悉当时该男子晕倒在路旁,已经翻白眼气息微弱。路过的老人拿出速效救心丸,但人陷入昏迷无法服药。

  

  南宁一位40多岁的律师,阳康转阴后参加足球赛,在跑动中猝死。

  

  还有一例网传14岁青少年阳康转阴后

  打篮球,之后不幸在家中

  猝死。

  

  在此之前,也有几例年轻人感染新冠后不幸去世的消息。

  原因有心源性猝死、高热惊厥、新冠引发基础疾病。

  12月14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陈某某,因心源性猝死去世,去世前有发烧症状。

  

  12月13日凌晨,32岁的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王腾博士因病去世。

  王腾博士的爱人在他的朋友圈发布了这一讣闻。

  

  据悉王腾博士为避免亲属感染自行隔离后,引发高烧抽搐不治身亡。

  12月12日,前沈阳金德队球员王若吉,因感染新冠后引发基础性疾病(糖尿病)后医治无效去世,年仅37岁。

  

  王若吉(右)

  这些年轻人新冠后不幸去世的消息,或具有偶发性,属于“die with”而非“die of”。

  但越来越多的例子已经告诉我们,年轻人绝不能掉以轻心。

  02.

  急性心肌炎需引起重视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其中43%的人在40岁以下。

  事实上,年轻人心脏病发作可能比老人更凶险。

  原因是年轻人血管斑块更不稳定,容易脱落,造成血管完全闭塞,容易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危重情况。

  由于年轻人在发病前冠状动脉的基础病变较轻,因此心脏没能建立起血管间的侧支循环等自我保护机制。

  

  尽管感染新冠康复后,短期内剧烈运动或高强度工作致猝死之间的因果关系,尚缺乏权威研究数据佐证。

  已经有不少医学工作者向公众敲响了警钟。

  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主任医师表示,感染新冠后病毒会侵犯人体不同的部位,包括心脏。

  剧烈运动后,可能会给心脏增加额外的负担,由此引发心肌炎等疾病。

  病毒学家、香港(专题)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也表示,在新冠并发症中,急性心肌炎需要引起关注 。

  

  心肌炎,也就是心肌的炎症,症状包括呼吸急促、胸痛、运动耐受下降和心律不齐。

  病程可能持续数小时到数月不等。

  严重的并发症,如由于扩张型心肌病或心力衰竭引起的心脏骤停,死亡率高达70%-80%,于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或猝死。

  一般发生在病毒感染的三周内,发病人群以儿童和40岁以下中青年居多。

  如果有心慌、胸闷、气急等不适,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副主任张磊表示,新冠康复者在1-2周内静养是有必要的。

  经历新冠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功能会出现较明显的紊乱表现,即淋巴细胞数值和功能会在感染急性期降低,后续随着疾病恢复,再缓慢恢复到正常状态。

  大多人这个“免疫紊乱期”会持续1-2周。期间,其他病毒、细菌等都非常容易乘虚而入。

  由此,对于刚康复的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不建议过早进行运动。

  没有基础疾病的康复者,恢复锻炼应该在康复一周以后。

  恢复运动需要循序渐进,如果出现咳嗽、气促、心悸等症状,需要立即停止运动。

  03.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少数者

  开放一个月时间,社会面上对防治新冠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这是前进的一步,但面对突然放开的步子,一些人产生了对形势过于乐观的态度。

  比如,得了新冠不可怕,该出门出门,该聚会聚会;

  认为新冠只是小感冒,多睡觉多喝水躺平就好了。

  甚至想着早得早好,之后就能放飞自我。

  

  对于多数人来说,新冠引发的病症确实和感冒发热差不多。

  用网上的段子形容,顶多小刀拉嗓子、水泥封鼻孔、无麻醉开颅、电钻眼珠子…

  但这些连日来的死亡讣告,也是真实存在的。

  这些人可能不是你我的亲人,但别忘了,你我,及你我的亲人早已共同置身这个局面。

  

  年轻人即使感染后转阴康复了,也千万别掉以轻心。

  且不谈还有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光是这些康复后猝死的例子,就足够让人后怕了。

  有句话深以为然。

  “真相本身不造成恐慌,真相的缺席才令人恐慌。”

  看到这些,一定有人又想骂这是在引发恐慌,认为现实比“远处的新闻”轻松得多。

  这抹灰没落到自身头上之前,没人真的觉得新冠致命。

  事实上,大部分人的确难受三四天,多则一周,基本症状就都消退了。

  但总有人是少数人。

  

  这些少数者。

  有可能是每个人家里的老人,有可能是每个人家里的孩子,有可能是每个家里的孕妇,也有可能是每个家里的年轻人。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这里的少数者。

  为了这些人,请尽可能延缓疫情第一波峰值的到来,请尽可能做好自身防护,请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占用公共医疗资源。

  也请尽可能地保护好你自己,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9 14: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