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新冠共存时代,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心理准备?

京港台:2022-12-29 10:27| 来源:往事陈列馆 | 我来说几句


新冠共存时代,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心理准备?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大家都看到了,当下疫情形势非常严峻,医院超负荷运转,很多老人没有扛过去。不仅是医院里面临生离死别的病人,普通人也非常焦虑,网上铺天盖地都是“白肺”“二次感染”“心肌炎”之类的负面信息,似乎在放开之后,所有人都面临深不可测的危险。

  我当然不是反对大家关注和了解这些信息,因为有些风险是确实存在的,现阶段大家对于此类信息的如饥似渴,也是因为我们此前坚持动态清零,跟国外处于不同的环境中,对这类信息了解不多,现在属于补课阶段。

  我反对的是建立在极端案例上、扭曲了常识的那种焦虑。它不是人正常应有的风险意识,而是某些人有意灌输给你的焦虑。

  比如昨天闹的一个笑话就是,微博上网名为“武知不菜二代目” ,声称5天内连续2次感染不同毒株,还言之凿凿自己是病毒学博士,进行了基因测序。当时很多网友、大V都转发,但今天官方的通报来了,此人其实是便利店员工,拼凑消息博眼球而已。

  

  但是,我觉得过于郑重其事批驳这样一个假消息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假身份、假消息很容易揭穿,但是,假消息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某些特定的群体心理背景存在,即使没有假消息,类似的真消息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比如,在“5天2阳”被辟谣以后,又有博主晒出了“7天2阳”的论文。这回可不是假消息,是法国某大学的正经研究论文。面对这样的信息,是不是应该焦虑呢?

  

  如果我告诉你别焦虑,似乎不太好,因为你会觉得很勉强。

  但我不会焦虑,多年阅读此类信息的经验告诉我,一个研究结果离成为公众应该高度关注的内容还远着呢。

  比如这项法国的研究,间隔 7 天被检测到 2 个奥密克戎变体有3个案例,实际上只是188例再感染病例中的极端案例,而所有初次感染和再感染之间的中位时间是大约5个月(146 天)。

  对于普通人来说,过于关注极端案例是没有必要的,除了极端案例发生的概率低,更重要的是极端案例在科学上是不确定,是需要再研究的,要把很多细节问题再搞清楚,它远不是一个迫切需要向公众宣扬的结论。

  比如这3个案例,论文作者说了,不能排除它们可能是不同亚变体的并发感染。虽然并发感染也不是好事,但毕竟和重复感染有区别,所指向的东西也不一样。要搞清楚这一现象是怎么回事,其实需要更大样本、更多同类研究验证。普通人没必要现在就高度重视它。

  相对于极端个案,普遍性的现象更有思考价值。如果你关注再感染,那么比起隔多久会感染,更重要的是普通人再感染后症状会不会更严重?以及新的毒株流行后会不会再导致医疗挤兑?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两个问题都还不至于让人焦虑。对于正常健康人群,再感染一般不会导致症状更严重——因为人的免疫系统非常复杂,这种问题没法绝对化描述,只能说大部分人都不会变得更坏。

  而从最近一年各国已经发生的情况来看,即使新的毒株流行后,也没有看到医疗系统有被严重挤兑、瘫痪的情况。一方面是再感染的规模是有限的,另外也侧面说明了再感染不会导致大量普通健康人症状加重变成住院病人。(当然,当新毒株流行时,也可能要伴随新的管制措施的)

  

  我说不那么焦虑,不是说不必在意。再感染当然不是好事,而隔多久会感染,跟每个人的免疫系统有关,也因毒株而异。如果你非常担心再感染,那么在公共场合做好一定的防护,争取更少的感染机率,这也错不了。

  有些人会说,你前面说了普通健康人,但我们最担忧的不是老人、有基础病的人群吗?

  对于这部分人,确实应该有更多的关注和考虑。但是,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社会要保护脆弱人群,首先普通健康人群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良好的心态,才能有余力帮助别人。如果健康人群都因一些极端案例惶惶不可终日,自己先吓出病来了,根本谈不上保护家人、老人。

  其次,要了解老人死亡的关键因素。在这一次放开后,老人损失严重,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中国高龄老人疫苗接种率并不高,缺乏药物准备,第一次正面迎击新冠病毒,不管是老人还是家属,都缺乏防护和救急意识、经验,更重要的是,因为医疗资源不足很多来不及救治。

  在这一轮疫情缓和以后,如果我们能够吸取教训,能够针对这些薄弱环节进行夯实提高,那么就能避免老人大量牺牲的情况再发生。当然,这不只是依靠政府,也需要每个人做充分的准备,要有保护老人的意识。还要发展经济,有能力保护他们。

  总的来说,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无论我们怎么做,都不会回到2019年前。但是,我们幸好有科学的认识,有科技的助力,不会再一无所知、两手空空的面对病毒。

  最好的心态就是普通健康人群在客观认识现实以后,有坚强、理性的态度,正确运用已有的工具,尽最大程度保护脆弱人群的。

  有些人在一生中赶上了战乱,赶上了饥荒,都很不幸。而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疫情,这也是没办法的,每代人都每代人的命运,抱怨、焦虑都没用,尽力做好就行。

相关专题:新冠肺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3 20:1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