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情欧洲药品断货 专家吁解决医疗依赖问题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中央社记者曾婷瑄巴黎5日专电)中国新冠疫情爆发,不仅徵用安莫西林与扑热息痛等抗生素并禁止出口,法国在内许多欧洲国家大受冲击,陷入无药可用的危机。欧洲对中国医疗依赖问题再浮檯面,专家呼吁药品製造在地化。
几週前开始,法国在内许多国家的万博霉素溷悬液(安莫西林)与扑热息痛(乙醯胺酚)都逐渐缺货,这些普遍用于对抗冬季感冒、流感的药品受到中国Covid-19疫情爆发的直接冲击。法国医疗人员担心,药品短缺将影响病人健康,也让法国对中国的依赖再成热议焦点。
安莫西林是法国小儿科最常使用的抗生素,但如今却在法国断货,10间药房中有7间已经一盒不剩。而货架空荡的原因,除气候因素感冒人数增加外,更因为中国「清零政策」大转弯,导致Covid疫情飙升。
断供情况从去年12月中开始出现,如今情况更加危急。巴黎药剂师菲德列克(Frédérique)今天向欧洲第一电台(Europe 1)指出,「安莫西林,和克拉维酸的溷悬液空空如也,存货完全见底了」。
菲德列克坦言:「我们只能和医师讨论,尝试找替代方桉,也试着打电话问同业,但显然情况糟透了,这个冬天难熬了。」
在尼斯执业的儿科医师,也是年轻医师公会副主席的波特(Anna Boctor)向欧洲第一电台表示,安莫西林是喉咙痛、耳炎、肺炎的建议治疗药物,「没有其他可靠的替代方桉。我从没见过这种情况,显然这可能会让孩童面临生命危险,令人无法接受」。
缺药情况不仅限于法国,根据欧洲联盟製药组织(PGEU),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25个都面临安莫西林和扑热息痛见底的危机,尤以义大利、法国、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更为严峻。
PGEU秘书长帕萨拉尼(Ilaria Passarani)在年度报告中表示,「药品不可得的情况在欧洲越来越常见,而药品缺乏是全球关切议题」。
其中主因便是中国COVID感染人数暴增,北京当局因此徵用製药工厂出货,提供国内市场。法国新闻电台(France Info)报导,中国工厂相关药品已暂停出口。
政治高等学院(Sciences Po)亚洲研究学者兼「疫情:颠覆世界」一书作者泰斯塔尔(Hubert Testard)向新闻频道法国24(France 24)表示,30年来,西方国家把利润不高,且需大量投资的「基本」药品製造外包给中国,「形成对中国的高度依赖」。
由于製造极度集中,这些基础药品对于公卫危机与地缘政治特别敏感。自2000年起,法国出现药品缺货的警示次数增加了20倍之多,问题在新冠危机出现前就已见端倪,疫情后则更加恶化。
巴黎公立医院集团的高层主管沙罗孟(Remi Salomon)去年12月24日在推特上写道,法国药品80%的有效成分都在中国与印度(专题)製造,而中国疫情使许多药品供应出现问题,最后呼吁应该「在地化」生产药物。
药品政策透明度观察站(OTMeds)共同创办人隆德克斯(Pauline Londeix)和马旦(Jérôme Martin)则针对法国依赖中国向世界报(Le Monde)提出警告,也很遗憾公卫当局对这些问题缺乏准备。隆德克斯表示,中国工厂中断药品出口,应该要让法国警醒。
他们去年9月就曾投书世界报指出,「中国和印度製造欧洲使用药物的80%。或许有一天,出口可能停止,大批药剂的流通就会变慢或中断」,如今看来一针见血。
据法国医药单位预测,缺药情况将延续至3月。许多医药专家都呼吁自行製造,以终结对中国的依赖。法国舆论担心,若中国新冠疫情持续延烧,可能口罩等医疗用品又要被扫购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