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美国越来越不给力 欧盟离战略自主还有多远?

京港台:2023-1-9 23:05|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7 )  | 我来说几句


美国越来越不给力 欧盟离战略自主还有多远?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在一个危机四起、美国也越来越不给力的新世界秩序下,欧盟必须寻求战略自主。然而,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艰难无比。

  11月美国中期选举结果揭晓时,不论是在柏林还是布鲁塞尔,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民主党输给共和党的票数没有预期中的那么严重,前总统特朗普遭遇了重挫。当年他在任时,欧美关系一度跌入谷底。

  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主任贝纳(Thorsten Benner)却警告说,欧洲人切勿高兴得太早。他为德国之声撰写客席评论时指出:"拜登也许将以最后一名跨大西洋主义美国总统的身份载入史册。"贝纳认为,今后不论谁入主白宫,美国慷慨地为欧洲人提供国防与安全援助之时代已经结束,因为美国必须更加聚焦于中国。

  美国正在渐渐远离欧洲,中国则是越发咄咄逼人的新兴世界强国,普京的俄罗斯则在欧洲悍然入侵一个主权独立国家。这就是欧洲人再次身处的全新艰难地缘政治环境。

  乌克兰战争对几乎所有人都是出乎意料的,但是美国疏离、中国崛起却绝非什么新鲜事,欧盟及其各成员国已经就此得出了一些结论,"战略自主"的说法应运而生。所谓战略自主,就是要让欧洲在军事、政治、经济方面能够独立于其他国家自主行动。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不久前撰文警告称,欧洲正面临"变得无足轻重"之危险。他认为,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分量正在降低,"三十年前,全球财富的四分之一在欧洲;二十年后,我们欧洲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最高不会超过11%。"博雷利强调,欧盟战略自主将是"攸关政治生死存亡的问题"。

  本届德国联邦政府在2021年组阁时,也在联合执政协议中写道:"我们要提升欧洲的战略自主性。……我们的目标是:在一个充满不安和体制竞赛的世界,欧洲应当以一个强国的形象自主站立。"

  怡然自得

  不论是德国还是欧洲都认识到战略自主的重要性。可是现状又究竟如何呢?智库机构"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CFR)为此设计了"欧洲自主指数"(European Sovereignty Index),综合考量气候保护、国防安全、经济发展、医疗卫生、移民难民、科学技术等因素。

  欧盟作为整体,在经济以及卫生领域具有较高自主性;在国防、气候、移民领域的自主性则尚可。科技方面的自主性则差强人意,欧盟科技对外的依赖度非常高。

  ECFR是在2022年6月就"欧洲自主指数"采集数据进行全面调研的,每个成员国的自主指数及其对欧盟总体战略自主的贡献度也同样是调研对象。各成员国中,德国的自主程度最高;研究报告作者指出,这不仅仅是因为德国在多个领域表现上佳,也是因为德国正在为欧盟战略自主出力,并且公开表态要加强欧盟战略自主。

  德国的不足之处则在于:尽管是欧盟头号经济强国,其对欧盟经济自主的贡献度却仅排名第五。报告作者写道:"这部分反映出了德国在依赖俄罗斯、依赖中国时的怡然自得。"ECFR警告说,德国必须吸取自身的历史教训。

  同床异梦

  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的政治学者霍夫(Henning Hoff)认为,欧盟作为整体距离战略自主的目标还相差甚远。"俄乌战争就体现出了欧盟在国防安全方面高度依赖美国,不论是核威慑能力还是常规军事能力。……毫无疑问:要是乌克兰只能依靠欧洲,这个国家今天就已经不复存在。"

  欧盟军事自主的主要倡导者是法国总统马克龙。自从英国退欧后,法国就成为了欧盟内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过,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12月初却就欧盟防务自主提出了警告,他在柏林安全会议上说:"我既不相信'欧洲单干',也不相信'美国单干'。" 斯托尔滕贝格认为,只有北约才能保障安全。他指出,北约的总体防务开支中,欧盟成员国只占20%,剩下的80%主要是由美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承担的。

  而且,在欧盟内部,各成员国在军事自主议题上也意见不一。波罗的海三国以及波兰希望美国以及北约继续在欧洲防务中发挥巨大作用。

  智库机构"欧洲政策中心"(European Policy Centre)的政策分析师芝哈亚(Mihai Chihaia)对德国之声表示,不同方面的利益其实可以相互融合,"美国可以支持欧洲寻求更多自主,因为一个拥有更强实力的欧洲能够为跨大西洋的安全做出贡献,还能和北约形成互补。"

  危险依赖

  战略自主并不只包含军事国防,贸易与产业政策同样也是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欧洲一直高举自由贸易、多边主义的大旗,尤其是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期间。而现在,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承认,经济上的相互嵌合"很容易在政治上造成冲突"。他指出,新冠疫情常常造成产业链断裂,中国在蓄意增加别国对其的依赖性,俄罗斯则肆意地对别国断供天然气。

  本届德国联邦政府的联合执政协议中特别列出了需要加强保护的领域,其中就包括了能源供给。然而,俄乌战争再清楚不过地凸显出了德国能源依然高度依赖外国。

  德国是否吸取了教训?批评人士指出,德国总理毫无必要地批准中国国企中远集团入股汉堡港的码头,这是在形成新的对外依赖。政治学者霍夫指出:"恰恰在这一方面,本应该由欧盟做出一个回应。比如可以构建一个'欧洲港口行动',确保中国国企无法在欧盟各港口之间挑拨离间、趁机讹诈。"不过,就在汉堡港入股案之后不久,德国政府就驳回了中资收购两家德国半导体企业的申请。

  德法生隙

  在欧盟内部,关系紧密的德法两国一直是欧盟核心,对于欧洲战略自主目标而言同样如此。德国联邦政府执政协议中也反复提到这一点,法国同样视两国为欧洲战略自主的发动机,尤其在防务领域。

  不过,恰恰在防务领域,柏林和巴黎的意见并不一致。"欧洲未来空战系统"(FCAS)项目推进缓慢,其他防务合作项目也常常出现德国或者法国感到被对方晾在一边的感觉。

  政治学者霍夫批评说,德国政府往往忽视了一国单干会在欧洲层面上产生后果这一事实,德国本应处处和法国进行协调。他认为,德国总理肖尔茨至今仍没找准自己在欧洲舞台上的定位,"如果德法关系中的杂音不能很快减少,欧洲战略自主目标的实现就会变得很困难。"

  政策分析师芝哈亚也指出,欧盟作为整体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个目标是现实的。我认为,要想解决当前的众多安全问题,这个目标之外别无他选。"

相关专题:美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1 06:2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