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一个电话被骗1000万! 金融大佬也会遭遇仙人跳?

京港台:2023-1-12 10:27| 来源:最华人 | 评论( 3 )  | 我来说几句


一个电话被骗1000万! 金融大佬也会遭遇仙人跳?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一起奇葩的“仙人跳”

  这两天,一则安盛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钮某亲笔的“本人陈述与声明”,在网上疯狂传播。

  

  这篇情感充沛的“小作文”很长,内容却很简单:

  素以高情商、高智商闻名的金融圈大佬,居然在2022年末被卷入一起电信诈骗案,被骗金额高达1237万元。

  钱是骗了不少,可当事人在此事件中一错再错的态度,更令人哭笑不得。

  要知道,这位金融大佬无论学识还是背景均碾压许多人,从事的还是需要一双火眼金睛的私募与资管项目,属于典型的精英人士。

  可该大佬被骗后一连串的“骚操作”彻底看懵了同行:原来,面对骗局,任何人都会显得太年轻、太天真,甚至有时还太幼稚……

  先介绍下该大佬,今年58岁的钮某,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国内某名牌院校哲学系。

  90年代,钮大佬紧随出国热潮去了海外留学,后进入投行,先后在英国、印度(专题)、越南、中国香港(专题)等地工作,逐渐成为圈内专业投资人士。

  仅从这段背景上看,钮大佬智商、情商无疑都在线,学贯中西,所以才能在人才济济的投行圈子站住脚。

  

  ● 网传该大佬的投资背景履历

  2022年,拥有私募基金与QDII(合格境内投资者)管理资质的钮大佬回到上海,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法国安盛保险旗下的在华私募“掌门人”。

  这本是一段人人艳羡的履历和背景,可谁知就在去年年底,一通来自香港的电话彻底打乱了钮大佬的生活……

  就让我们根据钮大佬的《本人陈述与声明》一文,梳理下整件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大佬中招

  电话中,自称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卫生署方小姐”告诉大佬,称其名下的某内地手机捆绑的香港安心出行软件(类似内地健康码)显示其为密接人员,要求尽快与卫生署联系。

  钮大佬先是表示手机号不是他的,并解释他当时也并不在香港。

  这事情本来无论真假,电话挂了也就罢了。

  可钮大佬是个“高度警惕”的专业人士,他立即怀疑自己身份信息被盗用,主动要求报案。

  

  ● 一切都是肇始于来自“香港疾控中心方小姐”的电话

  偏偏“方小姐”也是个“热心肠”,居然还帮他联系上了“上海公安局浦东分局李警官”,对方也很认真,立即启动“线上办案程序。”

  好戏就此上演,李警官不仅火速出示了报案回执,还“贴心”告诉大佬,不好意思,“您的身份信息和另一宗高度机密重大案件相关!”

  钮大佬急了,自诩一向奉公守法,怎么可能涉及重大案件?急忙追问李警官怎么办。

  被钮大佬称为“一心为民”的李警官表示案情重大,得由“上级浦东分局刑侦队顾东队长”接手。

  

  

  于是,恐慌中钮大佬等来了“兢兢业业”的顾队长,对方指示大佬不用担心,称警方会还他一个清白,但要求他也务必不要泄露办案信息。

  焦急难耐的钮大佬表示只要能还自己清白,愿意全力配合。顾队长很满意,紧接着就介绍了一位“专案检察长高某”登场。

  这位“彻夜工作”的高检察长也很负责,立即和钮大佬展开了远程的询问。

  期间,钮大佬在顾队长建议下,以主动报案、态度端正为理由,向高检察长申请不列入嫌疑人名单、避免刑事逮捕和资金冻结等请求。

  高检察长居然答应了,提出如果有保证人和保证金的情况下,可以暂时不启动司法程序。

  这一切像极了钮大佬留学和工作的某些国家办案程序,他对此深信不疑。

  “令人感动”的是,警方的顾队长主动表示愿意当担保人,喜出望外的钮大佬火速转了237万元人民币(专题)到了对方指定账户。

  高潮来了!不久,“上海中级人民法院第二庭大法官”又是通过远程视频方式告诉钮大佬,考虑到社会影响,要求另外再交保释金1000万。

  钮大佬二话不说,又凑了1000万,打到了指定账户。

  这里还有个细节:钮大佬与顾队长和高检察长全程都是使用美国Facebook旗下的一款社交软件WhatsAPP进行沟通……

  更精彩的还在后面。

  

  大佬啊,可长点心吧!

  几天后,钮大佬接到高检察长的电话,说他嫌疑已经查清,可以将之前1237万保释金返还,但时间估计要6个月。

  钮大佬想尽快拿回钱,问有没有什么快点的办法。

  “通情达理”的高检察长表示,可以再单独支付30%的抵押保证金,也就是300万,那就能享受48小时的“VIP通道”,迅速拿回全部保释金。

  钮大佬很高兴,也很犹豫,自己实在是没钱了,就写了一份说明,希望向公司申请借款300万做临时周转。

  

  ● 该大佬声明向公司借款300万进行周转

  此事最终的“爆雷”正是财务这里。

  财务一看就明白了,领导啊,您这不是中了“仙人跳”,俗称电话诈骗么?个人被骗了1000多万,还要拿公司钱给骗子?

  于是,由这位大佬亲笔撰写,声情并茂讲述案情全部细节,甚至夸赞骗子的故事开始在网上开始流传、发酵。

  整件事匪夷所思的程度并非一环套一环的骗局,而是每个错漏百出的环节居然让堂堂基金公司的负责人毫无察觉!

  首先,一个“香港疾控中心方小姐”怎么就能跨越数千里联系到上海警方的办案人员?

  无论于公于私,这种跨越省级区域的公职部门越俎代庖行为,怎么看都不像我们熟悉的公务机关办事风格吧?

  

  ● 网友对本案不合理地方提出的质疑

  其次,我国的司法体系中,公检法各自有着严格分工,各司其职。一般来说,公安机关负责对一般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检察机关负责逮捕和提起公诉等事项,法院负责最终的审判工作。

  像这个骗局中,警方“顾队长”“高检察长”还有“张法官”熟得像“穿一条裤子”的,这也太拿我国的司法制度不当回事了。

  况且所有公检法人员居然会使用一款境外社交软件进行那么严肃的案件沟通,实在太儿戏,也可以说是最大的纰漏了吧?

  再说了,警方的侦办人员还能做案情当事人的担保人,这得多心大的编剧才能写成的骗术啊?

  此外,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十三条犯罪嫌疑人的保释金起点数额为人民币一千元。虽然没有对上限做出要求,但是国内从没有出现1000万元保释金先例。

  

  

  

  由于本案不属于经济犯罪,相应的保释金最高上限是5万元,不可能出现1000万元如此“天价”的保释金。

  最荒唐的是,经办地明明在上海,如此高昂的保释金却被要求打进了所谓香港的“廉政账户”……

  

  ● 钱最后全部进入骗子指定的所谓香港“廉政账户”

  不懂就问,上海司法系统的账户难道是和香港互通的么?

  说来说去,钮大佬明显是中了一起并不高明的“仙人跳”骗局,既可笑又令人惋惜。

  

  精英大佬为何会中招?

  客观上说,这个破绽百出的骗局之所以能成功,要归咎于钮大佬遇事只想到“破财消灾”的习惯认知。

  钮大佬或许在国外飘得太久,对国外那套司法体系或许很熟悉,可对国内的司法制度认知还不如一个普通人。

  

  

  ● 欧美那套有钱人花钱就能保释的制度在我国根本行不通

  那种在欧美国家盛行,有钱人只要花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保释金制度或许在其他国家是某种游戏规则,可细究起来,如果真的靠钱就能“摆平”一切,又何谈什么司法正义?

  不过,从专业角度来说,钮大佬的一系列“骚操作”其实也属于正常的职业考虑。

  从钮大佬写的声明中不难看出,当被“警方”一番盘问后,顿时就懵了,所以第一反应是“客户和投资者会怎么看?”

  虽然他深信自己清白,可由于他受雇于国际基金公司,声誉远比钱更重要。

  钮大佬背后是国际顶级私募基金公司,他既是私募基金代表,同时肩负资管重任。

  

  ● 安盛私募是一家成立于2016的外资私募机构

  所谓私募基金,是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特定目标为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

  简单来说,钮大佬客户都是有钱人,他的工作就是帮有钱人进行投资和理财。因此,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专业实力,还依靠基金从业机构和个人的声誉。

  钮大佬听说自己涉及“重大案情”,“昏头”的原因就是担心无缘无故遭受“不白之冤”,从而引起募资对象和投资对象对自己信誉的质疑。

  毕竟从金融管控角度来说,一旦自己所谓“涉案”,那必然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相应的内部风控到合规审计,都是无法避免的麻烦事。

  

  ● 和钱打交道的私募内部风控体系十分严格

  因此,很多金融从业人员自身碰到“麻烦”时,都会想办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尽可能保证自己的人设光鲜亮丽,一尘不染。

  换句话说,我们惋惜的是钮大佬被骗了上千万真金白银,可人家担心的是自己经手的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的资金盘子,从此砸了饭碗。

  所以,钮大佬此次遇到骗局后,全力配合,甚至积极缴纳所谓“保释金”,其实都是属于再正常不过的职业习惯。

  倒霉的是,这个骗子团伙能获得他的私人手机,步步设局,很可能是他早就被人家盯上了。

  即便他这次不上当,未来也很难说。

  毕竟此类骗局都是精心设计,绝不止一套剧情,只要当事人入局,后面所有话术都会逐渐展开,直至将钱骗到手。

  

  ● 很多人其实已经对电话诈骗有了足够的警惕,但依旧防不胜防

  钮大佬之所以在接到“香港疾控中心”电话后方寸大乱,就是怕个人信息被盗用,将会给自己事业带来未知的巨大麻烦,这就给了骗子继续下去的机会。

  只是这件事曝光后,对钮大佬未来工作以及背后私募公司会不会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恐怕已不是上千万损失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面对电话诈骗,很多识破骗局又没钱的人能与骗子“侃侃而谈”,甚至能将骗子说到崩溃。

  可某些有钱人,或者心里有“事”的人,都是十分谨慎的态度,因为他们不敢“赌”,生怕自己某些不慎招惹更大的麻烦。

  这其实是不同人对待电信诈骗的态度,由于各自身份地位不同,对于骗子话术内容的关心程度就不同。

  不在意的人会故意寻找对方话语中的破绽,在意的人往往会被对方描述的事件后果感到不安,从而被骗子一步步牵着走。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在《认知失调理论》书中提出“认知失调”理论,简单说,由于认知差异,人们很多时候并不相信真实,而是选择相信自己以为的事情才是真实,哪怕其中纰漏百出,很多人也会选择视而不见。

  

  ● 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内容

  这就是电话诈骗案件发生了这么多,这么久,即便你学富五车、家财万贯,依然可能中招的原因。

  用《水浒传》中孙二娘的台词来说,“饶是你奸似鬼,也喝了老娘的洗脚水”。

  善良的人们,还是擦亮眼睛,遇到任何涉及案件尤其是财物的电话,多留个心眼,多找人问问,以免遭受不该有的损失。

  友情提醒,年底了,记得下载个国家反诈APP吧 

相关专题:全球骗局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2 02:2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