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报告:全国超9亿人或已感染新冠 多地研判...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北大最新动态!北大(专题)国发院:全国超9亿人或已感染新冠
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马京晶等人组成的课题组发布了一份新冠疫情感染报告,对本轮疫情的传播特征、民众感染后的症状、人群和地区间差异等进行了系统分析。
报告显示,在“新十条”出台后大概13天,即2022年12月20日,全国多地疫情就已达峰,到12月底各地感染均已过峰。截至2023年1月11日,全国新冠感染率累积约达到64%,感染人数累积约9亿。
报告显示本轮累积感染率最高的前三名省份均属于西部地区,第一名甘肃省约达91%,第二名云南省约84%,第三名青海省约80%。
报告课题组成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马京晶对经济观察网表示,在互联网上北上广疫情声量很大,但数据估计西部地区感染率可能更高。
马京晶介绍,这些感染率是模型估计数据,是根据网络平台上对感染新冠后相关症状的搜索量计算而得。简单来说,就是网上对“发烧”“咳嗽”等症状搜索上升了,也就代表感染率上升了。感染率的原始数据主要由脉策数据提供,该公司抓取了国内多家网络平台上关于新冠症状的搜索数据,在这些数据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计算了全国、各省、各城市的感染率。
马京晶说,现在很多公众都很希望了解到感染率数据,但完全准确的数据现下不可能得到,通过此类大数据方法可以快速全面的估算各地感染率,而且成本较低。虽然此类方法会受到一些影响搜索的随机因素或固有习惯影响,跟现实有一定差距,但在疫情暴发期间,快速全面了解全国各地的大致感染率,对相关部门进行医疗资源的调配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新冠确实不是大号感冒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接受《面对面》专访时表示,虽然现在大家网友都在反映说它绝对不是大号感冒。
确实它不是大号感冒,往往我们把感冒和流感给混淆了,所以我们实际上是把新冠和流感来做比较,不是把新冠和感冒来比较。感冒确实症状很轻,一个星期自限性的疾病吃不吃药一个星期感冒其实都好了。但是流感不一样,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来的,流感也有全身的症状,比如发烧、咳嗽,严重的有肺炎。而且根据病毒不一样,它的致病性不一样,比如大家印象很深的2008年甲型H1N1流感,那一年的流感也很重,一度也出现过人感染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那个病死率是很高的。
所以跟流感来比,即便是它有一部分会出现一些肺炎,但是这个肺炎远远达不到网友说的“白肺”程度,经过这个治疗他也会很快好转会痊愈。
多地研判已渡过感染高峰
截至目前,北京、河南、重庆、浙江、广东、四川等多地宣布已经渡过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
河南省当前感染高峰已过,但仍处于重症救治高峰;北京疫情态势已经趋缓,用药紧缺缓解,但门急诊、重症患者救治等方面工作任务依然艰巨;浙江省第一波感染高峰已经平稳渡过,接下来要聚焦防重症;广东省目前处于社区流行第一波高峰后的回落阶段,春节人员流动大,加上近期入境人员防疫政策调整,部分地区疫情可能有所波动,但出现大幅度反弹的可能性不大。
针对是否会出现新的高峰,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很多省份已经达到高峰,有些出现下降趋势。不排除通过春节流动引起比较大的第二波或第三波高峰的可能,但是概率比较小,即使有也不会是太大的波峰。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指出,春运人员大迁徙会加速目前感染率尚不高的城市传播,农村更加薄弱,若大量的人口从城市流动到农村,会直接导致传染、感染风险增加,加重加快地区疫情传播。因此,春运后大概率会引起新一波感染小高峰。之前人员流动小、流动慢的偏远地区、农村地区需重点关注,相关部门需未雨绸缪,做好药品、医疗资源准备,以加强应对。
现在还有必要继续戴口罩吗?最新回应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3年1月11日15时召开新闻发布会。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常昭瑞表示,当前国内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仍处于不同流行阶段,仍需继续强调做好个人防护,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尤其在以下情形应该佩戴口罩:
一是进入医院、商场、超市、室内会场、机场车站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飞机、火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时应全程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及以上级别口罩。
二是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
三是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新冠感染相关症状时。四是近距离接触或者护理新冠感染者以及有新冠感染相关症状人员时。五是医务工作者、交通运输、商场、超市、餐饮旅游、快递、保洁等从事公共服务以及密闭场所的工作人员。
此外,在公共场所还需要继续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以及环境通风消毒、清洁等防护措施。阻断新冠病毒传播,每人都有一份责任,重在细节,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