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台湾风险升级,美议员担忧美国防工业"措手不及"

京港台:2023-1-24 09:00| 来源:美国之音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台湾风险升级,美议员担忧美国防工业"措手不及"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台湾相关报道全汇总!

  自俄罗斯去年入侵乌克兰以来,美国及其盟友已经向乌克兰运送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武器,但美国自身的武器库存面临风险。有美国议员担心,对于习近平随时可能发动的侵略,美国和台湾都未做好准备,美国的国防工业基础恐怕很难同时应对好在亚欧大陆和印太区域同时爆发的战争。

  美国国防工业恐无法应对多线作战的局面

  美国国会共和党联邦参议员约翰·科宁(Sen. John Cornyn, R-TX)星期一(1月23日)在美国企业研究所(AEI)举办的活动上指出,乌克兰战争敲响了一记警钟,美国应该从历史的假期中苏醒,不应试图在战乱年代反复兑现和平时期的红利。

  他说,“这又回到美国的拨款开支水平和为应对不止一场冲突做准备,显然我们还没有准备好,美国的工业基地没有(积极)参与。 我认为他们正在等待信号,主要是国会拨款和长年合同推动的需求信号,以便进行大量投资和开始生产,补充美国及盟友基于乌克兰的需要而提供的武器。”

  据《华尔街日报》23日报道,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 的研究显示,美国国防工业中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是由于过时的军事承包程序和迟钝的官僚机构造成的,可能会阻碍美国军队对中国进行持久战的能力。

  “这对美国来说应该是一个警醒的红灯,这让我感到震惊。…… 现在我没有看到那种全力以赴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心。正如之前所讨论的,如果美国在亚洲或其他地方发生冲突,显然会措手不及。”科宁在会上表示。

  科宁指出,美国对于中国将何时入侵台湾无做出完美的情报评估。虽然美国拥有中国没有的盟友优势,但是在台湾事件中究竟能召集多少盟友资源,他不能确定。

  “之前,我和情报委员会主席、参议院马克·沃纳(Mark Warner)和情报委员会成员、参议员安格斯·金(Angus King)前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我没有感觉到澳大利亚急于保卫台湾。这并不是说他们不会这么做。显然,他们关心四方安全对话机制(QUAD)和奥库斯(AUKUS)的成形,但这与实际投入军队和资源以击退中国对台湾的入侵相去甚远。”

  科宁说,他对印度也有担心。他说,他对印度至今对未能加入谴责乌克兰入侵的决议感到有些失望。

  他说:“大家都会认为美国有很多朋友,如果美国需要帮助,他们会伸出援手。我不确定这会不会是真的。但有一件事我绝对肯定,如果没有美国的领导,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中国国防工业急速增长

  美国智库“战略暨预算评估中心”(CSBA)高级研究员吉原恒淑(Toshi Yoshihara)本月初发布的报告指出,解放军通过研究二战期间的中途岛、瓜达尔卡纳尔岛、冲绳岛战役获得关于信息战、情报收集、后勤补给等方面多重作战经验。随着中国海军向世界级海军转型,它可能越来越像珍珠港突然袭击前夕状态良好的日本联合舰队。中国拥有的陆基导弹和飞机武库,可以让对手的水面战舰处于危险之中。

  “从地理上看,中国预计将在广阔的海域作战,这片海域大致相当于日本帝国在 1942 年夏天征服的最大范围。美国军队将打一场远征战争,而解放军将试图使其对手与本土保持一定距离。”

  吉原恒淑写道,华盛顿必须改变对未来战争的思维方式并为海上日益激烈的大国竞争做好准备。正如日本帝国海军深入印度洋进行突袭一样,全球化的解放军也可能在西太平洋以外的战区开辟新战线。

  他认为,仅将解放军描述为仅限于西太平洋的反介入威胁是不够的,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国防工业正以极快的速度生产现代力量投送力量。未来几年,解放军将部署一支规模庞大、均衡的远征部队,能够在国内外履行比过去更广泛的角色和任务。

  他在19日的线上讨论会上指出,从文献分析来看,解放军的信条似乎经常表达中国可以发出致命一击的观念,但最后未必不会被迫陷入长期持久战。

  “我从中文文献得到的很大收获在于,很明显解放军不想成为大日本帝国的海军, 而是想成为美军。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我对中国野心的理解,即解放军不会满足于在军事实力上排名第三第四,而希望能够与美国平起平坐,特别是在国防工业基础和后勤实力方面与美国一样。”

  吉原恒淑指出,美国如今的工业基础、远距离维持持久战的能力却有点倒退回类似历史上日本军力的水平,“美国是否真的变得更像日本帝国海军?也许我们正在看到一种智力角色转换,至少可以说这对我来说有点令人担忧。”

相关专题:美国,台湾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台湾热点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7 17:1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